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被称为“三善之地”“君子之乡”,历

考古发现 2023-11-28 20:5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长垣市地处豫北,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早在春秋时期,属卫国的蒲邑,又称匡城。之所以被称为“三善之地”、“君子之乡”,与孔子等历史名人踏足长垣很有渊源。

先说“三善之地”的由来。

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后客居卫国。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做了卫国的蒲邑宰,也就是蒲邑的地方长官。子路治蒲心里没底,就去向孔子请教。孔子就问“蒲邑是个什么情况呢?”子路说“蒲邑这个地方强壮之士比较多,很难治理。”孔子说“那好,我就告诉你该如何治理。谦恭谨敬可以慑服勇士,宽厚正直可以使强者归顺,慈爱仁恕可以容纳困苦的人,温和果断可以抑制奸邪。你要是能做到这些,就不难治理好蒲邑了。”于是子路就严格按孔子的教导治蒲,蒲邑大治。

三年后,孔子带学生们又来卫国,经过蒲邑,刚进入蒲邑境内,孔子就说“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意思就是,子路做得很好,这里的人们都做到了外貌对人恭顺,内心对人敬重,内外一致,是真正的信啊!进入蒲邑城里,孔子说“善哉由也!忠信以宽矣。”意思就是,子路做得很好,人们心中都具有了主念,内外一致的信,而且待人宽和。来到子路办公的场所,孔子又说“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意思就是,子路做得很好,他已经可以做到以明察来决断了。

弟子子贡给孔子驾着车,不解地问道“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可得闻乎?”孔子笑着说“我已经见到他的政绩了。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渠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墉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乎!”

孔子虽生前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死后,他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很得后世帝王的追捧,孔子经过历代追封,也成了圣人、大成至圣先师,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自然也就成了历史名人。正是由于子路治蒲,孔子过其境,三称其善,后世遂将长垣称为“三善之地”。

那么“君子之乡”又是怎么回事呢?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出生在春秋时期卫国的蒲邑,据说活了101岁。自幼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历侍卫献公、殇公和灵公三代国君,是卫国举世皆知的贤大夫。

据说蘧伯玉居官严守礼仪,每天自省自己的得失,“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一天夜里,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听见车声辚辚而来,到了公门就停止了。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灵公笑着问道“何以知之?”南子说“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上的公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一定要行敬礼。这些都是敬重君主的礼节。大凡君子做事,有人没人都会坚守礼节操守的。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您就很尽敬礼,现在他是不会因在夜间没人看见的地方就失了礼节的。”卫灵公派人出外一问,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还热心助人。一次,蘧伯玉奉命出使楚国,遇见楚国的公子皙,公子皙对他说“我听说一流的人才可托以妻子;二流的人才可以让他捎话;三流的人才可托以财物。若是一人三者兼备,便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托了。您说是吗?”蘧伯玉说“您不用再说了,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了。”两人分手之后,蘧伯玉觐见楚王,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后,楚王与其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人才上。楚王问道“你说哪个国家的人才最多?”蘧伯玉道“是楚国了。”楚王一听很高兴,可蘧伯玉接着往说“楚国人才虽多,却不会使用。”楚王不悦道“怎么能这样说?”蘧伯玉坦然回答说“大王,您先别生气,听我慢慢说。伍子胥,是楚国人吧?投奔了吴国,在吴国做了宰相,发兵攻打楚国,把楚军杀得大败,还把楚平王剖棺鞭尸,真是太惨了。衅蚡黄,也是楚国人吧?逃到晋国,晋国令其治理七十二县,结果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安居乐业。今天我在路上碰见了公子皙,这也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啊!如今又要离开楚国,不知道要去为哪一国效力了。”楚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拉着蘧伯玉的手说“若无先生之言,楚国又失去一位大才。”于是连忙派人快马加鞭追回公子皙,并拜之为相。

蘧伯玉与孔子是挚友。孔子早在鲁国做大司寇时就常和蘧伯玉互致问侯,很有共同语言,感情很好。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是个了解蘧伯玉的人啊。”后来孔子周游列国走投无路之际,数次投奔蘧伯玉。他曾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君王有道,则出仕辅政治国;君王无道,则心怀正气,归隐山林。

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其中有十年住在卫国,曾有两次是住在蘧伯玉家。特别是第二次周游列国,孔子再来到卫国,这时蘧伯玉已告老隐退。孔子就长时间住在蘧伯玉家,与他一起游蒲邑,讲学问,谈理想。在蘧伯玉的邀请下,孔子还在蒲邑多处收学生,讲学,至今留下了很多孔子游蒲讲学的遗迹,如“三善园”、“参木村”、“习礼王村”、“蘧公击磬处”、“学堂岗讲学处”等等。

蘧伯玉主张以德治国,要求执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教育、影响人民,他体恤民生,实施弗治之治。所以卫国虽然经卫懿公好鹤亡国、内讧,早已沦为大国的与国,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由于有蘧伯玉等几个忠直大臣的努力,卫国仍能稳立中原,民众安居乐业,致使孔子周游列国进入卫国时,竟然发出“庶已乎”的惊叹。吴国的贤公子季扎曾来到卫国,他很佩服蘧伯玉的人品、才能和治绩,就称赞说“卫国有很多像您这样的君子辅佐着国君,一定会平安无患的。”

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言行合乎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为以后儒家学派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蘧伯玉“弗治之治”的政治主张,也开创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

后来蘧伯玉病卒于任上,谥号为成。蘧孔之交也成了千古佳话,作为孔子的挚友,后世将其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并追封他为内黄侯。由于蘧伯玉出生在卫国的蒲邑,即今天的长垣市孟岗镇伯玉村,孔子称赞蘧伯玉为真君子,吴国贤公子季扎也称“卫多君子”,,作为君子故里的长垣市,也就被称为了“君子之乡”。

今天的长垣市,不但继承了蘧公精神,崇文立信,进一步打造“三善之地”和“君子之乡”的形象,成了“国家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城”;而且还发展了烹饪、卫材、起重、防腐和汽车配件等支柱产业,成了享誉全国的“烹饪之乡”、“起重卫材之乡”和“防腐蚀之都”。

据史记载,遽瑗,字伯玉,是春秋时期的上大夫,因人贤德闻名于诸侯。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多次收留和帮助孔子,与孔子亦师亦友。《论语》记∴君子哉,遽伯王,邦有道者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是孔子尊敬和称颂的君子。另吴国著名的政治家季扎访伯玉后,称替道,卫地多君子(那时长垣归卫國管),其国无故。故伯玉被历代尊为君子典范,其家乡也称君子乡,君子里。另孔子周游列國,多次经过长垣,对长垣情况颇为熟悉。据县志记载,子路治长垣三年,成绩卓著,孔子听说后,专门来看子路政绩。刚入境内,孔子就称赞说;善哉由也,走到城里又复其语。走到县衙后第三次称善|哉由也.…后来长垣就被称为三善之地,。现代知名学者余秋雨来长垣考察研究之后,欣然发文称长垣市为君子之乡,三善之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