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赤山岛与西洞庭盆地旧石器考古取得重
考古发现 2023-11-22 1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湖南沅江赤山岛与西洞庭盆地旧石器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是华南旧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和文化演进研究的重要进展
赤山岛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沅江市西隅,地处洞庭腹地,是我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岛屿,呈南北向长条形丘陵状。因途经新建南县至益阳高速公路,2015 年7~8 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区域调查,先后发现10 余处旧石器地点。2016 年4 月至9 月,考古队对其中枫树嘴、虎须山和杨腊丘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揭露面积900 平方米。3 处旧石器地点彼此相距仅1~2 公里,埋藏地貌、堆积状况和文化遗存等均基本相同,应是古人类同一时期活动留下的考古遗存,可视为一个由不同活动区构成的栖居系统。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严格执行《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使用全站仪记录遗物三维坐标,测量出土产状信息,系统采集年代和环境样品,以最大程度提取重建人类行为的相关信息,取得了重要收获。 地层堆积与遗址年代 遗址埋藏于中更新世网纹红土白沙井组堆积中,文化层位于网纹红土的上部。发掘区地层可分为6 层,发掘深度超过5 米,石制品出自第③和④层。 据地质相关研究,网纹红土剖面下部ESR年龄为距今42~49 万年,古地磁年代为距今40~25 万年。发掘中在遗址剖面取了系列光释光样品,目前仍在测试,其中一个初步数值12112Ka,为遗址下限年代,而上限年代据文化层部位推测距今30 万年。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年代约距今30~12 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 文化遗物与埋藏情况 本次发掘出土近1000 件石制品,分布密度在长江中游旧石器早期同类遗址中并不多见。第③、④文化层的石制品集中分布,无明显间隔断层,代表同一时期持续性的人类活动。石制品埋藏信息显示遗址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暴露,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片流改造,但分布状态和少量拼合标本表明它仍然是解析早期人类行为活动的重要材料。 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次之,其它石料比例均低,与遗址附近古老河床砾石层的岩性和含量一致。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和砾石,其中石核、石片和砾石数量居多,石器含量较低。石核多为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的普通随意石核,另有盘状和多面体石核;石片以反映原料利用率较低的类型为主。打片特点显示延续了早期的简单剥片策略,在预备和生产阶段很少对原料本身进行人为改造,但具有适应不同石料性能进行连续性成功剥片的能力,具备剥取大石片的技能。石器多以砾石直接锤击修理,断块和石片毛坯少见,类别包括砍砸器、手镐、手斧、重型刮削器、刮削器和尖状器,以砍砸器等重型工具居多,手斧和手镐数量少但均典型。手镐有三棱状和舌状两种形态;手斧以硅质灰岩砾石为原料,两面修理、较为对称精致,作为一类具有概念型板的特殊产品,显著地代表着遗址中人类的技术行为。 石器工业技术特点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反映的剥片技术具有比较原始的奥杜威工业(模式Ⅰ)指标,但出土的典型手斧、手镐可归入模式Ⅱ工具类型,大石片的生产行为等也显示具有似阿舍利技术特征,表明小比例的模式Ⅱ技术风格产品以镶嵌形式分布于传统的模式Ⅰ石器工业中,组合中也普遍缺乏薄刃斧等其他标志性器物,因而技术特点具有中国本土的独特性。这是湖南确认存在似阿舍利传统的旧石器遗址,结合西洞庭盆地的发现表明这一技术风格的产品在本区域出现于中更新世中晚期。这也是迄今长江中游地区模式Ⅱ技术因素石制品出土地层和时代最为清楚的遗址,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西洞庭盆地的新发现和收获 赤山岛是洞庭盆地中的断裂挟持型隆起,将洞庭盆地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洞庭盆地是长江中游南部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区。2011 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依托基建考古项目并在西洞庭盆地的澧水及支流开展了一系列主动性考古专项调查和试掘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新发现50 多处旧石器地点,区域遗址分布密集程度进一步凸显了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更新世早期五级阶地网纹红土中发现了旧石器遗存,将本区域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至70 多万年。2011~2015 年对乌鸦山、条头岗、袁家山、伞顶盖等旧石器地点进行了试掘,在华南旧石器旷野遗址中从考古地层学、年代学上构建出网纹红土弱网纹红土均质红土黄土黑褐色土的旧石器文化叠压层。连续的地层序列和旧石器文化遗存为复原古人类石器技术传统和生存策略提供了华南地区罕见的理想材料;特别是晚更新世阶段旧石器遗址群和丰富石制品的发现提供了现代人类区域内连续生存演化的新材料。 赤山岛及西洞庭盆地旧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具有明显的连续和阶段性特点 第一期中更新世早期(约距今70~50 万年),埋藏于第五级阶地的强网纹红土。石器多以砾石直接加工,大、中型为主,工具组合有石核砍砸器、石球等。遗址数量较少,人类活动程度较弱,典型地点有横山岗、陆家岭。石器技术显示为似奥杜威石器工业特点。 第二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约距今50~12 万年),埋藏于第四至二级阶地的网纹红土。石器以砾石毛坯为主,中、大型居多,手斧、手镐等典型似阿舍利技术的工具开始出现。遗址数量剧增,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强,典型地点有赤山岛、鸡公垱、大圣庙。石器技术为有中国本土特点的似阿舍利工业传统。 第三期晚更新世早中期(约距今10~5 万年),埋藏于均质红土或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典型地点有条头岗、乌鸦山。石器以石片毛坯为主,工具组合以中小型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为主,手斧在个别遗址中延续。文化层厚度达到峰值,遗址利用方式多样化。石器技术有自身发展,主要呈现华南区域特色的石片石器工业早期面貌。 第四期晚更新世晚期(约距今4~1.5 万年),埋藏于黑褐色粉砂粘土。典型地点有袁家山、十里岗。石器原料选择发生重要变化,主要以燧石和脉石英的小型、微型石片工具组合为主。石器技术具有典型的小石器工业特点。 重要意义 在洞庭湖形成之前的更新世期间,洞庭盆地处于小型古湖、河流阶地、河网切割平原交替的独特生存环境,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和石制品揭示出的古人类活动程度、原料开发利用策略、石器生产技术链、栖居形态等信息,为研究洞庭湖区及东亚地区更新世气候环境与古人类文化及独特适应模式的演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赤山岛及西洞庭盆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中游南部核心地区和我国南北、东西向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赤山岛地处华南南北过渡区,充当着人群及文化扩散、深入华夏腹地的桥头堡,其考古新发现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西洞庭盆地揭露出中更新世阶段以来的连续性旧石器文化层序,地层叠压的清晰和完整性在华南地区的旧石器遗址中罕见。共存的石制品文化遗存构建了华南地区迄今最完整的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对于建立中国独立的旧石器技术和文化发展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在湖南确认似阿舍利技术风格产品的地层和时代,是长江中游及华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重要进展,在连接中国阿舍利技术传统遗址分布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远古人类在中国大陆的迁徙流动、文化传播扩散的时间和路线提供了新的资料。其与原始技术模式镶嵌存在的中国本土独特技术风格,融入并直至最终完全被来自中国本土传统的小石器工业所取代的过程,尤其是西洞庭盆地晚更新世时期距今10~6 万年关键阶段的多层位文化遗物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为中国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给中国及东亚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意愿)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8版)
是华南旧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和文化演进研究的重要进展
赤山岛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沅江市西隅,地处洞庭腹地,是我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岛屿,呈南北向长条形丘陵状。因途经新建南县至益阳高速公路,2015 年7~8 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区域调查,先后发现10 余处旧石器地点。2016 年4 月至9 月,考古队对其中枫树嘴、虎须山和杨腊丘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揭露面积900 平方米。3 处旧石器地点彼此相距仅1~2 公里,埋藏地貌、堆积状况和文化遗存等均基本相同,应是古人类同一时期活动留下的考古遗存,可视为一个由不同活动区构成的栖居系统。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严格执行《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使用全站仪记录遗物三维坐标,测量出土产状信息,系统采集年代和环境样品,以最大程度提取重建人类行为的相关信息,取得了重要收获。 地层堆积与遗址年代 遗址埋藏于中更新世网纹红土白沙井组堆积中,文化层位于网纹红土的上部。发掘区地层可分为6 层,发掘深度超过5 米,石制品出自第③和④层。 据地质相关研究,网纹红土剖面下部ESR年龄为距今42~49 万年,古地磁年代为距今40~25 万年。发掘中在遗址剖面取了系列光释光样品,目前仍在测试,其中一个初步数值12112Ka,为遗址下限年代,而上限年代据文化层部位推测距今30 万年。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年代约距今30~12 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 文化遗物与埋藏情况 本次发掘出土近1000 件石制品,分布密度在长江中游旧石器早期同类遗址中并不多见。第③、④文化层的石制品集中分布,无明显间隔断层,代表同一时期持续性的人类活动。石制品埋藏信息显示遗址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暴露,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片流改造,但分布状态和少量拼合标本表明它仍然是解析早期人类行为活动的重要材料。 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次之,其它石料比例均低,与遗址附近古老河床砾石层的岩性和含量一致。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和砾石,其中石核、石片和砾石数量居多,石器含量较低。石核多为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的普通随意石核,另有盘状和多面体石核;石片以反映原料利用率较低的类型为主。打片特点显示延续了早期的简单剥片策略,在预备和生产阶段很少对原料本身进行人为改造,但具有适应不同石料性能进行连续性成功剥片的能力,具备剥取大石片的技能。石器多以砾石直接锤击修理,断块和石片毛坯少见,类别包括砍砸器、手镐、手斧、重型刮削器、刮削器和尖状器,以砍砸器等重型工具居多,手斧和手镐数量少但均典型。手镐有三棱状和舌状两种形态;手斧以硅质灰岩砾石为原料,两面修理、较为对称精致,作为一类具有概念型板的特殊产品,显著地代表着遗址中人类的技术行为。 石器工业技术特点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反映的剥片技术具有比较原始的奥杜威工业(模式Ⅰ)指标,但出土的典型手斧、手镐可归入模式Ⅱ工具类型,大石片的生产行为等也显示具有似阿舍利技术特征,表明小比例的模式Ⅱ技术风格产品以镶嵌形式分布于传统的模式Ⅰ石器工业中,组合中也普遍缺乏薄刃斧等其他标志性器物,因而技术特点具有中国本土的独特性。这是湖南确认存在似阿舍利传统的旧石器遗址,结合西洞庭盆地的发现表明这一技术风格的产品在本区域出现于中更新世中晚期。这也是迄今长江中游地区模式Ⅱ技术因素石制品出土地层和时代最为清楚的遗址,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西洞庭盆地的新发现和收获 赤山岛是洞庭盆地中的断裂挟持型隆起,将洞庭盆地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洞庭盆地是长江中游南部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区。2011 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依托基建考古项目并在西洞庭盆地的澧水及支流开展了一系列主动性考古专项调查和试掘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新发现50 多处旧石器地点,区域遗址分布密集程度进一步凸显了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更新世早期五级阶地网纹红土中发现了旧石器遗存,将本区域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至70 多万年。2011~2015 年对乌鸦山、条头岗、袁家山、伞顶盖等旧石器地点进行了试掘,在华南旧石器旷野遗址中从考古地层学、年代学上构建出网纹红土弱网纹红土均质红土黄土黑褐色土的旧石器文化叠压层。连续的地层序列和旧石器文化遗存为复原古人类石器技术传统和生存策略提供了华南地区罕见的理想材料;特别是晚更新世阶段旧石器遗址群和丰富石制品的发现提供了现代人类区域内连续生存演化的新材料。 赤山岛及西洞庭盆地旧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具有明显的连续和阶段性特点 第一期中更新世早期(约距今70~50 万年),埋藏于第五级阶地的强网纹红土。石器多以砾石直接加工,大、中型为主,工具组合有石核砍砸器、石球等。遗址数量较少,人类活动程度较弱,典型地点有横山岗、陆家岭。石器技术显示为似奥杜威石器工业特点。 第二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约距今50~12 万年),埋藏于第四至二级阶地的网纹红土。石器以砾石毛坯为主,中、大型居多,手斧、手镐等典型似阿舍利技术的工具开始出现。遗址数量剧增,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强,典型地点有赤山岛、鸡公垱、大圣庙。石器技术为有中国本土特点的似阿舍利工业传统。 第三期晚更新世早中期(约距今10~5 万年),埋藏于均质红土或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典型地点有条头岗、乌鸦山。石器以石片毛坯为主,工具组合以中小型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为主,手斧在个别遗址中延续。文化层厚度达到峰值,遗址利用方式多样化。石器技术有自身发展,主要呈现华南区域特色的石片石器工业早期面貌。 第四期晚更新世晚期(约距今4~1.5 万年),埋藏于黑褐色粉砂粘土。典型地点有袁家山、十里岗。石器原料选择发生重要变化,主要以燧石和脉石英的小型、微型石片工具组合为主。石器技术具有典型的小石器工业特点。 重要意义 在洞庭湖形成之前的更新世期间,洞庭盆地处于小型古湖、河流阶地、河网切割平原交替的独特生存环境,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和石制品揭示出的古人类活动程度、原料开发利用策略、石器生产技术链、栖居形态等信息,为研究洞庭湖区及东亚地区更新世气候环境与古人类文化及独特适应模式的演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赤山岛及西洞庭盆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中游南部核心地区和我国南北、东西向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赤山岛地处华南南北过渡区,充当着人群及文化扩散、深入华夏腹地的桥头堡,其考古新发现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西洞庭盆地揭露出中更新世阶段以来的连续性旧石器文化层序,地层叠压的清晰和完整性在华南地区的旧石器遗址中罕见。共存的石制品文化遗存构建了华南地区迄今最完整的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对于建立中国独立的旧石器技术和文化发展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在湖南确认似阿舍利技术风格产品的地层和时代,是长江中游及华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重要进展,在连接中国阿舍利技术传统遗址分布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远古人类在中国大陆的迁徙流动、文化传播扩散的时间和路线提供了新的资料。其与原始技术模式镶嵌存在的中国本土独特技术风格,融入并直至最终完全被来自中国本土传统的小石器工业所取代的过程,尤其是西洞庭盆地晚更新世时期距今10~6 万年关键阶段的多层位文化遗物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为中国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给中国及东亚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意愿)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8版)
奇事网以上就是湖南沅江赤山岛与西洞庭盆地旧石器考古取得重要收获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上一篇:山东罗庄区朱陈古瓷窑博物馆将进行考古勘探
下一篇:辽宁首次发现最长的汉代“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