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ldquo;死rdquo;有哪些叫法?皇帝妃子死了叫
古人对“死”的称呼有着严格的规定,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绝对不能混淆。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也就是说“崩”是天子专用的;诸侯死则称为“薨”,秦汉以后也用于高级官员的死亡;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则叫“不禄”;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能称为“死”。不过,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情况也逐渐有所变化,其限制也不再那么严格。唐代时,二品奇事网以上官员死称薨,五品奇事网以上称卒,自六品以下以至平民百姓都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薨”。
皇帝--驾崩(殂)
皇亲国戚--薨
高官达贵--逝\卒
平民--死
僧侣--圆寂\坐化\羽化\涅盘
道家--驾鹤西游
美人--香消玉殒
烈士之死--就义
英雄之死--牺牲
为国之死--捐躯
师长之死--千古
病榻之死--断气
救徒之死--升天
他乡之死--客死
救人之死--献身
长辈之死--见背
公务之死--殉职
急病之死--暴亡
亲人之死--永别
婴儿之死--夭折
对于“六亲”包括哪些人,历代有很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三种
1、《左传》中所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昏婧(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2、《老子》中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3、《汉书》中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不过,后来“六亲”也用来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了。《史记·管晏列传》载“上服度则六亲固。”唐代张守节对此做了解释“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而到了今天,“六亲”已经泛指亲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