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全诗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前言】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滴。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鉴赏】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2010年7月28日,抗战胜利65周年前夕,史上首个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应国际友好联络会之邀访华。作为访华团的秘书长,砂原惠至今都对代表团受到的高规格待遇而感动他们先后受到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上将的接见。
砂原惠家里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各种资料,《抗战中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这张曾报道他们经历的《人民日报》被珍藏。
从血脉上讲,生于日本福冈,父母都是日本人,他“百分百是个日本人”;从心理上讲,5岁就跟随父亲到了的东北,15岁参加了八路军,经历过辽沈、平津战役,后来还随军跨过了鸭绿江,他“毫无疑问是个人”。这样的经历,几乎不可复制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向革命英雄敬献花篮。沂蒙革命纪念馆的建成,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内涵深厚,在经济建设时期同样不断发扬广大,成为临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引领。也为当地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9月16日,全国名博网媒关采访团在临沂采访期间,发现一组珍贵历史照片抗战期间,曾有一批心怀正义的日本人,组成“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在临沂地区,就策反了超过两百名日本侵略军。这一发现有力的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的丑恶嘴脸。
在日本人民解放联盟鲁中支部的工作下,日本侵略军陆军上等兵石井义雄写下了“我的感想”
作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的一份子,曾是日本侵略军的儿子、后来加入人民解放军的日籍老战士砂原惠,日前在日本横滨的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照片中,一身戎装的沙原惠曾以“张荣清”的名字在解放军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