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
一千多年前,他们曾影响到的进程,他们纵横捭阖,叱诧风云,以热血、激情、智慧谱写了一曲大唐英雄谱。尉迟敬德、李靖、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张九龄、郭子仪、李光弼……他们或者在建国战争中冲锋陷阵,破敌建功;或者在官场上折冲樽俎,参与缔造政治文明;或者在维护统一的战场上鞠躬尽瘁,再塑国家。阅读他们的经历,就是在阅读大唐三百年的历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凌烟阁功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巍巍凌烟阁寄托着国人的英雄梦,寄托着国人对那个辉煌时代的怀念。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主讲的《凌烟阁—大唐英雄传》的配套书。也是我《百家讲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前两讲是《狄仁杰真相》和《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书的内容比电视讲座更为丰富,尤其是增加了很多史料。希望对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那段史事的朋友有所帮助。
对于人来说,隋唐时期的英雄好汉故事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午休时听评书《隋唐演义》,一千多年前的英雄们在收音机里栩栩如生,不可讳言的是,多数国人有关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是来自于课本,而是来自于评书和戏剧舞台,李元霸的大锤、程咬金的三板斧、单雄信的悲剧、秦琼的义气……这一切都让人荡气回肠。长大后学了隋唐史,才知道李元霸真名李玄霸,而且少年夭折,从未使过大锤,程咬金除了名字幽默之外也没有那么多喜剧色彩……历史的真实究竟如何?这竟然成了我当初钻研隋唐史的动力之一。
还好,《百家讲坛》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我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奉献给诸位观众,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讲座以及本书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自唐太宗到唐昭宗近三百年间,先后有一百余人的画像被悬挂到凌烟阁中。每一个皇帝图画凌烟阁的动机都不一样,分析起来会发现都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唐太宗需要的是以秦王府功臣的概念置换建国功臣的概念,从而彰显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唐代宗需要的是以图画凌烟阁这种非常手段表彰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功臣,折射出这位皇帝大乱甫定后的庆幸与后怕,而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入阁,则隐隐反映出宦官干预朝政的危险信号;唐德宗命运多舛,经历过平定安史的旷世大战,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意欲荡平藩镇,却又接连遭遇臣下叛乱,一度自身几乎不保,所以回想起建国之初的那批忠心耿耿的功臣,难免感慨良多,表彰功臣的也包含着呼唤天下人忠君效力的用意;唐宣宗时期国家形势较为安定,唐宣宗是在以一个后人的平静心态审视国史,所以许多以前未曾入阁的前代功臣陆续入阁;而唐昭宗图画凌烟阁的举动则反映出一个走向衰亡的王朝颤颤兢兢的末日心态,他遭遇宦官作乱,被囚禁于深宫之中,有赖于神策军军人奋起一击,杀死大宦官刘季述,才使得他逃得生天。于是将拯救自己的三个神策军人图画凌烟阁。此事其实是唐朝衰落的体现,以前表彰凌烟阁功臣,看的是对国家社稷的贡献。唐昭宗已经没有那股锐气了,只求保命,于是这三个以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凌烟阁功臣,这就是一个王朝衰亡之前的信号。
,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他的故事,绝非正史传记那单薄的文字可以全部涵盖,本书在一百多个人物中拣选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多人加以描述,希冀帮助大家回到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之中,体会我们曾经拥有、现在却逐步逸散的那股英雄气。
于赓哲
2014年3月20日于长安光盐斋
19世纪80年代,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国际纠纷,日本、英国、俄国都有占领或控制朝鲜的企图。1884年12月,日本策动“甲申事变”,试图推翻当时亲清廷的朝鲜政府,而成为朝鲜的保护国。1885年4月,英国为了防止俄国南下威胁其在华利益,企图占领朝鲜南端的巨文岛, 结果遭到俄国和日本的反对而作罢。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鲜落入它国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洋和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显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 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企图。
“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等4 艘铁甲舰奉李鸿章之命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 不料此举竟酿成一场骚乱, 被称为“长崎事件”。
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长崎市民对欧美军舰早已司空见惯, 但对来自的铁甲巨舰却还是目睹。长崎港码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望着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铁甲巨舰,长崎市民充满了惊叹、羡慕和愤懑的复杂情绪,最终酿成一场骚乱。有个别水兵跑到妓院嫖娼而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造成1名日本警察受重伤,1 名水兵受轻伤。
8月15日,舰队放假,数百水兵上街观光。在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预谋的袭击而发生大规模冲突,结果双方死伤80 余人, 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数多于日本。
此次“长崎事件”经过双方长达数月的谈判后才得以了结,但日本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被煽动起来。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出现一句流行语“一定要打胜‘定远’。
李鸿章把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就含有威慑的意图,却没想到会如此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心理,日本朝野拼命发展海军的狂热情绪也由此被煽动起来。此后不断增加对海军的投入,加强舰队建设,务期超过。
天皇下令从内库拨款30万元作为海防补助费,全国的贵族和富豪也都竞相为海防捐款, 捐款数达到103.8万元,这些资金全被用作扩充海军军备。1888年和1890年,日本又先后提出两次海军扩张案,这两次扩张案共购买或建造了2439吨的“千代田”、4160吨的“吉野”号、3172吨的“秋津洲”号和1584吨的“八重山”号4艘军舰。其中“吉野”号购自英国,时速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由于日本军舰舰龄较短,在设计时又吸收了当时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在许多性能上超过了北洋舰队。
1891年,日本为了要在国内制造扩充海军军备的舆论,并对舰队作战能力进行摸底,特别邀请北洋舰队正式访日。北洋舰队的这一次访日,又对日本朝野产生了巨大震动。日本政府认为必须加速日本的海军投入,把建设一支足以对付北洋舰队的海军作为其“最高命令”。
1893年,日本天皇又发布敕谕决定在尔后6年中再从内帑中每年拨出30万日元,并从文武官员的薪金中抽出1/10作为造舰费缴纳国库。这一年,日本海军已初具规模,共有各种军舰55艘,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和北洋舰队相抗衡的海军力量。在激烈的海军竞争中,中日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在前些年积累的海军优势,基本上被穷追不舍的日本海军拉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