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以下是奇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侗族的传统节日,希望能帮到你。
侗族的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
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 共2页: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