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郃之死的真相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张郃之死的真相【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关于张颌的死,在《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薨”在古代专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从《三国志》来看,似乎是张郃追击诸葛亮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追击背后的阴谋
在裴松之所引的《魏略》中记写道“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参考《通鉴》记载“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可见,司马懿作为魏军统帅对张郃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张郃之死仅仅是一个军事上的失败或者失误吗?仔细推敲,这其中似还另有隐情,甚至可以说这是司马懿的一个阴谋。
第一, 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诸葛亮显然是在冒险。
,陇西地形复杂,多山,易于设伏,让张郃孤军深入追击,凶多吉少。而诸葛亮又用兵谨慎,撤军时不会不对追兵有所防备,,张郃追击很难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况且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撤军时,魏将王双追击,死于蜀军之手,就可以见得诸葛亮防备之周全,对于这一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应当也不可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通晓兵法的司马懿仍然派张郃追击,重蹈覆辙,就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第二,司马懿表现反差极大。
司马懿一生可以说用兵相当谨慎,其在与诸葛亮的对决中基本不会轻易出兵,特别是在其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原时,《通鉴》记载“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毘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可见司马懿出于对诸葛亮的畏惧之心,想方设法避免与诸葛亮轻易发生冲突,而如此谨慎之人又为何要如此冒失的派遣张郃孤军追击,不免让人疑惑。,司马懿的表现仅在这一次战争中也是反差极大,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高挂免战牌,仅有的几次出击,也是迫于诸将压力,均战败。却怎会突然在蜀军撤退时,一改谨慎的风格,派遣张郃孤军追击?
第三、 张郃虽是武将,但并非有勇无谋之辈。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帝)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可见张郃的谋略。又如《魏略》中所记载,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张郃显然并非心甘情愿,并且做过抗争,若非司马懿命令逼得太紧,以张郃的智谋,必不会追击。况且此次追击不见得司马懿有任何全局安排,可见其只是单纯的追击。而追击这等深入敌军的危险之事,又如何必须要让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去?
为擅权借刀杀人
根据上面的论述,笔者以为,张郃因追击而死很可能是司马懿的阴谋,司马懿是借蜀军之手除去张郃。笔者进一步认为,这可能与司马懿日后擅权有关。虽然说此时离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尚有十八年,离明帝死司马懿受命辅政亦有八年,但倘若细心分析,就不难窥见司马懿此举的目的。从曹魏政权内部来说,曹氏家族自身已经出现明显的人才衰竭,在张郃死于木门前三个月,曹真死,而在三年前曹休去世,曹氏家族失去在军中重要支柱或者说是代理人,而后来曹爽的作为也证明曹氏家族自身人才的衰竭。这一点使得曹氏家族自身失去了制约司马氏的力量。而对于曹家来说,最为忠心或者说最值得信赖的莫过于当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将,但此时这些人也都大多随曹操而去,剩下的大多是一些文臣,于军中无太大影响力,因而无法实际控制政权。
于是,张郃恰恰便是曹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武将遗产。自袁绍阵营投降,他就随曹操南征北战,对于曹操乃至整个曹氏家族忠心耿耿。张郃常年带兵,因本在袁绍营中,故其在河北有一定影响力。他投降曹操后,从破马超、征张鲁开始就长期在关中地区作战,而在诸葛亮前两次北伐时,他都是抵御蜀军的重要人物,故其在关中、陇西地区的魏军之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张郃其人又“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加之“虽武将而爱乐儒士”,在世族大家中又有不错的口碑,因而智勇双全而又德高望重的张郃必然是曹魏军事上牵制司马懿的重要力量,从而对于司马懿的在朝权力产生制约。,其与世族大家不错的关系,也成为司马懿的一块心病。倘若张郃不死,一旦明帝驾崩,和司马懿共同掌握魏国大权或许就不只是曹爽,即便仍是曹爽,假如有张郃这样一个老将辅佐,必然要远远强于何晏那些清谈之辈,并且对朝中中间派的争取无疑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况且张郃利用其在军中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影响力,很容易形成与司马懿对峙的局面,这对于司马氏的威胁显然要大于日后的地方叛乱。即便张郃在明帝死前自然死亡,他的存在总会成为司马懿在朝中培植势力与在军中擅权的一大障碍,虽不见得会改变日后司马氏当政的结局,但恐怕司马懿就要多费点力气了。而从曹丕死时所指定的辅政大臣看,分别是陈群、曹真、司马懿,虽说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但其仍是将辅政之职一分为三。曹真、司马懿主外,即军事,其中司马懿主要镇荆州对付孙吴,曹真主要镇关中对付蜀汉,而陈群则主内打理朝政。到曹睿死时,曹氏家族人才枯竭,只好将这一重任委托于曹爽,曹操所留下的元老功臣基本都已经去世,所以大权便落入司马懿之手。
只是在三国战乱的年代,单单对于朝政的控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手中握有强大的兵权,故而实际上在曹真死后,三辅政大臣中,司马懿的权势已经非忙于朝政的陈群所能匹敌,陈群在军中的无权使得他对于司马懿的牵制显得软弱无力。后来陈群之子陈泰对于司马昭杀曹髦所表现的无奈也能部分印证这一观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像张郃一样长期手握兵权的大将对于司马懿的制约是多么重要。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显然不能罗织罪名公开斩杀,所以司马懿找到这样一个机会,借刀杀人,既可以除去日后政治上的一个潜在对手,又不至于惹来众怒。
原作者王舒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