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上京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

考古发现 2023-11-22 1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金上京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2 公里,阿什河的左岸。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是金王朝的早期都城。作为一处重要的都城遗址,金上京城保存较为完整,1982 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总面积约6 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南城的偏西部。通过初步调查勘探大致了解到,皇城内分布三列建筑址遗存布局,中部为宫殿区,东西两侧各有建筑址依次分布。特别是宫殿区接近中心位置的西、东两侧(即右、左两侧)各有一高于地表的遗迹堆积分布,地面上可见有大量的残砖、碎瓦等遗物。学术界结合文献早年对其性质作过简单比附推测。   为了加强对金上京遗址的科学认识和学术研究,促进对金上京遗址的有效整体保护,进一步推进金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6 年8~10 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皇城东侧中部区域的建筑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大致探查清楚了该建筑址的分布范围,并对该建筑址西北部的一座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200 余平方米。主要学术目标是搞清皇城宫殿区东部大型建筑址的基本形制、结构、布局及性质。   通过勘查,皇城东部建筑址体量较大,大致位于宫殿区第四殿址以东位置。在其西北部,与其西侧紧密衔接的为一组相对独立的小型建筑址,编号为2016TJ1,本年度重点对此小型建筑址台基进行发掘。   该小型建筑址整体平面呈T形,由两部分夯土台基组成,北部夯土台基呈东西向,南部夯土台基呈南北向。   北部夯土台基,即TJ1-1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3 米,南北宽11.8 米。东、西、北三面为漫坡状,至底部与砖砌路面衔接。台基边缘以长方形砖竖立砌筑。台基中部高于东、西两侧的砖路0.85 米,高于北侧的砖铺路面0.65 米;台基中部与南部的台基高度相同,中间以砖砌墙相隔。在台基上分布有三处不规则椭圆形坑状遗迹,结构相同。其中东北部发现2 处,西北部发现1 处。坑壁是以青砖砌筑,并涂抹白灰。但砖壁仅保存少许。坑底部有3 个或2 个小柱洞,柱洞较深。台基西南角接近路面底部,有一砖砌的排水槽(沟),编号SG3。SG3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2.15 米,南北宽0.52 米。沟底用青砖纵向平铺,砖缝之间涂抹白灰。砖大小不等,顺向平铺。沟壁砖现残存两层砖,两侧砖中间的沟宽0.12 米。SG3 表层距地表0.8米。   南部夯土台基,即TJ1-2 与北部台基垂直分布,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揭露长度约25.2 米,东西长21.6 米,高0.5米。该部分台基的四周为环绕的墙基,墙基宽2.35~2.65 米。其建筑方式是用碎砖瓦片夯筑一层,再用素土夯筑一层。沿墙基一周有磉墩分布。在墙基东、西两侧及北部有砖槽,槽内砌砖包筑。护墙砖槽宽0.6 米,深1.05~1.15米。护墙砖槽破坏严重,仅存沟槽痕迹和少量砌砖。   在台基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道以砖砌筑的排水槽,分别编号为SG1、SG2。SG1 平面为长条形,东西长2.64~2.8 米,宽1.06~1.54 米。内有砖砌的排水沟两条,北部已经被破坏殆尽;南部排水沟残长1.2 米;外宽0.7 米,内宽0.24米,深0.22~0.34 米。排水沟底部用砖铺设,排水沟呈西高东低的坡状分布。SG2平面呈长条形,东西走向。东西长1~1.3 米,宽1.1 米,深0.3~0.5 米。内有砖砌筑的小排水沟2 条。北部的小水沟残长1~1.2 米,内宽0.28 米,残高0.11 米。排水沟中部的砌砖将排水沟一分为二。南部小排水沟残长1.2~1.3 米,残高0.15 米。铺设用砖尺寸0.380.18~0.05米,砖顺砌而成。排水沟东高西低坡状分布。   台基的边缘和中部分列16 个柱础的磉墩,平面呈方形,大小略有差异。磉墩的表面层为碎小瓦砾层,上面覆盖一层黄沙,其上为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于中央,现仅存少量石块,上面的础石无存。   通过磉墩柱网的排列,可确认南部台基址为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在台基的中部位置偏南,东、西各有一个较大的磉墩分布,应是室内中央的中心柱础,两磉墩内侧间距为5.8 米。这两个中心柱础将南部建筑基址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两室相通,各进深两间,内部减柱造,为大开间。其中北部室内空间东西长约16.5、南北宽约7 米;南部室内空间,主体为数条烟道构成的取暖设施(火炕)。现存烟道共有9 条,烟道两侧壁为黄土堆筑,表层铺砖,烟道口上覆盖方砖。火炕部分南北总体长约7.3 米,东西宽约13.5 米。烟道宽0.35~0.4 米,深0.2~0.25 米。烟道口大底小,剖面为U型。底部均有木炭。现存的砖大部分为碎块。砖的规格大小同,有正方形条纹砖、长方形素面砖等。砖面为顺向齐缝砌筑而成,缝隙部位涂抹有白灰浆。在烟道的南端东西两侧,分布有3 个灶址。其中东部1 个,西部2 个。灶址由操作间、火门、火道、火膛、烟道等部分组成。平面呈凸字型,系土圹砖室结构。Z1 内填灰褐色土,内含有少许砖瓦块、木炭、白灰、烧土颗粒、白灰颗粒等;Z2内填灰黑色土,内含有少许砖瓦块、白灰、烧土颗粒等;Z3 北部被Z2 打破,内填为灰褐色土,内含少量的砖瓦块,根据二者打破关系及包含物,推测Z3 使用时间很短或未经使用。   该建筑址台基的外侧地面,为用大小不同的青砖平铺而成的路面,路的边缘为顺向竖立砌筑的道沿,道沿高出地面0.03~0.05 米。露台两侧的路面边缘还砌筑有方形的花池,花池的边沿为顺向竖立的青砖。   通过解剖,了解了台基各部分的构筑情况。南部建筑台基的底部先是挖槽,在槽内堆土夯筑。基本是一层夯土,一层瓦砾层,交替夯筑。北部露台的基础部分是用河流石和黄土交替夯筑形成的。柱础下磉墩的结构同样为一层夯土一层瓦砾,相互交替叠压夯筑而成。磉墩底部基础内收,并打破生土30 厘米。   在1 号台基(TJ1)的东南部,与其相连的是又一座大型建筑台基址,编号为TJ2。两座台基址中间以一道砖筑的墙相隔。本年度未对TJ2 进行完整发掘,仅清理出一角。   发掘出土遗物以灰瓦、青砖等建筑构件为大宗。灰瓦有板瓦和筒瓦、滴水及瓦当。瓦当纹饰主要为龙纹,个别为兽面纹;滴水纹饰均为龙纹;其他还有凤鸟、人物塑像等;还有少量带纹饰的砖。铁器中以各式钉的数量最多,其他为生活、生产用具;少量的瓷器、石器、铜器等;铜钱多为北宋钱币。   2016 年发掘区位于金上京宫城内遗址第四殿址东侧,为皇城东区中部一组建筑遗存的一部分,属于中心宫殿区东侧的一处重要宫殿址的附属建筑。该建筑址整体呈T形,主体建筑台基为夯土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内部减柱造。分隔成两部分,均为大开间。其中南部室内构筑有九条平行排列烟道,东西两侧有灶址相通;该部分为低矮火炕式的取暖设施。建筑址的北端,与之相连的是一呈东西向的露台建筑,为夯土筑。从叠压的层位关系看,露台是属于后期增筑的一部分建筑,年代略晚于南部的主体建筑。   此次发掘成果,为进一步了解金上京城的布局、建筑的形制结构类型及构筑时序等增添了重要的考古资料。(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赵永军 刘阳)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19日8版)
奇事网以上就是金上京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