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说文解字 | 揭秘刘半农与他的“她”

考古发现 2023-11-22 11:22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说文解字 | 刘半农与他的“她”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汉字都没有对“第三人称”在性别层面上加以区分。“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中,作者们都习惯于用“他”来统一指代男、女甚至除人之外的第三人称。而“她”字的诞生和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刘半农。

刘半农小传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原名刘寿彭,后改名刘复;初字伴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

注朱希祖、钱玄同、章太炎、刘半农、马裕藻合影

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

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与他的那个“她”

1918年初,时任北大教授的刘半农,在翻译一些外国作品的时候,发现英文中he、she、甚至it,在汉语中都只能统一翻译成“他”。在和同样任职于北大的周作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用“她”专门指代女性第三人称、并用“牠”专指除人之外的第三人称的想法。,随后不久他便去伦敦大学深造,想法也暂时搁浅。

注刘半农先生(左)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合影

在1918年的8月份,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的一篇外文翻译的按语中透露了刘半农的这一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便在文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一批持有封建思想的保守人士,极力反对并撰文加以攻击。不过“他”“她”之分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思想开明人士的支持。一时间,对立双方展开的激烈辩论。

1920年6月,身在伦敦的刘半农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久写了一篇《“她”》发表在《新青年》上,将自己的想法加以详细论述。指出一、文字中,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位阴性代词?二、如果真的要、我们能不能用“她”字?他还建议第三位的代词,除“她”之外,再取“牠”来指代无生物。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学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强烈支持。1920年8月9日,他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一栏发表了另一篇题为《“她”字问题》的论述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裏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流传极广的注著名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第一次将“她”字入诗。后来,由赵元任先生谱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发行。这首歌曲的传唱无疑为“她”字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据说因这首歌曲还闹出一个笑话。一青年十分喜欢这首温情浪漫的歌曲,便猜想其作者必定风流倜傥之人,很想一睹风采。于是便去赵元任家里问个究竟,恰逢赵夫妇正与刘半农等人饮茶。赵夫人便指着旁边颇有老态的刘说这就是刘半农先生。那青年惊愕了半天,末了,摇头惊呼原来是个老头?惹得满堂开怀大笑。后来刘半农为此做了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请进门来喝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她!

点击右上角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奇事网以上就是【刘半农】说文解字 | 刘半农与他的“她”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