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唐五代秘色瓷装烧工艺

考古发现 2023-11-22 1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秘色瓷的出现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瓷质匣钵的胎与瓷器基本一致,极细腻坚致,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以使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而使瓷器呈现出天青色。

  在整个地层堆积中发现多个带有年号的窑具。




净瓶装烧方式

  在带有大中年号窑具的地层中,瓷质匣钵已经有一定的数量,但粗陶质的匣钵数量远较瓷质匣钵为多。瓷质匣钵主要是较大型的钵型匣钵,胎质极细腻坚致,与瓷器的胎一致。多数器物用釉封口。亦有少量的喇叭型匣钵与匣钵盖。喇叭型匣钵是装烧净瓶的专用窑具。匣钵盖极浅,近M型,匣钵盖中心均圆形浅下凹以放置器物,并有多个泥点。在叠烧方式上,以钵型匣钵对扣后多组叠烧为主,亦有钵型匣钵与匣钵盖叠烧的组合。喇叭型匣钵扣于钵型匣钵之上。器物一般直接放置于匣钵内,两者之间使用泥点间隔,少量器物使用垫具垫烧,以较宽的圆环状带圈足的垫饼为主,亦有少量的垫圈。器物与垫具之间及垫具与匣钵之间均使用松子状的泥点间隔。支烧具均为粗陶质,束腰形,数量不多。


钵型匣钵


钵型匣钵装烧方式


直筒型匣钵


匣钵盖



匣钵型匣钵与匣钵盖

  早于该地层的堆积大至可以分成两个小阶段,在第二小段出现极少量的匣钵。

  在带有咸通年号匣钵的地层中,瓷质匣钵的数量明显增多,两者比例基本相当。器型仍主要是钵型。

  在带有中和年款窑具的地层中,瓷质匣钵成了绝对的主流。器型上直筒型匣钵数量迅速增加,与钵型匣钵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器型,亦有相当数量的匣钵盖,少量筒型、喇叭型、M型匣钵,覆烧用匣钵圈偶见。垫具仍旧不多,以环形带圈足的垫饼为主,极少量的垫圈。瓷质匣钵的质量仍旧极高,均用釉封口。以直筒型直接叠烧与钵型与钵型对扣后再多组叠烧为主,亦有钵型与直筒型叠烧、钵型与匣钵盖叠烧、钵型与喇叭形叠烧、M型匣钵与直筒型叠烧、M型与钵型叠烧、M型与M型直接叠烧等方式。一般为单件装烧,器物与匣钵之间使用泥点间隔。


直筒型匣钵与匣钵盖



钵型匣钵与匣钵盖


M型匣钵叠烧


直筒型匣钵与匣钵盖

  在中和年间以后,根据地层叠压关系与出土器物类型学的对比,我们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秘色瓷的生产沿续中和年间以来的兴盛瓷质匣钵是绝对主流,细瓷质,均用釉封口。在器型上,M型匣钵的数量迅速增加,直筒型、钵型匣钵构成主体。


环型匣钵与覆烧



枕与垫具

  第二阶段匣钵发生重大变化以一种夹杂有较多细砂粒的粗瓷质匣钵取代细瓷质匣钵成为主流,胎体上趋向更加轻薄。粗陶质匣钵的数量更少、比例更低。粗瓷质匣钵以M型占绝大多数,是钵型,少量的匣钵盖,偶见覆烧用的匣钵圈。垫具仍旧不多,垫圈的数量与比例上升。以M型匣钵直接叠烧及钵型与钵型对扣后再多组叠烧为主。器物与匣钵之间使用泥点间隔,泥点有加长而数量减少的趋势。之前带圈足的器物主要是垫烧于足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使用垫圈垫烧于圈足内的新垫烧方式,垫圈与器物之间及垫圈与匣钵之间均用泥点间隔,泥点少而较长。这一层位的年代大约在五代晚期。

    共2页:
  • 12下一页
奇事网以上就是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唐五代秘色瓷装烧工艺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