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则天杀死儿子李弘背后的隐情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武则天杀死儿子李弘背后的隐情(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说武后称帝的最大障碍是高宗,所以不该先对儿子下手,这种说法简直不值一哂!因为各种史料都明确记载,李弘死前,高宗已经公开宣布要禅位于他,所以武后才会陷入空前的紧张之中,不得不迅速对李弘采取行动。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新婚不久的太子李弘随高宗和武后从幸东都,却在一场夜宴中暴毙,年仅24岁。高宗在无尽的哀伤中颁布了一道制书,履行了对李弘的承诺,破例追封他为孝敬皇帝。
作为以高宗名义发布的官方文件,这道制书承担了两个任务第一,对太子进行追封;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在第一时间对太子死因发表了官方声明,宣称李弘是因“沉瘵婴身”“旧疾增甚”而自然死亡。
那么,李弘果真如这份官方声明所言,因罹患疾病不治身亡?还是像大多数史料记载和民间纷传的那样,被他的母亲武后鸩杀?
作为高宗的嫡长子,李弘不仅遗传了高宗仁厚的性格,而且遗传了高宗羸弱的体质,自童年时代就体弱多病,长大成人后更是日渐加重。咸亨元年(670年),李弘19岁时,负责其膳食的典膳丞就曾因他久居于内殿、很少接见东宫臣僚而上书批评,并依照礼制减免了对他的膳食供应。李弘连忙解释,说他近来病情加重,所以皇上特意命他多休息,不许过度劳累。
咸亨二年正月,高宗和武后前往东都,留李弘于京师监国。当时的宰相戴至德、张文瓘都兼任东宫的左庶子,于是受命辅佐太子。可李弘由于“多疾病”、精力不济而无法打理政务,所以在监国期间,“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这一年五月,高宗又下诏,命时年18岁的沛王李贤帮助太子处理朝政。此举固然是为了给李贤提供政治上历练的机会,也从侧面表明,李弘的身体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以至于高宗不得不让李贤替他分劳。直至上元二年,李弘的健康状况也未有所改善。就是在这时,高宗向李弘表示,一旦他的身体有所恢复,就实行内禅。
按照上面那道制书的表述,高宗很可能是想通过这个“禅位”的好消息,让李弘的心情愉快起来,进而促进病情的好转。可高宗万万没有料到,“天资仁厚、孝心纯确”的李弘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因不忍父皇为他逊位而极度伤感,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以致“俄迁上宾之驾”。
鉴于李弘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种病恹恹的状况,加之李唐朝廷又以高宗名义发表了官方声明,宣称李弘是因病而亡,所以《唐实录》就对此作了模糊处理,只用了“暴卒”这种耐人寻味的字眼,而《旧唐书》中除了把高宗的这道制书客观地记录下来之外,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
,几乎就在朝廷发表官方声明的,民间关于李弘之死的另一个版本却传得沸沸扬扬,舆论的矛头一致指向李弘的亲生母亲—武后。《资治通鉴》就称“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旧唐书》《唐会要》更是记载了名臣李泌与唐肃宗的一段谈话“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明确认为是武后鸩杀了李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