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赤发鬼刘唐怎么死的?赤发鬼刘唐简介

考古发现 2023-11-22 11:23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水浒传赤发鬼刘唐怎么死的?赤发鬼刘唐简介天异星赤发鬼刘唐,祖籍东潞州人氏,自幼飘荡江湖,专好结交好汉,为人有情有义,但有些鲁莽冲动、性情急躁。曾在山东、河北做过私商。紫黑阔脸,因鬓边生有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毛,朱砂记就是红痣,痣上还生长着毛发,故人称"赤发鬼"。专使一口朴刀,武艺过人。梁山好汉第二十一名,步军头领第三位。天罡三十六星之一,号天异星。攻打方腊时阵亡,死后追封忠武郎。一生就此结束。

  人物起源

  刘唐之名见于早于《水浒传》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及《大宋宣和遗事》,这两部作品都属于《水浒传》的早期蓝本。其中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刘唐的绰号是“尺八腿”,而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则是“赤发鬼”。研究认为这两个外号读音相近,应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金圣叹将刘唐与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燕青、徐宁、董平评为中上人物。

  刘唐自幼习武,好酒好肉,非常神勇。《水浒传》中刘唐自述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水浒传中刘唐可与雷横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其武力不凡。

  刘唐有赤砂紫脸的相貌,其步下武艺凶狠诡谲,还带着浓厚的江湖世俗气息。由于刘唐不善马战,大哥晁盖死后从事的工作也不太起眼,所以大众的印象分不高。其实此人自幼行走江湖,学得一身本领,他曾对晁盖说“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可见此人的武功颇有底子,而且实战经验丰富。刘唐武功的最好参照就是他和插翅虎雷横一战,两人都用朴刀,徒步斗了五十余合,雷横虽然未败,但已经落了下风,连旁观的吴用也看出“端的非凡,是好武艺......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隔遮拦。

  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所以刘唐的武功高过雷横,至少在二流的中前列。由于在战场上也屡有功劳,后来排定为步军第三把交椅。刘唐的本领非常全面,由于社会经验足,江湖阅历深,所以也常常从事情报和特工的工作,为梁山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比如烧官军战船等等。打杭州时刘唐不知为何采用不擅长的骑马作战,奋勇当先,结果在城门口不幸被铁闸压死。

  原著形象

  《水浒传》中刘唐出现回目第14回。上山回目第20回。死亡回目第115回。

  梁中书因丈人太师蔡京过寿,要送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到东京,消息被刘唐得知,便找豪杰晁盖共商劫取生辰纲。结果去的路上因醉卧灵官殿被捕头雷横当贼抓了起来。在经过晁盖庄园时,晁盖听说他是来投奔自己并将一套富贵与自己说知,便让刘唐假认自己是舅舅,于是雷横放了他。接着吴用、公孙胜也来到了晁盖庄上。在吴用的劝说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答应一起去劫生辰纲。他们在一起终于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不料白胜被捕,供出了晁盖等人。宋江走漏消息给晁盖,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兄弟打败追捕的官兵,上了梁山。征方腊时,在攻打杭州的战斗中刘唐被闸板闸死在杭州候潮门下,宋江十分悲伤。可以说,正是刘唐的出现才引发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大聚义。

  相关逸事

  赤发鬼刘唐到东溪村投奔晁盖,多吃了几杯酒,醉倒在灵官庙里, 被巡捕都头雷横瞧见,当作贼人一条索子绑了要去县里见官。刘唐后来做了些什么事且莫管他,这次到东溪村着实没有作贼,雷横抓他的理由便是凭感觉:这人赤条条的睡着,且长得丑陋一张紫黑阔脸,鬓边还有一搭生着一片黑黄毛的朱砂记,不是贼是什么?相貌这东西真是太重要了,相貌差点,不讨人喜欢,很难找老婆,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大家都看得着的。民间传说的钟馗故事中,说相貌丑了,官也不让当,可能也是真的,当官的要升堂办案,要接见外宾,要考察民情,需要经常向观众亮相,丑怪的相貌,有损官场形象,你钟馗们考得再好,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当不了官。

官场的候选人多得很,候选人中的俊男靓女多得很,并不是缺了你官场就不转了地球就不转了!刘唐之事又说明,相貌丑怪一点,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与灾难,真该为天下生得丑怪的人们一哭!世间的少男少女,都想找漂亮的对象,除了心相爱悦之外,还有一大好处即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消除一些意外灾难。

  刘唐的无端被抓,也显示着巡捕都头们的生杀予夺的特权。对看不惯的人,可以随时用一条绳子绑起来,关进黑屋子也可以,吊起来也可以,如果手心发痒的话,拳打脚踢一番也可以,大可以随心所欲。你敢反抗么?反抗就让你吃更多的苦头,如不愿受皮肉之苦,只有委曲求全:或卑躬屈膝一回,或求爷爷告奶奶一回,或自认倒霉罚款一回。然后走回家躺到床上去闭门思过:我怎么长得这么丑陋这么让人看不惯的人呢?

奇事网以上就是水浒传赤发鬼刘唐怎么死的?赤发鬼刘唐简介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