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末的神秘预言:桃李子洪水绕阳山!

考古发现 2023-12-05 14:26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隋末的神秘预言桃李子洪水绕阳山!【图说】”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摘要】每个朝代都有着神秘的预言,一方面这是用天命思想来驾驭百姓,一方面可能是古代确实有术士拥有真才实学,能够偷窥历史的一角。本期奇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神秘的大唐兴起预言。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旧唐书·五行志》

  这则预言的出处和来历颇有些曲折,我们还应从隋朝功臣杨素及其儿子杨玄感说起。先说这杨素。杨素没有什么政治操守,善于政治投机。他先是北周名臣,在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就功劳不小;此后又投靠杨坚,在隋朝平陈战争中曾立下过显赫战功,后来他又伺机投靠了太子杨广,在关键时刻帮助杨广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大位。

  杨素一向作威作福,目中无人。隋文帝死后,他没少在隋炀帝杨广面前摆臭架子。幸亏杨素不久之后就死了,同样一向自高自大的杨广就对左右近臣说“老家伙幸亏死得早,他要是不死,我早晚要把他灭族!”这话慢慢地就传到了杨素的儿隋朝名将杨素像,出自清?马骀《百将传图》。子礼部尚书、柱国杨玄感的耳朵里。这杨广素来猜忌大臣,如今朝政又紊乱,他心里自然惴惴不安。于是,就和兄弟们琢磨着,反正早晚要被找碴儿给灭掉,倒不如仗着现有的这点政治资本先下手为强,铤而走险一回。

  后来,正好赶上隋炀帝第三次征高丽,而且是亲征,杨广命杨玄感在黎阳一带督运粮草。这时候隋军在前线作战失利的消息传出,人心浮动,又加之后方守备空虚,民心可用。于是杨玄感就伺机发难,打起了推翻杨广统治的大旗。杨玄感手下当时有一个名叫李密的人足智多谋,先前曾是隋炀帝的侍卫官,后来因为杨广讨厌他的长相,结果这李密就去官了。李密和杨玄感本来是好朋友,当杨玄感起兵之后,他向杨玄感提出了三项进军方略北据幽州,截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可是这个杨玄感志大才疏,勇而无谋,一点也没有他老子的胸怀和气度。他见关东地区不少郡县都起兵响应他,而且他也贪恋洛阳的财富,于是就采用了李密的下策领兵去攻打洛阳。结果,洛阳城还没有攻下来,隋军主力从高丽回师,杨玄感就被迅速讨灭了。

  ,杨广被杨玄感的造反吓坏了,于是就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杨玄感余党,枝枝连连的就杀了好几万人。李密是杨玄感的主谋,更是被通缉的重点人物。他只得和手下少数几个义士逃亡,先投一山大王郝孝德,可是不受人家待见,后来九死一生才逃上了名震一时的瓦岗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李密在瓦岗寨中表现突出,连他的对手王世充都说他是“为龙为蛇,固深不可测”。渐渐地,瓦岗豪杰们都对李密的胆识深为钦服,而这时民间早就有“杨氏当灭,李氏将兴”的谣言,于是人心就更加向着李密了。

  而也就在这时,一个名叫李玄英的人辗转各处终于来到了瓦岗寨。此人行径甚是奇怪,他先是一个山寨一个山寨地拜访,指明了就要找一个名叫“李密”的人,因为据他说将来要取代大隋坐江山的正是这个李密。人问其故,他便道“近日民间有一首童谣,道‘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此桃李子,应该就是一直在逃亡的李氏之子;而皇与后,古人都作君主讲,此时指的就是隋炀帝,他如今在扬州花天酒地,就会死在那里;而‘勿浪语’就是说不要乱讲,要保密。,那不就是李密吗?”至于“谁道许”, 李玄英说那是表示惊讶“是谁如许说的?”但到了后来,宇文化及篡隋称帝,国号大许,这句“谁道许”就有了着落谁说他许国能成事?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奇事网以上那则童谣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好几个版本,其中最简单、直接的两句是“桃李子,洪水绕杨山。”但不管如何,“桃李子”这个中心是一致的,而且姓杨的肯定要倒霉。后来,瓦岗寨的豪杰们一听李密有天命在身,就坚决推举李密做了义军的首领。而也正是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军一步步地走向壮大,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原隋军的一批骁将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也都改投到了李密的帐下。

  瓦岗军主要活跃在中原地区,他们先是同隋将王世充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较量,把王世充打得龟缩在洛阳城不敢出来。后来,宇文化杀了隋炀帝后,也率军北进,结果也被李密打得大败,瓦岗军也耗损了不少的元气。一向狡诈多谋的王世充看准时机,挑选了精锐数万人,乘着瓦岗军得胜后的骄气和李密的疏忽大意,结果竟一举打垮了实力雄厚的瓦岗军。这李密走投无路,就只好去投靠了已经在关中立足了的李渊父子。谁让大家都姓李呢!

  根据两唐书记载,在天下大乱、隋朝大势已去之际,为求自保,唐国公李渊在子李世民的建议下于晋阳(今太原)起兵,他们起初打着的是安定隋室的旗号。经过一路激烈的拼杀,唐军趁关中空虚,直取关中得手,于是就在关中打下了帝王的基业。尤其李世民少年英杰,天才纵放,唐朝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他的功劳是非常显赫的。连李密第一次见到他时都不禁感叹道“真是一位英明之主啊!如果不是这样,又如何能平定天下的祸乱呢!”

  可是这个李密到底是称过“魏王”的人,他自然不甘于人下。不久之后,他又带领着自己的亲随兵丁,从李渊那里叛逃出走。由于他的疏忽大意,居然率兵行入了一条峡谷,结果遭到唐将盛彦师的伏击,李密殒命荒野。一代枭雄就落到了这样一个凄惨的下场,他从前的很多士卒听到这个噩耗之后都恸哭呕血。到这时,人们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桃李子”并不是指的李密,而是指的李渊父子。尤其这个“桃”字,乃是“陶”字的谐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自然这喻指就非常明确了。

  仔细说来,这李渊和隋炀帝杨广乃亲姨表兄弟,杨广是兄而李渊是弟,而且也是儿女亲家。早先,曾有一个方士告诉隋炀帝“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所以他对姓李的都不放心,就找了个借口把李渊打发到晋阳去防备突厥人了。没想到这却也成全了李渊,让他不必待在京城坐以待毙。

  起初,这李渊的胆量非常小(后人说这可能是李世民在泼他爹的脏水),因为他睡了隋炀帝在晋阳行宫中的女人,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所以李渊一直害怕会东窗事发。这个时候,他那勇毅果敢的儿子李世民就劝父亲先下手为强,而且还有李渊的狐朋狗友裴寂及时地献上了神谶诗五首,来给他打气。

  这五首谶言诗是这样的

  一、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二、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里。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三、西北天光照,龙山昭童子。赤交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四、胡兵不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五、兴伍伍,仁义武行。得九九,得声名。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前四首是太原的一个叫慧化的尼姑所造,一首是一个名叫卫元嵩的人所造,那诗句中的“卫先生”自然就是指代他本人。“东海十八子”应该是个“李”字,“八井唤三军”就是个“渊”字,合起来自然就是“李渊”二字。上述谶言都是讲李渊好话的,说他有天命在身。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谶言中两次提到了“胡兵”,其实这里就涉及了李渊一段很不光彩的历史——那就是他当年起兵时曾向突厥人借兵,并且还和人家约定事成之后土地归李渊所有,而财物人畜等都归突厥。这突厥与隋朝的关系,就与当初匈奴同汉朝的关系一样对立,李渊居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勾结敌国,这实在让人有些不齿。所以等到后来李世民篡改史书时就把他爹的这点丑事给抹去了,不过《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中却有所记载。

  李世民在篡改史书时也把他的皇兄李建成的光辉形象给抹杀了,这的确有失大政治家的风范。,李渊后来之所以取得天下,他的儿子们都立下了显赫的功勋,尤其他的次子、当初的秦王李世民,简直就是一个战争奇才,战必克,攻必取,屡挫强敌。连用兵如神的毛泽东都如此称誉他“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显然,这个前提是史书上的记载没有太多的偏差。公元618年,在隋炀帝死后不久,雄踞关中的李渊正式废隋立唐。又经过七八年的战争,唐朝就基本完成了对于中国的统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就这样彻底实现了。

  后来,李渊曾说“朕能有今天,全是仗着你裴爱卿的那几根笔杆子啊。以前历代的帝王,莫不是起于寒微,必须依靠弓马打天下,经过一番艰苦奋斗。而我与他们不同,我是陇西旧士族,老底子很厚,只要登高一呼,就天下响应了。而裴爱卿你虽然没有到战场上去拼杀,但那造谶的功劳却是最关键的……”

  好吧!这条神秘的预言开始看起来就是李密为主人公,不想最终还是让李世民父子得到了天下,可谓是造化弄人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