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官方语言和文字介绍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使用者是蒙古族,主要地区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境内的蒙古语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吉林、黑龙江等省,其正面临着严重汉化影响。蒙古语属于黏着语,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中元音(阴性元音)。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中元音均可出如今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人称、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句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
元代的官方语言和文字介绍
元朝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后来是八思巴蒙古字。
文字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
蒙古畏兀字成吉思汗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创始于八世纪,共有字母20个左右。蒙古畏兀字自左向右竖写,蒙元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并用来译写汉文典籍。元世祖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间行用。
元武宗时,畏兀儿人搠思吉斡节儿对蒙古畏兀字作了不少规范化的工作,第一次制定了蒙古字正字法和书面语法,使蒙古畏兀字成为便于普遍推广的文字,一直被蒙古族使用到今天。搠思吉斡节儿著有语法书《蒙文启蒙》(一译《心箍》),这部书现已失传。
八思巴蒙古字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蒙古字。1269年(至元六年)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这种蒙古字系依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共有字母40多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事林广记?蒙古字百家姓》和传写本《蒙古字韵》将汉字与拼写汉语的八思巴蒙古字对照,是当时的识字课本。元朝亡后,北元也还用以铸造官印。此后,八思巴蒙古字渐不通用。
语言
元代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官吏普遍不懂当时的汉语,这也就成就了一批衙门里的翻译官。
在汉人的所有北方邻居和征服者当中,蒙古人受定居文明的影响最小,不管在还是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他们与定居民族接触时都是如此。
在,他们几乎没有表现出契丹人那样的对精英文化的适应,更没有表现出女真人那样的全面汉化。这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是强大的,但也使他们更加依靠色目人的帮助来使自己与其汉人属民沟通,执行日常管理工作。在成吉思汗以后的将近一个世纪中,很少有蒙古官员学习说汉语,学习读写的就更少了,虽然在元朝末年学习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元末在做官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仍有人不识汉字。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以后的四个蒙古皇帝中有三个懂一些汉文,但并没有成为他们人民的榜。对蒙古文化的自信和对草原生活价值观的深深依恋,导致他们远离汉文明的诱惑,而并非他们缺乏学习的能力。
色目人,也就是西亚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在行政管理上受到充分任用;蒙古人信任他们,知道他们为了保住在的地位就要完全依赖他们的主人。取得财富的足够机会并没使色目人独立,他们的处境也是困难的。
一方面,为了使主人满意,他们必须完成分配的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学会怎样在社会中运转自如。他们是真正的中间人,总是需要与他们的上级和下级打交道,在二者的文化之间转换。他们中很多人都懂多种语言,可是在他们的蒙古主人和汉人属民中,懂几种语言的人却十分稀少。比如,户部的一位畏兀儿官员,在朝廷要使用蒙古语,在衙门或是社交场合与他的色目人同事交谈时,或许用波斯语或者阿尔泰语系的另一语言,他还会发现,如果他能读汉文公文,或至少能直接与他属下的书吏交谈,那一定是最有用的。这后一种情形在13世纪时还不普遍,但到14世纪已经变得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