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简介】孙中山的简介
篇一 : 孙中山的简介
孙中山的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评价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篇二 :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个人生平简介
一、 简单介绍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字孙文,字载之,号逸仙。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二、参与的革命活动
1894年5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
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第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
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
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
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
寻求救国真理。 次年经加拿大抵日本,结识
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宫崎寅藏、犬养毅等,并在
旅日华侨中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1900
年发动惠州起义,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
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同
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
1911年10月,欣悉武昌起义爆发,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