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13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
篇一 : 13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
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
大连港是世界重要的港口之一,它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是中转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大连港是北方最大的海湾,它位于我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与东北经济区陆路相连,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东北区连接山东半岛、华东华南水陆联运的枢纽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还是环渤海沿岸和辽东半岛沿海港口通往国外的最近点和欧亚大陆桥运输的重要结点。所以,大连港被国家定为发展中的国际深水中转港。
大连港自然条件优越。由于湾口有三山岛环列,湾接湾、港接港,湾湾通泊、港港毗连,无大的河流注入,风平浪静,港阔水深,终年不淤不冻,是天然的海湾型良港。大连港以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广大地区为经济腹地,其腹地面积广大,综合集疏运能力强。腹地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形成工业、林业、粮食、畜牧业和外贸出口基地。由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腹地内城市密集,基础设施齐备,科技教育发达,不仅在全国经济区域分工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港口赖以发展的货流发生地和消化地。港口所在的大连市是我国开放早、基础好的沿海港口城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可供选择的优良港址多处,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条件。
大连地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被作为囤粮集军、沿海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后,1857年,英法侵占大连湾,称之为“阿沙港”,后又改为“维多利亚港”。1878年,满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柳树屯筑炮台、设栈桥,称附近一带为大连港。大连港由自然港变为近代人工商港始于19世纪末。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大25年租,于是沙俄开始兴建港口。1902年大连商港开始投入使用,1903年完成第一期筑港计划,从而把辽东半岛从水陆与沿海各港口,从陆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及海参威等联系在一起,大连港成为沟通欧亚两洲海陆交通枢纽和远东贸易大港。在商港的带动下,大连城市也迅速发展。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日本占领了大连港,开始修建港口。到1939年,大连港基本建成,总共完成了四个突堤码头和甘井子煤码头,寺儿沟危险品码头,以及黑嘴子码头的①
②①②《大连港的今天和明天》,作者王殿东 《大连港港口布局评价》,作者许振文,载于《长春师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
建设,使大连港成为远东最大的自由贸易港。1945年解放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秘密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接管了大连港。其后,蒋介石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大连协定之议定书》,将大连港无偿租与苏方30年。新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2月出访苏联。其目的一是寻求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新建设的支持;二是谋求废除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的旧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1月,周恩来赴苏联谈判具体事宜,其中就包括一揽子解决大连港问题。双方商定,从1951年1月1日开始,正式收回大连港。③大连港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吞吐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连港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和改造,先后恢复了黑嘴子二码头和香炉焦码头。60年代为适应大庆原油出口需要,先后两次对寺儿沟油运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197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原油出口码头。1978年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快了港口改建与建设的步伐,“六五”期间对老港区各种设施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沿海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大连港是我国北方主要海港之一,在我国港口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大连港许多国家缔结了友好港口关系,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已是航运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大连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港口的改革和发展。1982年,大连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试点,分别成立了交通部大连港口管理局和交通部大连港装卸联合公司,为日后全国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