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乐器 侗族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侗族是的一个少数民族,人数约为287万左右,分布地区比较广泛。名字也是由于居住的地方叫“洞”,所以便有了侗族的由来,侗族的乐器也是非常多的。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民间乐器。侗语称介各、济各斯。又称各笛、草笛。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侗笛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音色清丽悠扬,既可表现婉转抒情的情调,又可奏出热烈欢腾的旋律。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区,以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最为盛行。
芦笙历史,渊源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
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体细长形似牛大腿而得名。侗语称各给、给以、给宁、勾各依斯。各给、给以均为两条空弦发音之谐音。又称牛巴腿。历史悠久,规格多样,音色柔细,主要用于侗族民歌和侗戏伴奏。
侗族琵琶是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的。
在各地区琵琶的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它除了独奏、合奏外,还可为侗歌、舞蹈伴奏。是一件极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乐器。
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
少数民族一直是我们眼中非常厉害的,他们载歌载舞,他们无所不能,甚至在很多的传奇故事中他们都担当了许多重要的角色。奇事网小编就带你去了解侗族舞蹈。本期侗族文化一起了解侗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侗族节奏艺术主要以敲击节奏的表现形式为主,敲击节奏这种艺术形式是侗族乐舞艺术中个性鲜明、形式完美、极具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侗族打击乐器都是对自然界生长的植物通过加工而形成的自然乐器。
侗族如今仍然生活在风景如画的秀丽山川,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提供的所有资源,他们所有制作的打击乐器都以天然物质为加工材料而制成。在侗乡最为流行的打击节奏有竹筒节奏、扦担节奏、板凳节奏等等,这些都是纯打击节奏的表现形式。
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节奏,一切客观事物均依赖节奏而存在。侗族很善于提炼自然节奏来抒发情感表达或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蛙叫蝉鸣;生活中的酒筒板凳、扦担刀鞘的声响,都是他们模仿加工用以表达情感的声响材料。
通过对自然节奏轻重、强弱、长短、快慢、力度、幅度、层次、明暗、虚实的提炼加工成为抒发情感艺术节奏,惟妙惟肖的刻画人们心情变化,将其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通过节奏声响表达出来,形成了侗族特殊的节奏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