传统节日的重要作用
具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土壤中,以下是奇事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节日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一、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具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土壤中,是维系海内外华人认同感的重要纽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价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一,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每逢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例如,每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无数的家庭守在电视机前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能通过电波感受到节日气氛,此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无疑能得到最深刻的强化。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千万万远离家乡的游子总会千方百计千里迢迢回家团聚。又如元宵节吃元宵,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元宵又称汤圆,象征团圆之意,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南宋词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园子》诗中所写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圆。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吃着寓意团圆的汤圆时,怎能不渴望祖国统一呢?再如,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先贤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期间,一般都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加强团结,以利于日后的发展。谚语说的好清明无客不思家。每当清明来临,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炎黄子孙、华人华侨纷纷回祖国大陆省亲,祭祖扫墓,无形之中就增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可见,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节日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例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它们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凝聚着历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又如端午节缅怀屈原,龙舟竞渡,正如民谣所唱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端午期间怀念他的高尚情操,朗诵他的《离骚》、《九歌》,怎不令人顿生美感?再如七夕从古到今,无数的诗人骚客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蓝本写下不朽诗篇。《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动人描写,曹丕的《燕歌行》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思妇哀怨,杜牧的《秋夕》却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清新秀丽让读者遐思不断,秦观的《鹊桥仙》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不俗胸襟令无数有情人互为勉励。
第三,能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春节、中秋等汉族传统节日外,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那达慕是蒙古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体现着蒙古民族勇猛、强悍、进取、奋发的民族精神。每当那达慕盛会举行时,草原上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赶着勒勒车,载着蒙古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到一起,人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佳宾、游客一起参加。这样的盛会怎能说不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呢?雪顿节是藏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期间,必演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藏戏剧目之一的《文成公主》。众所周知,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为百年之好,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史上的一段佳话。藏戏《文成公主》的上演,能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凝聚力,有利于反对民族分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凡是去清真寺参加礼拜的人都要听阿訇讲瓦尔兹。瓦尔兹内容很广,既讲宗教教义、教律、教史,又联系社会现实,将社会伦理道德与宗教伦理相结合,并揉进大量的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和神话传说故事,使参加会礼的人了解很多知识,受到一定的教益,在促进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能提高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免疫力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对我们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中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占领了我们的思想阵地,对青少年危害甚大,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性情,树立正气,弘扬美德,表现智慧,分辨善恶,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就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从中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吸取营养,增强他们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免疫力。当端午节来临时,全社会都在缅怀、歌颂屈原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时,我们的青少年怎能不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呢?当重阳节登高远望,感受到秋高气爽的舒畅,缀饮着沁人心脾的菊花酒,吟诵着陶渊明、王维的千古名句,我们的青少年又怎能不培养高洁的人格品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当他们打开电视时看到的画面不再是凶杀暴力镜头,而是这些高雅的传统文化节目时,他们怎会成为精神堕落的垮掉的一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我们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
第五,能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节日消费,改善人民生活
现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已经形成。其中,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节日消费的热点。春节期间,仅地坛庙会一处就有200多项文化活动,34台演出节目,100多个娱乐点,650个商业摊点,400多档小吃摊,销售1000多种风味小吃和名目繁多的节令商品,很吸引游人。第一届地坛庙会游人达70多万,第二届100多万,第四届时每分钟入园的人数达到126人。其中不乏外国游客。如1988年,仅龙潭湖庙会就接待了4000多名外国游客,6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携家属逛庙会,看冰灯。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春节有300万人左右参加逛庙会活动。东城区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民意调查表明,99.5%的人认为,庙会恢复了传统文化,活跃了节日气氛,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友好祥和。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如能辩证的予以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必将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塑造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凡是需要保护的,其实通常都是弱者,因为强者不需要保护。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我们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这不是耸人听闻,只要大家有心,有眼,都可以看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千百年来在所有文化活动当中创造的一切,也是当全社会一心一意、奋不顾身向现代化的目标快跑的时候,被我们忽略,甚至被我们自愿、主动、毫不吝惜地抛弃掉的那一切。
时代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变
为什么今天我们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当前,从国务院颁布文件,到国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项目,一直到社会、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过去20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经济方面,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中是罕见的。十几亿人的生活在这20年来得到了如此大的改变,如何评价这样的进步都不过分。但问题是,为了这个进步,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一些代价是应该付出的,还有一些代价是我们付不起的破坏了环境我们还可以治理,如果我们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丢掉了,把历史中断了,把文化的记忆中断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它们都将一去不复返。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列飞速前进的列车,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张白纸,它就放在车窗旁边,只要车窗一打开,嗖的一声,就再也找不到这张白纸了。我还比喻说,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不但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的宝贝都丢掉了,我们还可能赤身裸体,成为了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却忘了我们是中国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也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前景。中国的未来,不能仅仅是一个廉价的世界加工厂,13亿中国人,也不能变成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所谓国际人或者现代人。
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