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多次越秦岭北上征服曹魏的汉中?
因为汉中是战略要地,既是成都的屏障,更是入主关中的要地。汉高祖刘邦就是发迹于此地,暗渡陈仓,战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汉中对屬汉和曹魏都非常重要。
三国时期,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有很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隆中对策等,他是整个历史长河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给整个三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逐鹿中原,在他有生之年先后五次出兵汉中,北伐曹魏,虽一直不曾取胜,却不曾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大概是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完成他的遗愿。《出师表》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由此可见,诸葛亮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兵马充足,可以开始北伐,完成先帝的愿望以报答知遇之恩。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攻打曹魏,蜀汉岌岌可危。自曹睿上位以来,据守要塞,并大力发展魏国兵力,诸葛亮就已经意识到如果长期这么发展下去,两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一旦曹魏兵力强大,势必攻打蜀国。所以,蜀国不能坐以待毙,只有出兵占领雍州和凉州等地,获得兵马,壮大自己的实力,才可与魏国相抵抗。
这一个原因则是通过北伐,可以转移矛盾。无论任何朝代,都有内部矛盾,每个人所属党派不同,追求的利益自然也不相同。就拿当时的蜀国来说,有着以诸葛亮为首的刘备一派,也有以刘璋为首的东州人,以及以谯周为首的本地人士。尤其在关羽失去荆州,刘备失去了夷陵以后,几方的矛盾就越发明显。而通过北伐这个事情,可以把所有的矛盾点转移出去,一致对外,大家也就没有时间起内讧了。
那么,以诸葛亮的智慧,为什么几次攻打曹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次北伐的具体情形。第一次,诸葛亮在斜谷布阵,然后率军攻打祁山。最终因街亭失守而不得已返回汉中。第二次蜀汉和曹魏在陈仓拉开割据战,双方僵持不下,魏的援军赶到,诸葛亮又撤了回去。第三次,蜀军占领武都、阴平,魏军进攻汉中,蜀军加强防守,由于连续大雨,道路崎岖,粮草运输不方便,魏军撤退。第四次,诸葛亮决心在岐山迎战司马懿,却遭刘禅下旨退兵,加上蜀军弹尽粮绝,诸葛亮只得班师。第五次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不下,却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诸葛亮死后,蜀军失去了主心骨,全军退回汉中。
从历史上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行动虽然最终没有取胜,但中间还是有阶段性的胜利。之所以失败,从本质上讲,是因为蜀国经济实力不行,各方面都很薄弱,尤其是军事实力。
总体来说,蜀汉国力弱小,整个兵力仅有曹魏的十分之一。假设一路顺畅,一举拿下关中,都需要强大的兵力支撑。可是,打仗不可能一直都是胜利,必然也有输的时候。,关中是平原之地,没有可以守的地方,两方在此必然形成拉锯战。蜀国没有强大的兵力支撑,自然无法获胜。
,粮草运输不便也是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五次北伐中,有两次都是因为粮草问题而不得已撤退,实际粮草的问题在关羽失荆州以后就已经暴露出来了。荆州物产丰富,有充足的粮草。,荆州还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可是荆州失去以后,北伐必须跨越崎岖的蜀道,这无论是对于粮草运输还是行军都增加了困难。
诸葛亮虽然睿智,却没有占尽天时地利,可谓是时不与他,所以北伐之战以失败告终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