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故事

考古发现 2023-11-28 20:5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很经典的就是柴夫与狼的故事啊。这个中学的时候还有一篇课文好像,讲的就是这个,柴夫救了一只受伤的狼,结果狼把他给吃了。

狼类是贪牲嗜血的东西,嚼吃起来,连骨头也不愿吐弃。一天,有只狼就碰上了倒霉事,差点儿让鲠骨卡死。它说不出话来,也难呼吸。眼看着生命就要结束。凑巧走来灰鹤一只,狼求他解救,打着手势。鹤把头颈伸进了狼嘴,钳出了骨头,费尽了力气。灰鹤向狼索取酬资,凶狠的老狼竟破口痛斥“什么酬资,你太不识抬举!你那愚蠢脑袋、细长脖颈。竟能从我的口中安然抽出,你还不以此为满足?!快点滚开,当心下次,若再碰上,我绝不饶恕。”

知恩图报的名人例子,最好古今结合(有古时的例子,有现代的例子)详细点,悬赏很高的

1、周恩来

1938年8月,长征的红军到了毛儿盖附近,党中央在沙窝召开会议之后,周恩来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足,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他病倒了。这次病,来势异常凶猛,肝脏肿大,下缘竟达到右肠骨窝,连续几天周恩来一直发着高烧,不能进食。医生为周恩来做了检查,诊断为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毛儿盖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继续北上。

周恩来身体非常虚弱,彭德怀下令,组织担架队,由陈赓任队长,兵站部长兼政委杨立三组织担架,抬着周恩来,  向着荒无人烟,  充满沼泽的大草地进发。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飞雪,冰雹骤降。周恩来不愿看到体质虚弱的同志们双肩磨破,步履艰难的抬着自己,几次要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自己走。

,他已虚弱不堪,身不由己。1954年,时任中央军委财政部部长的杨立三因患脑癌逝世,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担任主祭人,并无论如何也要亲自给杨立三抬棺送葬。并走在右边最前头执绋,到八宝山后,周恩来眼含热泪与杨立三作了的告别,了却了他为杨立三抬棺送葬的心愿,  谱写了一首共和国将帅生死情的感人篇章。

2、邓宝珊

在1917年初冬的傍晚,在内蒙古的南部的毛乌素大沙漠北沿的附近,一个50岁左右的蒙古族牧人,看到了沙坡底下,一个睡着了的面色黑红,浓眉面的青年,就走过去叫醒了他,这个人就是邓宝珊。

邓宝珊本是穿过沙漠的,结果走了一天多,水壶也喝空了,太困倦就躺下来休息,就睡到了很晚,牧人告诉他太阳快落山了前面的沙漠走不过去,夜间过沙漠很危险。牧人就邀请进他到自己的蒙古包,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醒来,牧人不仅拿出一双哈登鞋,还有满满一袋干粮,装满了水的水壶,就这样邓宝珊得以安全的到达北方参加孙中山的反段祺瑞的会议。

后来邓宝珊在心里是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蒙古牧人,对我有救命之恩,在20年后的1938年的初夏,邓宝珊凭着自己当初并不太清楚的这个记忆奔走了很多沙丘,找到了当时已经年近70的牧人,赠送了很多的法币,毛毯,烟酒等来报答救命之恩。

3、韩信

韩信乃汉初三杰之一。早年家贫,生活潦倒时,多由亲友资助,其中曾寄食在南昌亭长家中数月,故亭长之妻甚为不悦。一日,趁韩信未起床,即进早饭,当韩信来到,他们全不理会,韩信一气之下,离开南昌。曾受漂母赠饭疗饥,后来以千金为报。

一次,韩信为了生计在淮水边垂钓,但大半天均无渔获,河边有数位老妇在漂絮,有位漂母见韩信面有饥色,顿生怜悯之心,送了些饭菜给他吃。自始起,韩信每天都来到此处下钓,漂母也天天供他饭菜以裹腹。一日,韩信对漂母说“当我他日得志时,定会重重报答你。”

漂母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不指望你回报,但你应志在四方。”后来韩信随项梁起兵抗秦,转归汉王刘邦,经萧何举荐,拜为大将,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楚王。韩信衣锦还乡,特在泗口南岸拜见漂母,并赠黄金千镒,藉以报答她赐饭之恩德。

4、秦穆公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 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的人会死。”于是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 晋惠公回来。

5、胡歌

胡歌出生于1982年,1996年14岁的胡歌被选中成为了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小主持人,当时胡歌在节目中总是一本正经的进行着节目的主持,当时在胡歌的身上就已经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在镜头前的胡歌自信非常,这也让他喜欢上了面对镜头的感觉,于是在2001年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5年出演了《仙剑奇侠传》大火。

在刚刚出道的时候,当时的胡歌因为仙剑中的“李逍遥”一角红遍大江南北,当时胡歌是和唐人合作,就在胡歌正当红的时候其实和东家的合约已经到期了,胡歌并没有像一些演员一样,在自己红了之后,就去选择下家,而是继续跟唐人合作,其实就是胡歌感恩唐人,当时在胡歌出车祸的时候唐人也没有放弃他,当时胡歌最难熬的日子是唐人一时陪伴着他,在他红了之后也一直陪伴着唐人,一直荣辱与共。

人的一生,离不开外在的帮助和支持,大自然的滋养,父母的抚育,友情的慰藉和社会的教育。事实上生活给了我们太多这样的恩惠,这些恩惠,成了我们生命的源泉,也成就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无论怎样,我们都应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

成语“结草衔环”便是一个报恩的好例子……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要名人的也有,就是成语“一饭之恩”的典故了……韩信少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很艰难常常没处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钩鱼,钩到了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就饿肚子。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各自带着饭篮在这里干活。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大娘却生气他说“我是看你可怜才送饭给你吃,哪图什么报答! 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兴三杰” 、韩信功封楚王。楚地本是韩信的故乡,他有恩报恩;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漂絮大娘,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漂母并不图这许多钱,但推辞不得,只好领谢而去。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干金”这句成语,比喻受恩厚报。也有人用“一饭之恩”,表示知恩必报。由来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故事概述 有一天,一位好心的医生看见了一条迷路的狮子狗,它的一条腿断了。他把那个可怜的生灵带回家里,给它的伤腿打上绷带,然后放走了那个到处流浪的小家伙,此后就忘了这件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他开门后大大地吃了一惊那条知恩图报的狮子狗正耐心地等在门外,旁边还有一条迷路的狗,由于碰到意外,它的一条腿也断了。仁慈的医生马上给那只倒霉的生灵治了伤,更没忘赞美上帝高深莫测的善良仁慈,因为上帝竟用可怜的丧家的狮子狗这么差劲的工具来教他行善。 结局 第二天早上,好心的医生又看到了那两条狗,它们感激涕零地等在门外。跟他们一起等的,还有两条瘸狗。瘸狗们迅速得到治疗后,四条狗便各奔东西。好心的医生心中对上帝的敬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了。 又一个早晨来临了。现在门外坐着四条被治好的狗,与它们同坐的,还有四条待治的狗。 这天也过去了,又一个清晨到来了。现在门外有十六条狗了,其中八条的腿是新近才瘸的。它们占着人行道,行人只得绕开它们走。中午时分,伤狗们全得到了救治,,好心的医生对上帝的虔诚却不由掺进了几分亵渎。 旭日东升,阳光照在医生门外的三十二条狗身上,其中十六条断了腿,不但占了人行道,还占满了半条街,旁观者们则占满了剩下的半条街。受伤的狗们大哭小叫,痊愈的狗们高唱赞歌,过路的市民纷纷褒奖,汇成了令人鼓舞的欢呼声。不过,那条街的交通却被堵塞了。好心的医生又雇了几名外科助手,赶在天黑前做完了他的善事,并事先取消了去教堂的安排,以此番善举表达他对上帝的虔诚。 不过事事都有限度。又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好心的医生看见门外有大大一群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都在大哭大闹,恳求他帮一把。 他说“我最好还是承认,我上了那些书本的当!它们只给我讲了故事里的可爱部分,然后就没了下文。还是取猎枪来吧!” 他端着武器,刚一出门便踩在了最初那条狮子狗的尾巴上,这条狮子狗立刻咬住了他的腿。 后来,狮子狗全力奉献的伟大善报在医生心中激起的宗教狂热益发强烈,与日俱增,终于转变了他的羸弱心智,彻底把他弄疯了。 数月之后,好心的医生发了狂犬病,处于临死的阵阵剧痛中。他把哭泣的朋友们都叫到病榻前,说道“千万当心那些书本,它们只讲半个故事。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有哪个可怜的倒霉蛋求你们帮一把,而你们又怕善没善报,这时你们千万要相信你们的疑心,最好把求助的家伙给宰了!” 说完,他便把脸朝墙壁一转,断了气。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人都有走麦城的时候,大师也难例外。话说马尔克斯年轻时供职于波哥大《观察家报》,1955年,他因揭露海军走私而引火烧身,以至于不得不狼狈逃窜,亡命巴黎。 海明威说,巴黎是节日。但在马尔克斯看来,它却是座熬人的炼狱。他穷困落魄,举目无亲。多年以后,他是这样回忆的没有工作,一人不识,一文不名,更糟的是不懂法语,所以只好呆在弗兰德旅馆的一个不是房间的房间里干着急。肚子饿得实在捱不过去了,就出去捡一些空酒瓶或旧报纸,以换取少量面包。这样的生活他品尝了整整两年。他在痛苦的期待和期待的痛苦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过后他才知道,许多拉丁美洲流亡者都有过类似的乞丐经历。他和他们不谋而合,都发现了这么一个秘密骨头可以熬汤!买一块牛排搭一大块骨头;牛排吃了,骨头不知要熬多少锅汤。即便如此,他诅咒过那些肉铺。在他看来,所有开肉铺、开面包店或旅馆的,都是可恶的小人。 由于马尔克斯实在穷得可怕,仿佛下辈子也还不清长期拖欠的房租了,弗兰德旅馆的老板拉克鲁瓦夫妇也许是自认倒霉或该当如此,不但不催不逼,似乎还不得不由他徒托空言、一走了之。后来,马尔克斯时来运转,竟无可阻挡地发达起来。1967年,《百年孤独》的出版更使他名满天下。 一天,春风得意、身处巴黎某五星级饭店的马尔克斯忽然想起了拉克鲁瓦夫妇。于是他悄悄来到拉丁区,寻找弗兰德旅馆。旅馆依然如故,只是物是人非,他再也见不到拉克鲁瓦先生了。好在老板娘尚健在,她一脸茫然,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绅士同10多年前的流浪汉联系在一起。为了让她相信眼前的和过去的事实并收下“欠款”,马尔克斯煞费了一番苦心。 再后来,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拉克鲁瓦太太得知这一消息后惊喜万分。她在《世界报》刊登一则寻人启事,诚挚地表示要把那一笔钱归还给他,也算是他们夫妇对世界文学的一点贡献。马尔克斯为此又专程前往巴黎看望老人家,而且陪同他前去的是拉克鲁瓦夫妇年轻时的偶像嘉宝。马尔克斯诚恳地告诉拉克鲁瓦太太,她的贡献在于她的善良,她没让一个可怜的文学青年流落街头。他还说,她和拉克鲁瓦先生使他相信巴黎还有好人,世界还有好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涌泉相报的“涌泉”二字,我认为有二种意思一是对别人的“滴水”之助,当还之以比“滴水”多十倍百倍的“涌泉”才够报答之恩,也即有“借牛还马”、“借针还金”之意;二是对“滴水”之恩,愧疚的无以为报,唯有用最能表示感激之情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情不自禁的“涌泉之泪”来报答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俗语,意思是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还人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 ——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 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 ,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 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欧拉(1707~1783) 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 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