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每天讲故事之上兵伐谋
篇一 : 每天讲故事之上兵伐谋
《兵法十三篇》谋攻篇里说上兵伐谋。意思就是打仗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战胜敌人是在战争开始之前,不费一兵一卒就化兵难于无形,使生灵不受涂炭,百姓不蒙灾祸。春秋时期,当时的实力强国(诸侯国)晋国准备讨伐国力相对薄弱的齐国,先是派遣大使范昭前去观察齐国政治动态,为这场战争先行试探齐国君臣的态度。因大国来的使者,齐国大王齐景公设宴接待范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范昭提出要用景公的酒杯来喝酒。景公无奈说“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范昭喝完自己杯中酒准备换景公的酒杯时,齐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自己的杯子斟酒进客。范昭不高兴,假装喝醉了,起身跳舞并对齐国的太师说“请为我演奏一支周王朝的乐曲,我要随曲跳舞。”齐太师淡然地回答“我没有学习过周王朝的乐曲。”酒宴过后,范昭很生气地回晋国了。齐景公担忧地说“晋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如今派使者来我国观察政局,现在我们却得罪了大国的使臣,这可如何是好啊?”晏子回答说“大王不必担忧,晋国的范昭并不是不懂礼节的人,他是故意羞辱我国,以试探我君臣的态度,所以我没有按照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为他斟酒。”太师又接着说“成周王朝的乐曲是天子才配享用的乐曲,只有周天子可以随曲而舞,而范昭不过是一个诸侯国的家臣,有什么资格配享天子之乐,所以我没有答应为他演奏。”范昭回到晋国后把齐国的情况报告给晋平公并且说“目前还不能攻伐齐国,微臣想羞辱齐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齐国有如此的大臣,想令齐国屈服恐怕是很困难的。”于是晋国取消了进攻齐国的计划。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叹地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是个高人啊!”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死亡,战争是可怕的。而能将战争停息在即将爆发之前,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就是完全依靠能臣的谋划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二 : 翻译2上兵伐谋,伐交,伐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翻译2
上兵伐谋,伐交,伐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回答你的补充提问。
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
这里,在“伐”与“谋”、“交”和“兵”之间,省略了一个介词“以”,我们把它复原,应是“上兵伐以谋,伐以交,伐以兵”,或者也可以将“以”字提前,变成“上兵以谋伐,以交伐,以兵伐”。
翻译其中的一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在此句中,“伐”对应的是“取胜”,在句子中充当动词谓语。省略掉的“以”和后面的“谋”、“交”、“兵”一起,构成一个介宾结构,以是介词,“谋”、“交”、“兵”是宾词。
这样一梳理,脉络就清楚了。“伐”的意义没有变,是“征服”、“取胜”的意思。
你的问题是经过了脑袋思考的——这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