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悬棺的千古之谜,悬棺是怎么上悬崖的?
去过三峡游玩的网友都知道在巫峡的悬崖峭壁上,有着很多棺材,这些高高耸立在山崖上的棺材又被成为悬棺,而悬棺是怎么上去的呢?来和奇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古人的智慧吧。
三峡悬棺的千古之谜
三峡悬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种安葬方式。古人去世后,他的家人会选择江河沿岸悬崖峭壁的半腰位置,这里离地面和山顶各100米,利用悬崖上的天然洞穴,或专门凿打崖洞,将棺材放置在洞内,或搁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桩上。这些棺材因做成船的形状,又被放置在山崖上,也称悬棺、船棺、岩棺。
悬棺这种埋葬方式在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料记载,商周时代就已经有这种传统。如福建武夷山上的船棺,就是3800年前的遗迹,被认为古代越人先祖所为。江西贵溪的崖棺,也被鉴定为2000年前春秋战国的遗物,其民族被定为干越和瓯越人。贵州省松桃的悬棺是距今1600年前的晋代遗物,视为濮人所葬。
悬棺是怎么上悬崖的?
悬棺分布于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其中湖北三峡地区较多,三峡悬棺的千古之谜也较为出名,其他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神奇的悬棺现象,一直是考古界的谜团,等待中外考古专家去解开。
巫山县志有关悬棺的记载于临江高山半助龛凿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枢,弥高者以为至孝。过去巫山一带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将死之人会自己选好一个岩洞作为葬地,命后辈营造,死后就能及时安葬。这些营造悬棺葬地的人,用的是一种称为放虹的办法,即用绳索自山顶悬荡而下,进岩洞做好地基。然后再将棺村化整为零,一块块从山顶放下来,在岩洞里就地再安装成。人去世后,再将尸体和随葬品同样用放虹的方法放下来,安置在棺中。巫山某些地方至今仍保留有生前预营墓地风俗。
这种放虹,最多可放500米长。由于绳索是用葛麻加细篾、皮条搓就的,不宜磨损和被动物咬断。巫山一带的农民到岩壁上采药,都会用到这种绳子。并且过去有的人以为悬棺中有金银财宝,也是用放虹荡下去,发现棺内只有尸骨和一些木头器皿,便一扔了之,破坏了不少悬棺。
悬棺是民族文化遗迹
悬棺是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葬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迹。三峡悬棺的千古之谜一开始古人为何想到这样的下葬方法也有数种解释一说是借音高棺(官),以使子孙后代显贵;一说是为了让先人的尸骨得到保存,不让人兽侵犯;再一说是游猎生活,随山而居,沿山而葬,悬棺也是这种特点的延续。,有关悬棺历史的研究刚刚开始,悬棺之谜有待全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