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考古发现 2023-12-05 14:26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据《列子·仲尼》和《说苑·杂言》记载,有一次弟子子夏陪着孔子说话。闲谈之中,子夏就把平时的疑问说了出来。他很认真地问孔子道“夫子,您觉得颜回为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子贡嘛,口才很好,他的口才,我是赶不上的!”孔子回答说。

“那子路又怎么样呢?”子夏又问道。孔子淡淡一笑,缓缓地说“子路这人很勇敢啊,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

“那么,子张呢?”子夏问道。孔子回答说“子张在庄重的方面也是胜过我啊!”

子夏更困惑了,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

孔子解释说“颜回是很讲仁义,但不太懂得变通;子贡呢,确实有很好的口才,可是往往又不够谦虚;子路的勇敢是没得说的,但他不懂得有时候需要退让;子张虽说很注意庄重,他有些孤僻,跟人合不来。他们都各有自己的一些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啊!所以他们都愿意再学习学习,来提高自己。”

子夏豁然开朗。

孔子为学生解惑时也是因材施教的,即使弟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他也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因人而异。

据《论语·颜渊》记载,有一次,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话意思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规定,这就是“仁”了。颜渊又进一步问道“老师,怎么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品德好,聪明好学,领会能力强,所以孔子回答时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强调讲“仁”就要依礼而行,这是“仁”的根本要求。“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要紧密结合。

弟子仲弓也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他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说,外出时,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地庄重,役使百姓时,要像承办盛大的祭祀典礼一样地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国家里当官,没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孔子曾说过仲弓有雄才大略,性格又仁慈贤德,孔子就从侍奉君主和管理人民的角度来分析“仁”。指出对待君主和人民要严肃认真,要宽以待人。

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马牛去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却回答说“仁德的人,说话往往是缓慢而谨慎的。”因为司马牛“言多而噪”,所以孔子对他的回答就强调说话要谨慎。司马牛这才明白,老师强调的是要言行一致,而不是只空谈“仁”。

还有一件事也很有趣,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

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这是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孔子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在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的。

可见,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无处不在的。不论他是在看待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上,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至在回答不同性格的学生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来。

尽管弟子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禀赋和才能,但在孔子的教育与引导下,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有所成。为当时的社会管理、经济发展、道德进步和文化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