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发现7个朝代叠压遗迹

考古发现 2023-11-22 1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看这里的土层,两米多的厚度,蕴藏着千余年的历史积淀。6月9日,在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一位考古队的工作人员介绍。   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挖有4个探方。各探方的墙壁上,均画有横向白色标线,标线大致平行,每两条标线之间的土层,均代表着一个不同的朝代,包括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叠压遗迹。叠压地层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冀中平原唐宋元明清时期考古地层学的标尺。   河北四大名窑瓷器罕见同现   河北正定是一座拥有上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城。据史料记载,正定古城历经九朝不断代,但此前从未在考古学上取得过实物证据。此次考古发现的7个历史文化层叠压,为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添一力证。
工作人员在介绍叠压层。詹新城摄/光明图片
出土的明清瓷质棋子
  2015年,正定准备在开元寺南侧修建广场,由于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2015年12月1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考古发现叠压遗迹及大量文物后,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正式发掘。到2017年1月,共发掘出跨越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可复原器物近两千件(套)。(遗址)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它是一幅市井生活。宋金时代的这些骨梳,可能都是商品,它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说。   此次考古出土器物以陶器和瓷器为主。唐、五代时期瓷器主要器形有碗、盘等,釉色以白釉为主,兼有米黄釉。宋金时期瓷器主要器形有杯、盏、碟等,釉色以白釉为主,兼有酱釉、褐釉、青釉、绿釉等釉色,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彩绘等。金元时期的瓷器器形包括壶、瓶、炉、枕等,釉色有白釉、酱釉、褐釉、青釉、绿釉、油滴釉等。明清时期的瓷器主要器形有碟、盘、碗、器盖、棋子等,青花瓷较多,兼有青釉、黑釉瓷。   这些瓷器标本,分属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等窑系,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等河北四大名窑瓷器出于同一古文化遗址在河北地区尚不多见。为河北四大名窑主要特征、分期研究、烧造制作工艺传播等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研究正定古城乃至华北滹沱河流域经济、文化、手工业、交通发展状况的重要考古资料。   揭示古城城池扩建演变过程   目前,此次考古共发现遗迹94处。主要包括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体系、金元时期开元寺的寺庙建筑体系、宋金至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和街道体系。发现唐代沟渠一条,疑似开元寺寺内引水渠唐代沟渠的发现为揭示唐五代时期的开元寺建筑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一座,仅存门前漫道部分,初步推断为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通过对漫道附近的进一步清理,在漫道东侧发现了墙基遗存,应为开元寺的院墙。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还发现大量建筑构件,其中的莲纹瓦当与龙形建筑构件体量较大,应当用于大型庙宇之上。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件以板瓦、筒瓦、瓦当、琉璃兽型残件为主,体量较唐五代建筑构件要小。 出土的唐五代莲花纹瓦当。资料图片
出土的宋金时期药具,从左至右分别为瓷臼、瓷盒、脉枕、瓷壶、陶壶。资料图片   以夯土墙遗迹为主体的唐、五代时期的城市防御体系建筑布局主要位于发掘区中南部。夯土城墙整体呈东西走向,遗址东部的墙体向南、向北侧外凸形成城台(门)。夯土墙可分为两期。主体部分筑于唐代晚期,与正定城内阳和楼遗址发现的夯土城墙似为同一时期,推断二者应为一个整体,且夯土墙向南北两侧凸出部分与阳和楼遗址下发现的早期城门相对,该部分有可能是北墙的城门或城门附属设施。二期城墙系对一期城墙进行的修补,对城台(门)部分进行包砖而成,城台部分的包砖应属后期加固或改作其他用途,年代为五代时期。初步判断该城墙为晚唐、五代时正定城内城(牙城)。   发现一处宋代房址,房址内部出土了一组由陶臼、陶壶、瓷盒、脉枕组成的医疗用具,这里当时应为行医房。还发现宋金之际窖藏一处,出土铜钱2700多枚,多为北宋钱币,也有少量汉代、唐代及五代铜钱,推断应为躲避战乱临时埋藏,保留至今。   这些遗迹的发现展现了晚唐五代、北宋至明清时期正定古城城池逐渐扩建演变的过程,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城池城墙、民居、街道、开元寺寺庙建筑体系演变的考古证据,在中国城市建设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文标题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发现7个朝代叠压遗迹及大量器物 一览正定古城千年市井生活 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年06月13日09版)
奇事网以上就是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发现7个朝代叠压遗迹及大量器物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