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dquo;是谁说的以及是什么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方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社会为君主“忠”的思想。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出处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与范蠡均为春秋越国的大臣,辅助越王句践复国灭吴。
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说过这句话,但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不是韩信,是越王勾践手下的大夫范蠡,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卧薪尝胆,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主要两个人一个是大夫范蠡,还有一个是大夫文种。
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大夫就对文种大夫说,咱们走吧,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走狗就是跑得飞快的狗,后来走狗这个名词就从这儿出来的。
范蠡大夫就走了,他干嘛去了?下海经商,据说还携带了一位小蜜就是西施,泛舟西湖,下海经商,成了一个大富翁,叫做陶朱公。文种大夫不走,文种说你看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是摘桃子的时候我干嘛要走啊?他不走,结果越王勾践送给他一把剑,带了这么一句话。勾践说,先生交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就在先生身上试一试呢?那文种一听就明白了,自杀了。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来历。
【示例】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哪?
形容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句话是汉朝开国功臣韩信说的。韩信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最早在霸王项羽的部队里当兵,由于不受重视,韩信改投汉王刘邦。后来,韩信成为汉军的统兵元帅,领兵统一。韩信领兵作战,一路所向无敌,用十面埋伏的办法,把项羽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并且,紧追不舍,在乌江边逼得霸王项羽自刎而死。汉军胜利后,刘邦马上取消了韩信的齐王称号,封他为楚王,后来又贬他为淮阴侯。,韩信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处死。韩信在受到迫害时发出了兔死狗烹的感叹,他的这句话影响了后世许多的人才,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当年,黄巢反唐,唐朝的皇帝派宋威率兵围剿,宋威对手下人说朝廷常负功臣,我们胜了,未必有好处,不如留着贼人以自保。从此后,宋威的军队总是与黄巢的队伍保持三十里的距离,任由黄巢东打西杀,,导致了唐朝的彻底毁灭。
受这句话影响最深的朝代是宋朝。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是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辅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帮助他们统一了大半个。,由于受到兔死狗烹的负面影响,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在征讨宋朝的北部强敌契丹时,赵普暗藏私心,不出良策,以至于宋朝对契丹的数次统一战争均告失败。在以后的日子里,宋朝一直受到北方的威胁,不得不年年纳贡以求平安,成为历史上表现最为软弱的一个朝代。赵普之后,宋朝的历任掌朝重臣无不心领神会,养敌自保,从不提出统一对方的良策。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征善战、心眼实在的元帅岳飞,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也是一个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军事统帅。,他也受到了兔死狗烹的负面影响,当他率兵攻取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后,没有乘胜追击,顺势统一广大的蒙古地区,反而停滞不前,使元朝残部在蒙古地区得以死灰复燃,成为明朝时期数百年的威胁。后来,明朝境内烽烟四起,流寇遍地,明朝的军队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一段时期内只追杀,不围堵,养贼邀功,以至于反叛的人越来越多,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兔死狗烹的负面影响确实太大了,以至于后人发出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感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许多英雄在胜利后难以善终的事实,使许多后来的执行者不敢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使许多英雄为了保护自己而去保存敌人,使国家总是感受到外部的威胁。如果不消除这种负面影响,肯定不利于我国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