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5祖传的崇拜】祖先崇拜与血脉传承
篇一 : 祖先崇拜与血脉传承
本文编辑来自.boke.转载请注明
祖先崇拜与血脉传承
风云巨变,沧海桑田,当初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只有依然屹立在东方,生生不息,静静流淌——历史的大浪淘尽了多少文明记忆,为何那么多文明都在历史的大浪中湮灭;而只有能创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绵绵不断!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不断延续?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血脉的传承。
翻开的历史,你会看到,自
古以来就是个注重传宗接代,延续“香
火”的国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意思是说,不生养儿孙,是对祖宗最大
的不孝。为什么?因为没有儿孙,就意
味着家族血统的终结,就意味着祖宗的
灵位和祖坟没有人祭拜,就意味着这一
支的血脉断了、不存在了。一直以来,人都注重的宗祠文化和“家谱”文化,就是人最恒久、最普遍的生殖观念。
在这种朴素观念的支配下,从上到下,大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小到一个家族的族长都围绕家族繁衍、生生不息制定了一系列的礼教制度。比如,封建礼法规定,妻子不能生育的,不管多么贤德,都可以被“休掉”;《白虎通?嫁娶》“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
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为了开枝散叶,一个男人纳几房小妾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如果用了上述办法到了中年还没生出儿子,那么就由族长出面在同姓宗族内过继来一个“儿子”,无论如何,不能断了香火,在这的“嫡长制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在现代,一些偏远的农村依然保留“长子长孙为大”的传统。
所以,的结婚生子,不是夫妻两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家族血统继承的大事。从这一点上来讲,这是我们人对祖先崇拜的具体表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祖先崇拜的情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祖先崇拜的呢?祖先崇拜到底代表着什么?
所谓祖先崇拜,就是相信祖先死后灵魂还在,可以荫庇本族子孙、赐福后代而开始的一种祭拜祖宗亡灵的活动。《礼记·祭法》中记载有“人死曰鬼”的语句,原始人相信鬼魂不灭。佛教里也说“死亡不是灭绝,而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佛法认为人死只是尘世的肉体灭亡,但灵魂还在,一个人在尘世的种种作为必定会在轮回里偿还,生儿子就是来讨债的!所以佛学是教人“修来生”
,
血脉传承 祖先崇拜与血脉传承
本文编辑来自.boke.转载请注明
告诉人一心向善才能得到前世保佑。[)
祖灵的保佑才能家丁兴旺,而汉民族文化的管理,不仅限于“孝道治家、治国、治天下”,更得益于注重香火传衍的祭祖制度,孝道与祭祖的大力倡导及本质关系,成为文明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信念和前进力量。
但无论是出于孝道的祭祖,还是出于延续后代目的的祖先崇拜,这其实都是一种对男性崇拜的表现。从古代的祭祀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这在很多记载中都有体现。如《红楼梦》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有年关祭祖的场景描写“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 乐止,退出。”包括历朝历代帝王举行的各种祭天祭祖大典,都不允许女性参加,这些也说明了几千年来,男性祖先崇拜的垄断性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汉字中“祖”字的构造,
也可以找到祖先生殖崇拜的证据。“祖”的左边“示”
在古代指神祗,《周礼?春官?大宗伯》云“大宗伯
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且”字在甲
骨文、金文中都画作男性生殖器的形状,所以 “祖”
实际上是以男根祭神之意。古人祭祖的牌位,它的
形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且”字。可以说从人类经过
蛮荒蒙昧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女性崇拜,进入
到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尤其是进入夏、商、周的早期奴隶制阶段,建立了在父系血缘之上的宗法制度后,就真正进入了男性祖先崇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