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故事历史故事

考古发现 2023-11-28 20:5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慈禧的身世之谜


据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谦”。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大量的历史文献也表明慈禧与山西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慈禧用长治七里坡村韩印则的二老奶奶当奶妈,用长治小常村陈四孩作御厨,安排长治史家庄村原殿鳌担任御前侍卫,并袒护他。原殿鳌任御前侍卫期间,因触犯刑律,本当处斩,慈禧念其是同乡,免其死罪,并让他到江西作官。慈禧特别关照长治籍官员、长治地方官和山西商人。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 8月29日,慈禧与光绪逃至大同,在此留住三日。”兵荒马乱中,仍“召见潞安知府许涵度”,“擢冀宁道”。


慈禧喜食长治人常吃爱吃的萝卜、团子、壶关醋、襄垣黑酱、玉米掺粥、沁州黄小米等;好吸长治人爱吸的水烟,不吸关东烟(旱烟);爱看上党梆子。《壶关文史资料》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壶关上党梆子戏“十万班”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演出,轰动一时。慈禧看后亲笔题词“乐意班”,并钦旨不支官,不纳税。


慈禧善唱小曲,且多是山西民歌。一次,咸丰皇帝问慈禧“为什么山西等地的民歌唱得好而满歌却唱不了?”她说“我幼年随父在潞安府长大,对那里的民歌熟悉。”


台湾史学家高阳在《慈禧前传》中说,慈禧“只认识汉字,不认识满文”。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太后说,“我喜欢乡村生活,我觉得那比起宫里的生活来自然得多了’;西太后还有自己的田庄,每隔四五天,就要到田里去看一次。


“慈禧太后本是山西汉人”的观点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同,并被《明清四大太监丛书·皇妃身边的贴心人——安德海》(北方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和《西风瘦马——恭亲王奕忻传》(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等著述所采纳。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唇亡齿寒的故事 】



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位于今天的山西西南部,到春秋时仍然存在。晋的南面有两个小国家,一个叫虞(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一个虢(今山西平陆县东南)。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他们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处得十分和睦。可是虢国的国君狂妄自大,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把这看成一腹之患,却总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有一天,他问大夫荀息:现在可以对付虢国吗?苟息说: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咱们双拳对付他们四脚,我看恐怕获胜没有把握。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虢公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去,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乘机去攻打了。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的美女,果然什么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昔献公又问荀息: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吧? 荀息说:行了。不过咱们要是去攻打虢国,最好不要让虞国来援救它。您可以送虞公一份厚礼,讨伐虢国向他借条路。这样一来,虞国就会被虢国猜疑,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公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怎么让虞公相信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就按荀息的计策办,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质问。晋献公看到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公,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公是个贪心很重的人,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只怕荀息再要回去。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呀?贵国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吧?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个忙:虢人多次侵犯我们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这时,虞大夫宫之奇说:虢、虞两国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虢国灭了,咱们虞国还能够生存吗?”虞公说 昔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末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交上了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大夫百里奚止住了他。退朝后,宫之奇问百里奚:您怎不帮我说几句,怎么反而倒劝阻我呢?百里奚说:咳!帮糊涂人出主意,就象把珍珠扔在道路上。国君反正是不会听的,继续再劝下去,说不定您生命还会有危险哪?quot;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跑了。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六五八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晋国的兵马经过虞国的时候。虞公对荀息说:我为了报答贵国。情愿率兵助战。荀息说:您若要派兵助战。还不如将下阳关献给我们。虞公百思不解地说:下阳是虢国的地方。我哪有办法献给你呢?”荀息说:我听说虢公在和犬戎交战,未定胜负,您装作前去助战,他们一定把您放进去。您将兵车都装上我们晋兵,他们只要一开城门。下阳关就是我们的了吗!虞公百依百顺,果然帮助晋军蹋开了下阳关。晋军乘胜前进,虢国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六五更年)被灭了。里克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歌女分了一些给虞公,虞公十分高兴。里克将大军驻扎在虞国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
  一天,忽然守门的人进来报告:晋侯到了。已到城外。虞公赶紧备车,来到城外欢迎。晋侯约虞公一起到箕山打猎,虞公为显示自己的排场,把城中的兵马全部调出,跟随自己打猎去。他们玩得正高兴,百里奚吁吁直喘地跑来说:城里听说出事了,您赶快回城吧。虞公来到城边。只见一员大将站在城楼上,威风凛凛,向虞公喊道:您好啊!,我们前次蒙您借给一条路,这次又蒙您把一个国家借给我们,真谢谢您了!虞公顿时大怒,便要攻城。不料城墙上箭如雨下,又听有人喊:, 晋侯大军到了!这时候,虞公才如梦初醒,十分悔恨,回头看到只有百里奚还跟着自己,便说:当初您怎么也不劝阻我呢?百里奚说: 连宫之奇的话您都听不进去,我的话还能吗?”
正说话间,晋献公来了,他笑嘻嘻地向虞公说:我这回来,就是为了收回我的玉璧和千里马的!不过我也  没有忘记您借道给我的好意,送给您一匹马和一块玉璧吧。愚昧而贪婪的虞公就把国家这样断送了,自己也成了晋国的俘虏。唇亡齿寒带给我们的是深刻的道理:绝不能见利忘义,出卖朋友。否则只会自讨苦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