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南宋朱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其主要思想是以“理学”为主,对“周易”等学说也有研究,是在孔、孟之后,又一儒学大师,使儒学的发展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朱子家训治家格言》
朱熹一生志不在仕途,而专注于做文章,四处讲学,著作无数,具有代表性的有《四书章句集注》、《晦庵词》、《朱子语录》等。后世所流传的“治家格言”出自《朱子家训》,是清朝时期朱柏庐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此书是南宋朱熹所做,一方面是因为出处是《朱子家训》,原题又是《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恰好是朱熹的别号;一方面是因为朱伯庐是朱熹的嫡系子孙,如果猜测是朱熹流传下来的,也不无道理。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收集了儒家做人处世的方法,思想根基深厚,含义博大精深。“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全文用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崇尚节俭,从家庭小事之细节,到接人待物之礼节,再到祭祀、婚丧一应尽有,还阐述了为商、为官之道,父母兄弟,礼仪伦常,教导人不要嫌贫爱富,孝敬老人,做事要谨慎,要知道感恩,对于后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朱熹家训是什么
看过朱熹家训才知道自己做的有多么不足,甚是感到惭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朱熹家训吧!
朱熹家训碑文照片
朱熹家训虽然是教育自己孩子,但恐怕是我们所有为人父母都需要自己子女做的地方。家训是这么说的君王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仁爱的心;臣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忠义的心;父亲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慈祥;儿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孝顺的心;兄长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一颗友爱的心;弟弟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他对自己的兄长怀着恭敬的心。身为丈夫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和睦家庭;身为妻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她怀着柔和的心态周旋于家庭之中;对待长辈最可贵的是尊敬长辈;交朋友最可贵的地方是讲信义。
朱熹家训说见到年迈的老人一定要尊敬他;要爱护小孩;尊敬有品德的人;品德有问题的人一定要远离;不要说别人坏话更不要夸自己;能化解与别人之间的仇恨、也能以怨报德;做人要随遇而安;对待人小的过失能报以容忍的心;对待别人大的错误要跟他讲道理;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更不要去做很小的坏事;别人做了坏事不要到处宣扬、要赞扬别人做的好事。
朱熹家训说不要怀着私心或个人恩怨去处理一件事情;治理家事不要单独立私法;不要做损人的事情、更不要去妒忌别人的才能;对于蛮不讲理的人多说无益;他还讲了人要懂礼节、要知道孝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贪心等等。他认为人做到奇事网以上这些是顺应天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份内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使命。
朱熹书法作品介绍
朱熹,生于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号晦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士子的官方教材。
朱熹书法欣赏
朱熹,和他和诗句一样,他的书法传世也有很多,朱熹书法为后人推崇备至,他早先尝试曹孟德书风,后来又改写钟繇的楷书,颜真卿的行草,对历代书法家的风格都有涉历,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以汉魏为风骨的复古而不泥古的新风格,在南宋时期自成一派,一生临池不辍,尽管书法真迹传世不少,但相比他一生所写的书法作品,失传的居多,颇为遗憾。
而且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书法成就被掩盖在思想哲学成就之下,比起专业的书法家,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得到的关注还是要少一些,并不妨碍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多么难得,意境高远。
朱熹书法讲究萧散简远,古澹和平,性情所至,一气呵成,而且精通行草,尤其善写大字,现在传世的就以行书简牍为主,从他现有的行书作品,可以看出朱熹下笔功力,结构稳健典雅,自成一体,也无狂散之架,追求书写运笔的洒脱自然,不刻意讲究字体的工整度,从字里行间能窥探出,这位孔哲圣人的治学态度,字字有法度,即要入法也追求出法,纵容衍裕而又气象超然。朱熹的书法作品处处洋溢着一个儒家哲人的文人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