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街五大道介绍
五大道位于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下面是历史文化名街五大道介绍。
五大道历史沿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划为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
一些北洋政府内阁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长、市长等各界名流人士百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图东山再起。五大道成为“国中之国”是因为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五大道建筑特色
五大道的原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房主,他们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五大道建筑的私秘性构成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其中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景点介绍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 ,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英租界的“墙外推广界”,地势低洼,后被填平,各国建筑师纷纷在此建造房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天津城建部门为了统一管理,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将这一地区东西走向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长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如今,“五大道”已经成了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不设匾牌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育文坊等。马场道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天津工商学院(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建于1921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李曾任天津殖业银行经理。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大理道3号、5号的蔡成勋旧居。3号是主楼,外观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中式木雕。5号为中式四合院家庙,垂花门及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不精。是中西合璧的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