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地图mdash;mdash;古代夏朝地图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的代名词。
夏朝疆域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50]。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夏朝地图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商朝地图
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王朝由部落首领汤建立。
商朝都城开始定都毫(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商朝疆域图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商朝的势力范围
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不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但主要治理区域还是中原一带。始都亳,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
《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先商时期,商族为夏后氏的诸侯,商族首领称作“商侯”有封地七十至一百里。
远古时代,中原的华夏民族与外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晚商的北界在易水流域,西达太行山麓,西南界在沁水流域,南界在商丘之南,东界在曲阜之西。
都城称作“邑”或“商邑”,其外七十至一百里内属于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称作“蒿”(郊)、“鄙”、“奠”(甸)。邑、郊、鄙、甸此四地相当于商王朝的王畿地区,在《尚书·酒诰》中称为“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