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山海经》阅读与赏析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陶渊明《山海经》阅读与赏析【图】”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陶渊明《山海经》阅读与赏析
陶渊明著作的《读<山海经>》一共有十三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首。诗歌中描写的是精卫和刑天的故事,通过他们顽强斗争的行为来寄喻诗人不满社会黑暗、愤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刑天图
《读<山海经>》第十首“精卫衔微木……良辰讵可待”。原文讲述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儿精卫被东海给淹死了,死后化作名叫“精卫”的鸟儿。为了报复东海,精卫每天都要衔很小的木块去填补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刑天,上古人物,他在与天帝争夺权力的时不幸落败。天帝把刑天的头给砍了,埋在常羊山。刑天虽然落败,但仍不肯屈服天帝。即便头部被砍埋在异处,他还是始终坚持着一股坚毅的斗志,挥舞着手中武器要与天帝抗争。同样是死于非难的悲哀人物,带着心中的怨念转化成异物也绝不后悔。如果生活中没有这样坚毅的品质,哪呢美好光明的未来怎么会来临呢?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具有强烈斗争和反抗精神的就是精卫和刑天。陶渊明对当时昏暗的社会政治充满愤慨之情,特意借助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抗议。这首诗的写作手法隐喻深藏,写作的风格和情调都与其他诗歌反差较大。始终仍然保持了陶渊明托物言志、简单干练、理趣合一的特点,豪放之中隐现愤慨反抗之心与追求安适沉稳、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
论陶渊明与酒
古代,酒是文人雅士的心头之爱,陶渊明作为诗人自然也不例外。陶渊明与酒有着莫大的联系,“诗酒人生”就是他一生最切合的写照。他创作的《饮酒十五篇》就是在他酒意人生时涌现的。
陶渊明与酒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嗜酒狂徒。《五柳先生传》中就有提到自身对酒的是难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对酒的痴迷已经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尽管家境贫寒不能常喝到酒,但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习性,时常邀请他去饮酒,他也何乐而不为。
陶渊明嗜酒的程度已经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在他任职彭泽令时,朝廷有分配一百亩的田地给他。陶渊明原本打算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在妻子翟氏的恳求下,才勉为其难的将田地分割为二,一部分种植庄稼粮食,另一部分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粮食是人们填报肚子的食物,可对于陶渊明来说,只有酒才是他的食物。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嗜酒狂徒,却偏偏只为酒而折腰。
嗜酒如命的陶渊明,诗里行间也透露着淡淡的酒香。《饮酒》十五首就是他酒意人生的代表作。辞官归隐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在劳作之余,会悠闲地靠在菊花丛边小饮小酌,抬头看风景颔首品味人生,好不惬意。饮酒饮到忘我之际,灵感来袭,洋洋洒洒写下了《饮酒》诗词。陶渊明用醉眼看世界,用心体会人生,他与酒的缘分实在奇妙。
浅析陶渊明的追求是什么
陶渊明的追求是实现理想抱负,追求和谐社会及追求自我。陶渊明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追求,这一个个追求是彼此递进、彼此联系的,它们是陶渊明的思想进阶、成熟表现及对生活的要求。
陶渊明的追求图片
早期,陶渊明为了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宏伟之志,沉入宦官生活十余载。在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上,陶渊明担任了不少的官职,期望能做出一番成就。无奈官场昏暗、风气不正,与陶渊明的志向和人格相悖。辗转沉浮,多次又辞又归,使陶渊明身心疲惫,失望之极。他所理想的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差距甚远,自己坚持了十多年也无能为力改变。认清现实后,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宦官生涯,顺其自然的追求自我回归田园生活。
回归田园生活的陶渊明,过着种种地、喝喝酒、赏赏花的安贫乐道小日子。虽然隐居的田园生活清静自然,无人纷扰,但他心有不甘,仍在日复一日的幻想和谐的社会。心中的念想难以平复,只能寄情于笔,创作出了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林》。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理想王国,寄托着他对美好和谐社会的想象和追求。可惜这个“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终是个幻想,并不能实现。
陶渊明对于自己的追求,有过挣扎、有过无奈。身处在纷扰的尘世中,陶渊明懂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取舍之中选择坚持和追求自我。
著名诗人陶渊明字是什么
陶渊明字什么?陶渊明字元亮,又叫做陶潜,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归园田居》等诗词歌赋,在我国传统文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使流传至今,陶渊明字里行间中的恬适淡然都能引人深思。
陶渊明画像
据传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陶侃,曾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陶侃不仅带兵打仗厉害,在他治理之下的荆州还做到了“路不拾遗”,实在是难能可贵。陶侃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大司马。也有争议说陶侃不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两人间有着血缘关系这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陶渊明的父亲有一个妾,生下了陶渊明的妹妹,比陶渊明小三岁。从这一点上看,陶渊明小时候的日子还是蛮富有的,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家道就开始中落。当陶渊明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家里已经十分贫穷了,于是为了生计,陶渊明便去当官。
陶渊明的仕途一直不是一帆风顺的,陶渊明早期出任的都是一些等级很低的职位,做了一段时间的官,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还是为了生计,没过多久,陶渊明又去当了官。在多次的辞官回家、复出仕途之后,陶渊明已经很矛盾了,因为他既想在官场上建功立业,有想念自己恬淡的田园生活。直到陶渊明在公元405年一次出任了官位,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也明白自己在这样的社会中是绝对无法有所成就的,没过多久便铁了心归隐,从此官场上的陶渊明不见了,后世口中的田园诗人出世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的诗作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田园诗,他在田园诗方面的成就也最高。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诗歌不同,虽然诗歌风格平淡,诗句用语朴实无华,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当真切,构造出来的意境也非常优美,非常容易打动人心。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少时期,陶渊明就受儒家与道教思想的熏陶,喜好宁静悠闲的生活,到了后期入仕,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陶渊明的那些经历,不论是少时所受的教育以及思想熏陶,还是壮年时期十几年的官场生涯,都对陶渊明创作出颇具他自身特色风格的田园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陶渊明得以开创我国诗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颇具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诗句朴实自然,不追求过度华丽和优美,使诗歌显得较为亲切自然,表达出来的情感也较为真切,也更易打动人心。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对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愿与世俗中那些热衷于追求利益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陶渊明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在陶渊明任职期间,做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因为人正直接受不了官场上的黑暗,屡次被贬辞官归家。陶渊明一次担任官职彭泽县令时,不满督邮刘云的贪贿收污之风,最终被贬回家中,不再出仕。
陶渊明被贬
陶渊明为人正直有气节,受外祖父的影响,自小有着救济苍生的宏伟之志。从二十岁开始,陶渊明就开始了他的宦官生涯,走向救济苍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陶渊明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官职,为了生活计谋更是担任过许多小官小职。这条道路且长且踞,挫折一路不断,功名成就终能成否?
陶渊明对灰暗的官场失望之极,不堪重任屡次被贬归家。直至义熙元年,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一次回归仕途。在职三个月期间,正巧正巧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到陶渊明任职的地方检察公务。派遣的督邮刘云是个十分凶神恶煞之人,其贪婪可恶之名方圆百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美曰其名是检察公务,实际上是过来接受贿赂贪污的。如果不贿赂他,他就栽赃陷害。陶渊明看不惯此作风,在迎接督邮刘云时没有奉承贿赂,守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毅然离去。刘云为此怀恨在心,就栽赃陷害陶渊明,陶渊明被贬。
陶渊明虽然被冤枉,但他并不在意,他最失望的莫过于心死了。陶渊明被贬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追求抱负不过是一场空,还不如归隐田园生活过得潇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