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心腹樊哙简介 樊哙的武器 樊哙怎么读
樊哙简介
樊哙和刘邦一样是沛县人,就是现在的江苏一带。最早的时候以屠狗为生,和刘邦关系亲近。秦征兵,樊哙和刘邦一起逃难到芒砀山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江苏交界。后来和同乡萧何,曹参一起拥护刘邦为首起兵反秦。
刘邦当了沛公,他也被任命为随从副官。跟随刘邦在丰县一带代表秦兵,征服了沛县。之后在攻打敌军的时候多次冲锋陷阵,斩下敌人首级,打赢胜仗。先后被封为国大夫,列大夫,上间爵,五大夫,有了贤成君的封号。
樊哙追随刘邦,多次打败秦兵,扩大了刘邦的势力范围。刘邦率军队进入关中,入住秦咸阳宫,樊哙劝告说不要贪图享乐,应该驻守回霸上。刘邦没有听从,这时候项羽不满刘邦入主咸阳,率兵攻打刘邦。两方军队力量悬殊,刘邦赶紧带着张良樊哙等随从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之宴,前去请罪。鸿门宴上,喝酒到一半,范增叫项庄表演舞剑。张良觉察不对劲,意识到项庄想借舞剑刺杀刘邦。张良借机出账外告诉了樊哙。樊哙立即拿着剑盾,强闯宴席,怒斥项羽,气势逼人,面于惧色,他直接指责项羽听信小人之言,不满刘邦,这要让天下人不服。项羽被逼问说不出话。这是刘邦乘机说要上厕所,离开酒席,赶紧和樊哙逃离鸿门宴。
樊哙把刘邦从鸿门宴危险中救了出来。
刘邦打败了楚军,建立了汉朝。樊哙则被封为大将军,舞阳侯。
樊哙的武器
历史上并没有特别说明樊哙使用什么武器,大概是和当时的其他将领一样,用剑,或者作战的时候用长戈。樊哙应该是喜欢哪种武器就挑哪种吧。对于樊哙来说,只要能杀人打胜仗的就是好武器。
鸿门宴中出现的樊哙手持剑盾入帐,那应该是为了防身为主,随身佩戴随刘邦来赴宴,并不是马上作战,而是防止短兵相交,所以剑盾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武器。樊哙在作战时常常斩下敌人首级,而且数量不少。因为刀在秦汉的时候还没有普遍的出现,那时候应该以剑为主,佩剑砍人也是非常快的。
秦时明月里的樊哙,也就是改名前的大铁锤,用的武器是雷神锤。雷神锤,顾名思义,非常具有震慑力,巨大沉重,栓有一根大铁链,使用的时候,用巨大的力气挥动铁锤,杀伤力无敌。这个大铁锤角色和武器都是虚构出来的。动画和电视剧都虚构了这些,虽然真正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夸张性,这里本身并没有去追究历史真实性,就是为了表现樊哙的气魄。樊哙最大的特点就是威猛,用这个武器来说明他的性格特点,还成了他的标志名称,大铁锤。
古时的勾践剑,夫差矛都相继在现代被挖掘出土,也许樊哙的武器就藏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所以秦时明月里的雷神锤不是樊哙真实所用武器,樊哙武器具体是哪一个还有待考证。
樊哙怎么读
樊字有很多种字义。樊本义是篱笆,有对事物限制,阻隔的意思;也有笼子的意思,关鸟兽的笼子。樊引申义有领域,范围的意思,古文很多用到樊;也有指边际,旁边;还有纷杂的意思。樊作动词,表示筑篱围绕,也表示关在笼中的意思。樊作为古代地名,是樊城的简化称呼,就是指现代的湖北襄樊。
樊作为姓氏,是庞大姓氏里的一支,源于姬姓。樊姓出了很多名人,樊哙就是其中一个。樊哙是汉朝开国大将军。樊字作姓氏也通盘音,樊哙樊读作烦音。哙,本义,喙,鸟嘴的意思;同快,畅快,开心的意思;还有吞咽下去的意思。哙作动词义有吞咽,喘息,呼气,因口字旁引申字义。哙形容词义宽敞明亮,诚心如意,平庸三种解释。樊哙里的哙是名字里的词。哙读音同快。樊哙读音为烦,快。
哙字许多人会误读成会,这不只是文化知识不够,去偏旁误读已经是许多人养成的一种习惯。哙字本身稍不注意就容易让人误读。脍炙人口,会稽,里会和加了偏旁的脍和哙一样都读快。可是秦桧这个历史人名里的桧却和会本音相同。怎么样,是不是被绕晕了?就连会字本身也有不同读法。字和语境还是有关的。比如人名地名的词组里的字就得注意。因为字本身的意义又有许多种,有时字会随字义不同有不一样的发音。樊哙,如果你知道这个是历史大将军人名,那么人名发音比较固定,樊哙的樊没有异读,哙也是本音。樊哙,烦快。掌握了字的知识,读正确发音还是很容易的。
刘喜奎身材窈窕,五官玲拢,眉目如画,气质高雅,清丽不俗,尤其高雅清丽,见之者都惊为天人,与她配戏的尽都是精挑细逃的美人胚子,她未出场时,满台都是莺莺燕燕,个个美如天仙,令人目不暇接,一到刘喜奎登场。一声婉转娇啼,唱腔圆润,与她配戏的坤伶们相形之下,就都变成了庸脂俗粉。舞台上的刘喜奎绰约多姿,扮相娇俏,顾盼犹怜,令观众眼睛为之一亮,不由得看得如痴如醉,陶醉在她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之中。故出道没有多久,她便成了闻名遐迩的“梨园第一红”,连伶界大王谭鑫培都说“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吾其休矣!”
她比梅兰芳小一岁,1895年出生于河北,自小学习河北梆子,后来兼学京剧。在梅兰芳大量排演时装新戏时,刘喜奎在天津也参与演出了不少新戏,有《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等。
刘喜奎在京津沪唱红之后,各方赞誉纷至沓来,报纸刊物上对其的报道连篇累牍,媒体甚至评价说谭鑫培、梅兰芳都不如喜奎。对于铺天盖地的溢美,刘喜奎没一点飘飘然,从不迷失自己,在戏班中,她依然和别人认真配戏,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从不突出自己,也从不摆大牌的架子,与大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别人漏场,她总是极力补救。自己的行头,姐妹们也可以穿用。在民国的艺术星空中,刘喜奎无疑是最亮的星之一。为她着迷的上至达官贵人,中有士绅名流,下至贩夫走卒,捧场者甚众,追星者多如过江之鲫,其忠实“粉丝”多如天上之繁星点点,数不胜数。在这里举她的两个铁杆粉丝的例子,以说明刘喜奎受喜爱之程度。
段祺瑞的一个侄子,单恋刘喜奎已到发狂的程度,有人与他赌,赌其敢不敢当众抱刘喜奎。那晚刘喜奎在“广德楼”演《西厢记》中红娘,娇媚柔腻之态使得全场如醉如痴,段棋瑞的侄子看得更是灵魂出窍。散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向前一把抱住刘喜奎狂吻不放,口中念念有词“心肝宝贝,我想死你了!”吓得刘喜奎花容失色,人们立即将他扭送警察局里,问他姓名他死不回答,于是罚他五十大洋了事,出了警察局,他大呼“痛快!痛快!值得!值得。”当时报上大事渲染,好事之徒作诗一首“冰雪聪明目下传,戏中魁首女中仙;何来急色儿唐突,一声心肝五十元。”
著名戏曲专家张伯驹先生在其名作《红毹纪梦诗注》中样文记载了此事,伯驹先生还为此作诗曰“独占花魁三庆园,望梅难解口垂涎。此生一吻真如愿,顺手掏来五十元。”曾任过广东钦廉道,以满清遗老自居的故都名士易实甫,才思横溢,文名藉甚,曾写过许多诗词赞美刘喜奎,并曾对天发下七大愿望一愿化蚕口吐丝,月月喜奎胯下骑。二愿化棉织成布,裁作喜奎护裆裤。三愿化草制成纸,喜奎更衣常染指。四愿化水釜中煎,喜奎浴时为温泉。五愿喜奎身化笔,信手摩挲携入直。六愿喜奎身化我,我欲如何无不可。七愿喜奎父母有特权,收作女婿丈母怜。
如此露骨的表态,极尽猥亵之能事。据说易实甫每天必到刘喜奎的寓所一次,风雨无阻,热情洋溢,每次入门都高呼“我的亲娘呀!我又来啦!”狂态可掬,使入捧腹,刘禹生的《洪宪法记事诗》中有专咏此事的“骡马街南刘二家,白头诗客戏生涯。入门脱帽狂呼母,天女嫣然一散花。”刘喜奎的声名和香艳引起当时军阀政客达官贵人的垂涎,北洋时期的几任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都曾打过她的主意,个个对其垂涎三尺。袁世凯与黎元洪次次约请唱堂会,均被刘喜奎拒绝。
有一次袁世凯用总统的名义“请”她去中南海唱堂会戏,刘喜奎正在后台化妆,一个听差跑过来对她说“有人请。”她跟着听差到了一间陈设华丽的屋子里,看房中无人,顿觉气氛不对,就问他“是谁找我?有什么事?”这时,袁世凯从门后走出对刘喜奎说“没有什么事,请你来随便聊聊。”刘喜奎见袁不怀好意,便不卑不亢地说“既然没有事,我还得去化妆。”说完就回去了。后来袁世凯对人言“那个女戏子真不好惹。”曹锟早就想纳刘喜奎为妾,他采取银洋攻势,白花花的银洋,一筐筐送到骡马街刘家,刘家父母对曹馄要娶刘喜奎为妾的要求早已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