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究竟是指哪个时间段?为什么叫中世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关于其名称,也叫做“Medieval Ages"或"Middle Times",Francesco Petrarca称之为”Dark Ages")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主要是夏、商、周三朝,以西周最为典型。但华夏背景下的这种“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发生的事件,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自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16世纪与17世纪时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以前说过,高俅保荐的呼延灼武艺高强,其实他更拿手的绝活就是摆布连环马,但见一千步军,忽然分做两下,三面连环马直冲过来,两边放箭,中间尽是长枪。这一场战斗打下来,宋江是丢盔弃甲,大败而回。
连环马到底有多厉害?
其一,擂鼓呐喊,没有一人单独行动。马走连环,队伍整齐有序,一旦踩压上去,肯定是不死带伤,战斗力强。
其二,马身上套着多层铠甲,敌人箭射进不了身,马上的兵士手使长枪,极其便捷;又用弓箭,射向对方,更加无处躲藏。
其三,那连环马每对三十匹,一一齐跑发,不容你不向前走。在空旷的战场上,漫山遍野,横冲直撞,敌人如何能应付得了。
其四,为首的马匹都是经过专门训练,颇有一些章法,如何进,如何退,都是呼延灼亲自调度,几个带兵的,也都是选了又选,挑了又挑的精兵强将,战场上养之有素,自然不是一般的高明。
其五,连环马呼啸而来,犹如疾风暴雨,卷走一切尘埃沙粒,有时犹如现在的推土机,排山倒海而来,可以推倒地面上的店铺庄园,当年宋江在梁山脚下开设的几家店铺也难逃厄运。
且看的伤亡情况前面五队军马望见,便乱撺了,策立不定,后面大队人马,拦当不住,各自逃生。宋江飞马慌忙便走。十将拥护而行。背后早有一队连环马军追将来。却得伏兵李逵、杨林,引人从芦苇中杀出来,救得宋江逃至水边。却有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个水军头领,摆下战船接应。
宋江急急上船。便传将令,教分头去救应众头领下船。那连环马直赶到水边,乱箭射来。船上却有傍牌遮护,不能损伤。慌忙把船棹到鸭嘴滩头,尽行上岸。就水寨里整点人马,折其大半。却喜众头领都全。虽然折了些马疋,都救得性命。少刻,只见石勇、时迁、孙新、顾大嫂,都逃命上山,却说“步军冲杀将来,把店屋平拆了去。我等若号船接应,尽被擒捉。”宋江一一亲自抚慰。计点众头领时,中箭者六人林冲、雷横、李逵、石秀、孙新、黄信。小喽罗中伤带箭者,不计其数。
连环马如此厉害,宋江愁眉不展,无计可施。以前经常宣扬的九天玄女赐予的天书此时似乎也没有用处,不知道宋江如何化解梁山这场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