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亚三国演义:肥水不流外人田说】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东亚三国演义肥水不流外人田【图说】”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1010年,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弑主,立王询,是为高丽显宗,史称康肇之变。
康肇之变,得从千秋太后说起。
千秋太后皇甫秀,是高丽太祖王建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高丽戴宗王旭,,戴宗未曾执政高丽,他是追尊王,也就是高丽的名誉国王。为什么他能当上名誉国王呢?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当了国王。
王旭的儿子,高丽成宗王治,也就是皇甫秀的亲哥哥。王治接的是景宗王胄的班,王胄是王治和皇甫秀的堂兄兼妹夫,也就是皇甫秀的男人。
有人问了,王建的孙女为什么不姓王,要姓皇甫呢?堂兄妹怎么可以结婚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互相解答。
在中国古代,表兄妹结婚所在多有,堂兄妹结婚就很少见了,甚至中国古人有同姓不婚的风俗,大概中国人的观念,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为了基因多样性要尽量避免同姓恋。
高丽王室就比较奇葩了,很流行族内通婚,理由是保持王室血统的纯(蠢)洁性,严重违反了优生优育的准则,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无子嗣、先天性疾病、早卒或者各种弱智儿童。
族内婚是高丽王室主要的婚姻构成,另一部分则是王室与贵族通婚,不是主流。高丽王朝发展到后来,近亲结婚的后果有了越来越多的前车之鉴(估计王室都要专门成立一个特殊教育幼儿园了),逐渐发展到远枝通婚,一直到后期,以律令的方式正式禁止族内婚。不过在千秋太后这时候,堂兄妹结婚,或者堂叔娶了侄女,甚至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结婚,都是很常见的事。
高丽人学唐朝,学了一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知道同姓不婚,却不知道为什么同姓不婚。所以,为了保持血统的纯(蠢)洁性,避开同姓通婚的恶名,高丽王室想出了一个好(sou)办(zhu)法(yi),那就是让王室的女子随母姓。这样就避开了同姓通婚的禁忌。
根据现存史料,朝鲜三国中,高句丽和百济不存在族内婚的迹象,王氏高丽的前朝--新罗王室,为了保持龙种纯洁,维护金氏的统治,实行了骨品制和族内婚制。
顺道说说新罗这个骨品制。骨品骨品,顾名思义,骨子里就注定了你这人有品没品。这是一种以血统、出身划分社会等级的制度,有点像今天民主印度仍在实行的潜规则--种姓制度。
朴、昔、金三家王族地位最高,称为“圣骨”(第一骨),大小贵族依次分为“真骨”(或第二骨)、六头品、五头品、四头品等四个等级(有点儿像批发市场选桃子,不同的是桃子是头越少越好,这里是头越多越好)。“圣骨”、“真骨”贵族能继承王位。各骨品都自我封闭,互不通婚。
除此之外,等而下之的,还有三头品、二头品、一头品、平民、奴隶等等,不过这些都是不在贵族之列的非骨品,统称“贱骨头”。
骨品制度的影响,是做官,你能不能做官,最高能做到多大的官,评什么职称,享受什么待遇,甚至允许你住多大房子,那都是由你的骨品决定的。不同骨品之间互不通婚,更别说有骨品的贵族和没骨品的贱骨头了,你是太子党,我是街溜子党,不是一党,别坐一船。
如果有不同骨品通婚的情况,那么后代的骨品以低的一方为准。这就是叫人爱惜自己的骨品,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要轻易自轻自贱,你娶了(嫁给)贱骨头,你的后代永远是贱骨头。
配合苏定方灭百济的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不是丁春秋)就是真骨,因为他的老爸虽然是圣骨,老妈却是真骨。
金春秋是第一个以真骨出身即位的新罗王,一般认为真德女王的去世标志着新罗前期的结束,金春秋的即位意味着新罗王朝中期的开始。从金春秋以后,真骨出身也可以继承王位,有人认为这意味着骨品制度的终结。
金春秋剧照,韩剧《善德女王》
说道这位金春秋,习惯性的发散一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真德王条》中记录了金春秋和温君解之间的轶事。 “真德王2年(648年),金春秋作为使节前往中国,返回途中在海上遇到了高句丽巡逻兵。金春秋的随行人员温君解立即觉察出危险,让金春秋乘坐小船逃跑,自己则身穿金春秋的衣冠,坐在船的高处。高句丽士兵看到假扮成金春秋的温君解的穿戴,就以为是金春秋,便把他抓走并杀死。温君解的牺牲使金春秋平安返回新罗,他向真德王报告了这件事,真德王追封温君解为大阿飡,并重赏了他的子孙。
2007年卢武铉邀请温总访问韩国,庆州金氏首尔宗亲会会长金春济说“因为这个历史事件,庆州金氏一直把温氏视为恩人。“并向温总表示感谢。
这个是套近乎的手法,不过这样说来,温总也成了韩国人了,囧啊。
骨品是世袭罔替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下来会打洞。这一点,保证了新罗贵族集团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也堵死了平民子弟致仕晋升的渠道
,骨品制度主要实行在王京附近,地方上没有作为一种强制制度,它对新罗社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就好像今天印度的种姓作为一种“明”制度已被废除,这种潜规则仍然根深蒂固。
据说直到今天,许多朝鲜老人在儿女谈婚论嫁时,还会比较在意对方的骨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有朝鲜的机油来辟个谣呗。
高丽太祖王建就是一个“贱骨头”。
《高丽世系》记载:
太祖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称圣骨将军。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宝育,天资慈惠,入知异山修道。宝育之女配唐贵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离山长岬寺,常读佛典卒。作帝建之子曰隆建,即世祖而太祖之父也。时桐里山有道誢,与世祖相见如旧识,同登鹄岭究山水之脉,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筑松岳之新第,预言将一统三韩,诞生英主。
按照这种说法,王建是唐新混血,血统高贵,骨品则是最高的圣骨,继承王位那是天命所归。要注意,上面的这种说法最早是在高丽毅宗时代的金宽毅《编年通录》中出现的,此时距离太祖离世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臣下给自家皇帝的老祖宗修史,是净捡着好听的说。所以一般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就是后人在给老祖宗脸上贴金,来证明本朝的正统性。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认为王氏起源于新罗开城西面礼成江下游的礼成港,八九世纪的时候这里是水旱码头,商贾云集的大都会,朝鲜半岛和中国贸易的起运港。王家在这里靠贸易起家,逐渐发展成富可敌国的巨贾,成为一方土豪。
虽然王家富可敌国,政治上却无有尺寸,基本是白丁。这个是重农轻商的农耕文明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商场上你是成功人士,可是随便一个公务员都敢对你吆五喝六。再牛逼的商人,一个七品芝麻官一纸官文,就能封了你的铺子,抄了你的家。
王家对此感到很是不爽。商人做到了王家的这种级别,必然对政治权力汲汲以求,封建社会,红顶商人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王家定下了家训,一定要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这个事实证明,没有世袭权力的王家,绝非那些含着印把子出生的官二代,恐怕只能归入贱骨头之列。
到了王建父亲王隆这一辈,总算是完成了家族的使命,896年,王隆携子王建投靠建立了泰封国的金弓裔,王建逐渐成为弓裔手下的得力干将,并最终夺了弓裔的泰封国,改名高丽。(弓裔是个奇葩,这货整天经书不离手,佛号不离口,自称弥勒佛转世,为人却残狠阴毒,睚眦必报。学佛学到他这地步,就好像神父染上了梅毒,或者学历史学成了果粉)
太祖王建在建立高丽的过程中,为了笼络官吏、贵族,与地方贵族豪强政治联姻。他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以身试法,锐身赴难,身大力不亏,先后娶了6位王后,23位夫人,这29位王后王妃,出身遍布全国各地,她们的父亲们或在中央身居要职,或在地方富甲一方,都是高丽王朝的栋梁。太祖王建在她们身上辛勤耕耘,自由驰骋,就是在经营着整个高丽。
新罗时代的王族政权是朴、昔、金三家轮流执政,大事小情,由新罗贵族们在朝廷上开议会讨论决定,王权有些衰弱,有点贵族共和的意思。王建很不爽这种方式,他新罗的经验教训,认为新罗金氏王族族内婚执行的还不够坚决,导致外姓介入,王权旁落。在他的推动下,王氏高丽大兴族内婚同姓恋,比新罗时代更加丧失。
太祖王建一生在高丽的大地上播种,成果显著,有25个王子,9个公主,生的儿女太多叫不上号来,就按照母亲的出身地挨个儿叫小名儿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兴安岭、北戴河、长白山、万宝路、大前门、大生产。。。。。。
其中就有6个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兄弟。皇甫秀的母亲是宣义王后柳氏,太祖王建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柳氏同父异母的欧巴--戴宗王旭。柳氏随的是她的生母,贞德王后柳氏(王建原配夫人)的姓。千秋太后皇甫秀比较特殊,她随的是她祖母,神静王太后皇甫氏的姓。
神经王太后还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戴宗王旭同父同母的亲姐妹,大穆王后皇甫氏(随母姓),她也嫁给了自己同父异母的欧巴,光宗王昭。兄妹俩合作生产了两个儿子高丽景宗王伷和孝和太子。
皇甫秀嫁给了自己的堂兄--景宗王伷。
高丽世系图(部分)
所以柳氏是她的老妈,也是她的姑姑,王旭是她的老爹,也是她的舅舅。太祖王建是她的爷爷,也是她的外公,还是她的爷公公。
大穆王后皇甫氏是她的亲姑姑,也是她的婆婆,景宗王伷是她的堂兄,也是她的表兄,还是她的男人。光宗王昭是她的叔叔,也是她的公公,还是她的姑父。
相信经过了我这么一番详细的解释之后你已经糊涂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这就叫自产自销,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家子没羞没臊吗这不是?
康肇之乱
上行则下效,王室都喜欢玩近亲相奸,贵族们也纷纷模仿,一时之间在高丽上层制造了许多思维广欢乐多的弱智儿童,拉低了高丽贵族的整体智商。
景宗有五个后妃,其中四个是他的堂姐妹,只有献肃王后是新罗敬顺王的女儿。五个后妃中,献哀王后皇甫秀(千秋太后)和献贞王后皇甫氏是亲姐妹,都是戴宗王旭的女儿,其实在史书上,两个人都是有姓没名,都称为皇甫氏,皇甫秀大概是韩剧《千秋太后》给起的名。
景宗英年早逝,20岁即位,26岁就没了,留下一堆小寡妇。这姐俩都属于豪放型的,不堪寂寞,献哀王后傍上了大臣金致阳,献贞王后傍上了自己的叔叔王郁。
关于金致阳的来历,高丽史.金致阳传记载金致阳,洞州人。千秋太后皇甫氏外族。性奸巧,阴能关轮。
金致阳是新罗后裔,敬顺王的裔孙,从小接受新罗复国主义教育。此人天赋异禀,那方面的能力超强,阴能关轮,大概和嫪毐是一个级别的。
在千秋太后的照顾下,金致阳扶摇直上,很快做到了右仆射兼三司事。
天赋异禀,“邪魅狂狷”的金致阳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千秋太后被金致阳的大丁丁搞昏了头,沉浸在肉欲的欢愉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真正目的推翻高丽王朝。
千秋太后和金致阳合作生产了一个私生子。此时千秋太后的兄长--成宗王治已死,高丽国王是千秋太后和景宗的儿子,高丽穆宗王诵。金致阳撺掇着太后,打算立这个私生子为王。这样一来,高丽就被新罗后裔夺回了。
这时候,除了千秋太后的亲儿子穆宗,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大良院君王询。
王询,就是献贞王后和叔父王郁的私生子。
《高丽史宗室列传》说王郁“工文辞,又精于地理“,是个文艺青年,景宗薨,成宗立,这时候就有人给献贞王后算命,说她有一个儿子要当国王。献贞王后很纳闷,我都寡妇了,怎么还有儿子啊?
小寡妇献贞王后搬出宫,回到自己的宅邸居住,对门儿就住着叔父王郁。某一个空虚寂寞冷的夜里,献贞王后献出了自己的贞洁,俩人干柴烈火,搞到了一块儿。
1009年,金致阳趁着穆宗生病,火烧高丽王宫,扬言要杀掉穆宗和千秋太后篡位。穆宗暗中招来西北巡检使康肇进京勤王,康肇进京后杀死金致阳,流放了千秋太后,此时开始出现流言,说康肇要谋朝篡位,穆宗听了很担心,开始策划杀死康肇。康肇顺道儿就把穆宗和所有的反对他的人都给宰了,迎立了穆宗的堂叔(兼表弟)王询为王,是为高丽显宗。
儿子当了国王,王郁自然也跟着沾光,被追尊为高丽安宗。
康肇,就是高丽版的董卓。穆宗,你实在应该好好看看三国志了。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韩剧《千秋太后》。这部剧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是这样的千秋太后是女中豪杰,一贯坚持开疆拓土,反抗侵略,金致阳为了光复新罗接近千秋太后,后来千秋太后发现了金致阳的真实面目,一对恋人反目成仇,相爱相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穆宗是千秋太后和金致阳的私生子,康肇是千秋太后的小三儿,因为嫉妒杀了金致阳,又杀了穆宗,并引起辽国入侵。
有够狗血的!
考古学家
- 如何安全下载并使用极品五笔86版
- 齐白石笔下的异形生物,如何其独特艺术风格
- 张雪迎多大了张雪迎身高是多少
- 命中注定圆满收官获佳绩,邢昭林新剧待播引期
- 希腊橄榄油:如何选购纯正高品质的橄榄油
- 长安道预告揭秘人性复杂,范伟遭拒糖探人心机
- 马男波杰克: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 赵丽颖关智斌电视剧简介妻子的秘密剧情剧集
- 张惠妹香港难掩幸福肥 松口坦承与调酒师恋情
- 名片设计指南:最佳尺寸是多少
-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风格和关注点
- 蒋凡妻子背景探微:公众关注的焦点与热议的话
- 威戈军刀:性能特点与实用性
- 介绍售楼部效果图背后的,如何影响购房决策
- 甲骨文翻译背后的和技巧是什么
- 鸡胸肉热量究竟有多少 了解它的营养与减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