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之志是什么意思 伊尹之志来源 伊尹负鼎的
“伊尹之志”出自《孟子》,伊尹之志与伊尹肯定是有莫大关联的,伊尹以奴隶出身在商汤时期却有着莫大的成就,十万个奇事网小编将为你解答伊尹之志是什么意思 伊尹之志来源 伊尹负鼎的典故怎么来的?
伊尹之志是什么意思?
伊尹之志”指伊尹那样的志向或者意图,出自《孟子》。原文是有人以伊尹放逐太甲后重新扶立他的故事来询问孟子,贤臣遇到君主不够贤明,是不是本来就可以把君主放逐。孟子回答,如果大臣有“伊尹之志”就可以,如果没有那就是篡位。
伊尹之志来源
伊尹以奴隶出身,凭借杰出的才能得到商汤的重用,被商汤封为国相。伊尹对于商汤的知遇之恩也以耿耿忠心回报,辅佐商王朝祖孙三代,教导太甲改正前非,三年代政不起异心,留下“伊尹之志”的美名。
相传商汤孙子太甲继承王位后,太甲统治残暴,不遵守他祖父、父亲定下的仁德国策,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百姓颇有怨言。为了守护商汤留下的基业,让商朝百姓安居乐业。伊尹把太甲放逐到了商汤陵墓之地所在桐宫,之后伊尹代为执掌商朝大政,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共和执政。
为了教育太甲善待百姓,亲近贤臣的为君之道。伊尹主持编纂了《伊训》、《肆命》、《徂后》等书籍来教导太甲如何治政,应该怎样善待百姓,禁绝仁善之君不该做的事情,如何亲君子远小人,讲述商汤统治时所制定政策的深刻含义。
太甲在桐宫潜心学习为政之道三载,终于痛悟前非,改过自新,明白了怎么样做一个圣明的国君。太甲悔过自责之后,伊尹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归位理政,将政权交还给太甲,自己继续辅佐他执政。此后,太甲勤政爱民,礼遇贤臣,延续商汤时的善政,国家再也没有出现混乱的局面。太甲也因贤明勤政被后世尊称为“大宗”。
司马迁作《史记》对这件事件是这么记载的,“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孟子对伊尹代政三载又还位于太甲是这么评价的,“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高度的评价了伊尹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后人也用伊尹之志来描述忠诚的权臣。
伊尹负鼎的典故怎么来的?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这四个字作为成语,用来比喻寻求机遇来体现自我价值。
在司马迁的描述中,伊尹见商汤的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本是,伊尹名叫阿衡,他想求见商汤但苦于无门,于是就去给有莘王的女儿做陪嫁的厨师,这才得以见到商汤。之后,伊尹背着做菜的鼎和切菜和砧板来见商汤,先是跟他谈论烹饪和滋味,后来借机劝说他实行王道。,伊尹负鼎的故事也正是出自这个版本。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说,伊尹是一个有才有德的隐士,不愿意出仕做官所以一直拒绝商汤的聘请,前后五次才答应下来。伊尹给商汤讲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得到了他的重用。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去找夏桀,但后来厌恶夏桀就又回商都。在入城的时候,伊尹见到了商汤的两位贤臣女鸠和女房,回去就写下《女鸠》、《女房》两篇文章。
伊尹负鼎就是出自这一个典故,后世的诗歌文章里常常借用它来指辅佐帝王。“负鼎”、“伊尹之志”、“伊尹烹饪”等词语也是相似的出处和意思。
至于把伊尹负鼎当成语使用,虽然没有相关的例子和证据,不过这样的比喻也非常恰当,因为负鼎烹饪对于伊尹而言就是一个进见商汤的机遇,而他也得到重用,可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