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的真实人物:明史案的幸存者是金庸祖

考古发现 2023-11-22 11:23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全书的引子是《明史》一案,吴之荣告发、鳌拜下令严查、江南无数读书人惨遭牵连,乃是清初最著名的文字狱。而通过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三位大儒的口述,引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另一个是大力将军吴六奇。

  吴六奇沦落街头时曾受名士查继佐(字伊璜)之恩,日后发达并身居高官,又在《明史》案中救了查继佐。这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并不是金庸原创,早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已记述过(不过名字叫做「吴六一」),而查继佐是金庸祖上先辈。引入这个故事一是为了增加剧情的趣味性,二也是为纪念先人。

  不过,历史上的吴六奇除了救人报恩一事之外,并不算多么正义的人物,主要原因是他身为明朝总兵却率部降清,并在清朝身居要职。而故事中的吴六奇是个慷慨豪迈的奇男子,暗地里反清复明,结交仁人志士,还做了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可惜身遭暗害。

  而那个告密小人吴之荣,史载他死于疟疾。书中安排韦小宝带他去庄家灵堂后活活吓死,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吧。

  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在索尼死后大权独揽,又擅杀苏克萨哈、在朝中跋扈嚣张甚至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终于被长大成人的康熙帝亲率一群习武的少年人擒获,这是百分之百的史实。但里面加了个韦小宝,戏剧化与惊险程度大增。

  顺治偏宠董鄂妃、在她死后心灰意冷乃至剃度一事也是史实。而且师傅正是那个玉林禅师、连自己的法名都叫行痴——这些都和书中一致。但不同的是玉林深明世务,力劝皇帝虽可以学佛法、但身为天子不能真的出家为僧。顺治只好重新蓄发,但精神支柱垮掉的他不久就驾崩了,并没有跑到五台山去出家。

  「永不加赋」是康熙后期的经济政策,也是国家政局安定后为了体恤民生而采取的措施。倘若在三藩未平、外患未除的情况下就这么搞,那简直是在开玩笑,属于自断手臂了。而且顺治的施政水平和他儿子天差地远,自己都未必能想出这四个字来。

  书中有三个整日吃闲饭、拍马屁、贪钱财的官员明珠、索额图、康亲王,之所以塑造成这样,那完全是为了趣味性以及衬托韦小宝了。

  历史上的纳兰明珠是康熙朝中重臣,可不是那个唯唯诺诺、为人圆滑之极的马屁精。力排众议撤三藩、支持施琅的攻台计划都是他的功绩,不过全被揽到了韦小宝头上……

  索额图则是扳倒鳌拜的功臣,平定三藩时也出了不少力气,而最大的功劳则是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东北中俄疆界。这些功劳也归了韦小宝,他自己成了远远躲开战场的胆小鬼……

  康亲王杰书更是一代名将,在三藩叛乱时临危受命,平定了耿精忠,而后进军福建,收复厦门、金门等地,把郑经赶回了台湾。这回总算没让韦小宝抢走,可他在书中也变成了个整日饮酒作乐的寻常王爷……

  建宁公主嫁吴应熊确有其事,但韦小宝无论如何都没法赶上。因为真正的建宁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姑姑,比康熙大十三岁……她嫁给吴应熊时是顺治十年,第二年康熙才出生。

  既然担任赐婚使一事不存在,那韦小宝在云南的种种见闻也都并不是实情了。日后三藩叛乱、吴三桂称帝后不久死亡等等均是史实,但此时韦小宝被软禁在通吃岛,没法参战,内心甚感遗憾。

  正史中陈圆圆没有和李自成怎样,因为抢走她的是李手下大将刘宗敏。清兵入关后陈圆圆又被吴三桂抢了回来,并随他一起去了云南。至于结局如何,有人说是病死了,有人说她不愿和吴三桂的其他姬妾争宠而出家了,道号寂静,吴三桂叛乱被平后不知所踪。小说里选了后一种解释,其中她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生了个女儿阿珂,顺便引出了九难师太等一系列剧情。

  ,如果有「百胜刀王」胡逸之时刻随侍在侧,那陈圆圆也能安度晚年了吧。

  清初著名的河西四汉将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在小说中都成了韦小宝的结义兄弟。

  赵良栋一出场时只是个不起眼的大胡子武官,因为不拍韦小宝马屁而留下了深刻印象。历史上赵良栋的性格也确实是耿直不阿,但人家并非默默无闻之辈,康熙初年已经升任总兵,正二品,也就是说韦爵爷视察天津驻军时如果他在场,那必然是总负责人,怎会连名字都记不住……

  书中张勇、孙思克、王进宝是在吴应熊府中与韦小宝见面的,而且除了张勇是云南提督之外,孙、王都只是副将。这也与史实不同,张勇此时已调任甘肃提督十余年,后两人也是他麾下总兵,哪里还会受吴三桂节制?

  不过这四人在平三藩之乱时都屡立战功,加官进爵倒是真的。另有一件轶事张勇曾受过箭伤,走路不便,经常坐在轿里指挥战斗;书中改为被神拳无敌归辛树一掌击伤。

  居然连这种细节都搬过来了,令人叹服。

  葛尔丹王子和桑结喇嘛即是历史上的噶尔丹和桑结嘉措,一个在蒙古夺了准噶尔汗位后意欲入侵大清,另一个隐匿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假借其名号令青藏地区。而且两人勾结也是实情,互相为对方的野心造势。

  多年之后噶尔丹被康熙亲征所灭,桑结的种种阴谋也已败露。此时的桑结连忙推出一个傀儡作为六世达赖,即传奇诗人仓央嘉措。但这并没能挽救他的失势,不久后桑结就在西藏各势力内斗中被和硕特汗王拉藏所杀。

  三藩叛乱时康熙为免外患,容忍了两人的种种跋扈行为并各加封赏。小说中则把这部分功劳也归于韦小宝从中调停顺便又结拜了两个兄弟……

  郑家在台湾的内斗,如冯锡范、刘国轩支持次子郑克塽、排挤陈永华等事均为史实。陈永华无论用兵还是施政都是一把好手,屯田垦荒、兴办教育,大受台湾军民爱戴。只因郑经长子郑克臧是他的女婿,逃不开郑家内斗的漩涡,后来忧闷而死。此时郑克塽才11岁,不会是凶手。

  施琅与郑家的矛盾以及后来攻占并治理台湾之事和历史一致,唯独受韦小宝提拔以及帮忙代管台湾一段是小说剧情。施琅在历史上的评价十分两极化,从国家统一角度他有大功,而从民族角度来讲则是汉奸。书中借韦小宝之口连损带讽,把他的气焰打消了不少,去了台湾之后又把董国太的塑像推倒,换上陈永华的,算是小宝为师父出了两口恶气吧。

  天地会是清朝真实存在过的组织,又名洪门。但民间说法不一,康熙、雍正、乾隆甚至咸丰年间才成立的都有,不过如今研究者大多认为成立于康熙十三年。天地会「五祖」有的说是南少林僧人,有的说是抗清将领。「万云龙」有人说是郑成功,也有人说是乾隆年间某人化名。大部分传说中都有陈近南其人的存在,许多人认为陈近南即陈永华的化名,用于在内地组织抗清复明。

  本书中所采用的故事背景中,陈近南任总舵主,万云龙即是国姓爷郑成功,而传说「五祖」中的马超兴、蔡德忠、方大洪等人,也被拿来当了香主。但看天地会这个发展规模,肯定不是康熙十三年才成立的,因为鳌拜被扳倒是康熙八年的事,所以天地会可能早在顺治年间就有了。

  与韦小宝有过一段露水姻缘的罗刹长公主、风流美艳的苏菲亚,其实就是俄罗斯历史上发动宫廷政变的索菲娅摄政女王,也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姐姐。,历史上的公主完全谈不上漂亮,而是满脸横肉、凶狠狡诈,她用不着韦小宝拿的政变史来教育,自己就会挑唆火枪营士兵哗变,在皇宫中大肆屠杀,这才当上了摄政女王。日后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从种种贪婪狡猾的伎俩中也可见一斑。

  唐朝第十代皇帝,唐德宗李适(742--805)他是唐代宗长子,大历14年779年4月,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后执政26年。

  作为一国之君在鼎盛时段,他最窝火的是在情感方面受挫,一见钟情的美才女不爱他,对他的百般恩宠很烦。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但凡做了皇帝的人,别说一个美女就是天下所有的美女,只要皇上相中了那是荣耀,无不百依百顺,争宠献媚都来不及。让现代人思考的是,皇帝的情感中是否有真爱?皇上的老婆敢对老公冷若冰霜吗,敢于拒绝做贵妃,拒绝恩宠,要求离开皇宫离开皇上,这是一位啥样的另类女人?皇上如何对待不爱他的老婆?

  李适当太子时,结识了小他几岁的朋友叫王承升,此人家族世代为官,二人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有共同的爱好,经常在一块切磋,休闲时喝酒品茶,相处很好。一次李适到王承升家做客,邂逅在花园弹琴的王家小姐,小他哥哥五岁的妹妹王珠。王珠琴弹得悠扬如天籁之音,王承升把妹妹介绍给李适,王珠一身红衣裤,素面朝天,身材婀娜修长,清新靓丽如清水芙蓉,纯真独特的气质让李适看傻了,只觉得心跳加快魂不守舍。太子李适身边美女不少,他接触的基本是浓妆艳抹型,如今看到清纯淡雅自然美的王小姐,一见钟情一下子爱上了,正要张口求婚,王珠道个万福转身进屋了。

  李适回宫后满脑子都是王小姐,茶饭不思神情恍惚,皇后妈妈了解情况马上派人去王家,要接王珠进宫,王家人高兴极了,能攀上皇亲是件光宗耀祖的喜事,王珠对进宫没兴趣,她认为女孩子进宫就没了自由,也没相中太子,她说你们如果逼我立马进宫只有一死,如今我年纪小,不懂宫中礼仪,如果出错反倒连累家里,我先学习宫中礼仪,等几年太子即位时我在进宫。王家说的入情入理,李适也只好等待,再说他身边有位感情很好的太子妃。王珠的理由是缓兵之计,认为太子一时冲动,时间长了也就把自己忘了。

  779年4月太子即位封太子妃为皇后,786年11月皇后病逝,唐德宗李适伤心极了,一名太监想起当年皇上与王小姐的承诺,皇上心动立马行动,派员捧册文送达王家,封王珠为贵妃,因为承诺在先王小姐只好来到皇上身边。唐代宫廷皇帝老婆很多,只说主要的几位一皇后,四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王珠荣任四妃之首,皇后空缺,贵妃就是母仪天下的准皇后,可见唐德宗对王珠的喜爱。

  几年中王珠出落得更漂亮了,她的绝色美貌让唐德宗疑为天人,他天天陪着贵妃,江山社稷放在一边,后宫佳丽三千,他看着索然无味,贵妃肤如凝雪,温婉如玉,皇上让人把宫中宝珠穿成衣服让贵妃穿,贵妃显得珠光宝气,不似天仙胜似天仙,唐德宗不知如何表达宠爱之情,感慨的说今夕何夕,如此粲者?如此粲者何?

  唐德宗给贵妃奖赏待遇都是一流的,吃饭,喝水,穿衣,洗澡等生活琐事,身边有八名宫女伺候,到花园走走,宫女太监几百人前呼后拥的跟着,这种生活王珠讨厌透顶,她本是位天真浪漫喜欢自由的姑娘,天天让这么多人围着简直就是软禁活受罪,为此贵妃心烦闷闷不乐,沉默不语,皇上和她在一起时也没有一丝笑容,皇上看贵妃沉默,美貌中平添了忧郁气质,美的更独特,唐德宗经常想如何让贵妃笑,他说只要贵妃开怀一笑,朕不要皇位了也值得,可见皇帝用情深厚专一。

  为博得美人高兴,唐德宗花巨资派工匠建起一座豪华水晶楼,人在楼中走,四壁有影像,真乃高科技。水晶楼建好了,唐德宗召集大臣嫔妃们在此歌舞欢宴,正当大伙欢歌笑语时,不见了贵妃,本来是为贵妃举办的,主角不见了唐德宗立马觉得很失落,酒不喝了,歌不听了,独自上楼发现贵妃在哭,唐德宗很扫兴的说你让朕如何你才高兴呢?贵妃说万岁恩宠妾无福承受,宫内礼仪规矩太多,妾就像进了豪华监狱,失去自由实在难受,请万岁放我出宫回家吧!皇上听了大为恼火,好一位不知好歹的女人!本想训斥她几句,又看她哭得梨花带雨,心疼的不忍,只是好言安慰。其他嫔妃看贵妃对皇上冷漠很开心,她们整好有机会接近皇上,于是在皇上面前诋毁贵妃,皇上渐渐疏远贵妃了。

  唐德宗从心里还是最爱贵妃,没过几天又去看望贵妃,一看吃惊不小只见贵妃头发随便一抓,也不化妆,穿着宫女的粗布衣,和宫女一块扫地拖地,择菜,浇花,干杂活显得挺开心,贵妃干粗活,这是皇上的耻辱,有失体统触犯了宫廷规矩,唐德宗气愤质问你这样做是为什么?贵妃伏地跪求妾乃布衣女子,喜耕种,不慕荣华,平生只追求心灵的自由,万岁恩宠,妾如坐针毡无福受用,皇宫是妾豪华监狱,今虽富贵,终无意趣,望吾皇降皇恩,赐放妾身还家。唐德宗气愤的说你真是贫贱命,没福气,不可救药了。下旨免去王珠贵妃名号,换上进宫时的衣服,用一辆小车把王珠送回娘家,约定今后不许嫁给官宦人家。

  王珠退皇妃回娘家很高兴,自由了,每天穿着休闲装,弹琴唱歌,种花养草,和丫鬟们说说笑笑,日子过得赛神仙。她哥哥有位朋友叫元士会,官拜当朝“中书舍人”是当时文人圈中著名才子,此人精通音律,长的一表人才,作为王家常客,非常熟悉欣赏美才女王珠,拿她当个小妹妹,此次王珠拒绝当贵妃放弃富贵荣华甘当平民,这种脱俗的做法让元士会佩服,也想走进王珠。交往中二人彼此吐露心扉,有共同语言心生爱慕,擦出爱情火花,王家也支持二人走到一起,因为和皇帝有约定,元士会像朝廷辞去“中书舍人”官职,带着王珠离开京城回到自己家乡,河南郑州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庄,祖上有几间平房居住,几亩薄田耕种,夫妻二人同甘共苦自食其力,生活很清贫很快乐,夫妻二人感情好,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读罢这段历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说说唐德宗李适。作为男人,作为太子,作为皇帝,他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他确实真爱王珠,从他心仪,求婚,约定,册封王珠为贵妃,其用情专一难能可贵够爷们。他继承了其祖爷爷唐玄宗的浪漫情怀,唐玄宗爱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唐德宗没有这么幸运,他深爱的王贵妃不爱他,不喜欢他的恩宠,讨厌皇宫繁琐的生活方式,没有爱情的婚姻等于剃头挑子一头热。

  爱情的神奇是双方心灵感应,和高官厚禄没有绝对对等。值得赞颂的是唐德宗的厚道大度,唐朝支持女人婚姻自由,在皇权和夫权并重的古代,皇帝绝对霸道,他得不到宁可毁掉,皇妃对皇帝不屑,三尺白绫赐死或者打入冷宫,送回娘家的皇妃只听说王珠,她很幸运,也彰显了唐德宗仁至义尽,还她自由是一代帝王真挚的情谊和无私爱的升华。

  再说说王珠,这是位有现代意识的美才女,她不做贵妃做民妇,决不能说她无福气命贱。性格即命运,王珠有才有貌,她不以此为资本攀高枝,她喜欢自由,喜欢低调,喜欢劳动,喜欢一夫一妻过草根百姓的日子,用现代价值观考量,这个女孩子有超前智商,她看得透。试想皇帝虽然喜欢她,能爱她一辈子吗?皇帝最不缺的是美女,你漂亮她妖媚,你有才艺她有秘籍,后宫女人们争风吃醋,相互中伤,皇帝很难专宠一人。

  再说皇帝妻妾成群,这些女人每天浓妆艳抹,眼巴巴的等着皇帝临幸,望眼欲穿的等待年复一年,嫔妃们屈辱的活着郁闷的死去,步入皇宫的女人们表面风光,实则苦不堪言。如果说皇宫女人们穿金戴银,吃的是山珍海味,请问天天穿着盛装没有人欣赏有趣吗?即使有天天吃龙虾鲍鱼的待遇,吃上三天啥味皆无。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心似枯井一口,活的没滋味。聪明的王珠不被荣华遮住心灵,她向往自由追求情缘,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才是人世间最可靠的幸福。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王珠有胆略,有主见,有运气,有福气。

奇事网以上就是鹿鼎记中的真实人物明史案的幸存者是金庸祖先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