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ldquo;保安腰刀rdquo;是保安族禁忌文化的命
聚居于大河家镇甘河滩、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制刀,所产刀具锋利无比,构造精巧、式样考究,工艺独成一体,称“保安腰刀”,它与藏刀、蒙古刀齐名,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2006年,保安腰刀的锻制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清咸丰年间,保安族人辗转迁徙途经青海省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处学到打刀技术。当时制作的腰刀式样简单,质量粗糙。清同治初年,保安族在大河家定居后,掌握了刀刃加钢技术,改进制作工艺,质量逐渐提高,式样日趋完美,打刀业成为保安族的主要手工业。
保安腰刀由刀身、刀把和刀鞘组成。一般是先把择好的铁反复锻打,然后劈开加钢,淬火而成。保安腰刀的刀柄,多由细腻光滑的铜片、铜条、黑白色牦牛角、彩色塑料,透明柔软的有机玻璃、银焊、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镶嵌。打磨后,便光滑亮丽、精美绝伦,犹如彩锦,被称为“什样锦”,这是保安腰刀的最具特色处。刀鞘多用黄铜或白铁皮打成外壳,内装木芯以保护刀刃。
在锃亮的刀面上刻有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便于区别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标志性图纹,纹饰精细,图案古朴。比较着名的腰刀有“什样锦”、“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
其中最漂亮的要数“什样锦”,最有名气的则推“波日季”,有关“波日季”腰刀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从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方美丽富饶,人畜兴旺。忽然,有一年出现了一个魔鬼,隔三差五魔鬼就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人心慌慌,不敢出门。血气方刚、见义勇为的铁匠哈克木,手持钢刀前去山洞与魔鬼搏斗,任凭他举刀猛砍,总伤不着魔鬼。
后来,有一位白胡子阿爷给他托梦说“有一种叫“波日季”的腰刀可制服魔鬼,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记住在刀面上要凿上有树叶的图案”。哈克木遵照白胡子阿爷的话精心打制了波日季腰刀,最终杀死了魔鬼和毒蛇。
保安族的民歌大多采用汉语演唱,分花儿与宴席曲两大类。在花儿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保安令”,它是在对回族、汉族花儿改造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保安令多属上下乐句结构,四句歌词需反复曲调一次;若是折断腰式,则在上下乐句间插入一个经过性乐节。
节拍大都以三拍及其复拍为主,兼有少量混合拍和四拍。保安族的宴席曲,有《方四姐》、《恭喜曲》、《十二个月》、《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等。独有的曲调有《八宝元》、《高山上的一盏灯》等,大多为羽调式和商调式。保安族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型,这一特点是由语音重音位置决定的,也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的共同因素。
“花儿”多在田野山间演唱。保安人酷爱“花儿”,几乎人人都能触景生情,即兴而歌。保安“花儿”的歌词多为6句式,也有4句、8句、12句,甚至48句的。内容包括生产、生活和爱情等诸多方面,语言生动活泼,比喻贴切风趣。多用汉语演唱。但衬词、借词也常用藏语等演唱。歌声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婉转动听。如“白瓷的碗子细白的面,热炕上铺的棉毡;保安人的生活比蜜甜,党的恩情似海无边”。
除“花儿”外,民间小调也颇受欢迎,十分流行。小调一般多在新年或喜庆吉日时演唱。其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控诉封建礼仪的,也有歌颂新社会和爱情生活的。如《四季青》“春季里什么花儿香?牡丹花开园中香,花红柳绿天晴日又暖,小妹妹同哥去散心,年龄才十八,我的大眼睛,哥哥把妹妹领上了行。
夏季里什么水儿清,山泉的流水四季青,花红柳绿油菜花儿俊,小妹妹同哥去散心,年龄才十八,我的牡丹花,哥哥把妹妹不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