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身份证”真实面貌曝光
鱼袋(资料图)
居民证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始于75年前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时间。从史料上看,其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年,宁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便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的身份证没有现代这么复杂,还要录入指纹信息什么的,古代也没有现在这种高科技手段。古代身份证上登记录入的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
虽然简单,但它上面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这种身份证实质是一种官员证,写有姓名的,在卸职后要交出来,作废中止;未刻姓名的,则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鱼袋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
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
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一般有两种防伪办法。
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员的身份证竟然只用当年的防伪标记来识别,即只用鱼袋,而把身份证的核心凭证鱼符废弃了。
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即不同级别的人,制作身份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仍以唐朝来说,制作鱼符的材料各不相同亲王及三品奇事网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奇事网以上官员身份证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则是铜料。鱼袋也据此使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奇事网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唐中宗的景云年间则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因为这些身份证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的使用终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