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西溪花园考古发掘出土陶器、骨簪等大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战国、汉代、唐代和清代等时代的文化遗存,并出土大量文物,为研究漯河市郾城故城的文化分期、布局演变提供了扎实的实物资料。2月20日,记者从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历经3个多月的研究,由河南省市考古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的2016年西溪花园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此考古挖掘是为了配合漯河市西溪花园小区建设工程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项目。据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张珂介绍,西溪花园建设工程项目位于西城区阴阳赵镇古城村西,太白山路与芙蓉江东路交汇处西南角,向东126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漯河古城遗址的西城墙。发掘地点主要位于遗迹较丰富的基建区东北部和西北部。
2016年6月至11月,河南省市考古研究机构共同主持此次挖掘。该项目考古队队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完成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经现场考古发现,该地块均存在较厚的文化层,上有现代耕扰土层和一层洪水淤积层,其中东部探方区分布有隋唐层、汉代层2层文化层,西部探方区分布有隋唐层、汉代层、战国层3层文化层。
据马俊才介绍,上述文化层厚达2.5米,考古人员共清理战国灰坑55个、水井3眼、灰沟4条;汉代灰坑62个、粮仓1座、水井3眼、灰沟2条、小型地面房址2座、磨坊遗址1处、残夯基1处、小型土坑墓1座;唐代灰坑61个,小型砖室墓4座,土坑墓3座;清代墓1座。其中以战国水井、汉代磨坊遗址和排水管道、汉代残夯基、富含瓷片的唐代灰坑的发现较为重要。
,此次考古出土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初步统计,共有罐、盆、豆、盂、钵、碗、瓮等陶器102件,陶片约2500包;碗、盆、罐等瓷器35件;镜、刀、簪等铜器17件;方足布、桥足布、蚁鼻钱、五铢钱、通宝钱等铜钱币200余枚;银戒指4枚;剑、铲、环等铁器6件,玉饼玉环2件;骨簪4件。
本次发掘确定了漯河市郾城故城的文化内涵以战国、两汉、隋唐三个主体为核心,丰富的文化遗迹与遗物,为研究郾城故城的文化分期、布局演变提供了扎实的实物资料,也为预设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支撑。据张珂介绍,根据目前整理的此次考古发现,遗址文化堆积丰富、遗迹众多,取得了阶段性发掘成果,特别是发现的诸多灰坑,揭示了古代人类在此留下的遗迹,为郾城故城系列考古发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刊于漯河考古又有新发现 出土陶器、骨簪等大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