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秘闻:防盗有术:让盗墓贼兴叹的帝王陵墓

考古发现 2023-12-05 16:36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12人猎奇吧导读本文是关于"防盗有术让盗墓贼兴叹的帝王陵墓 "的野史秘闻,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曹操陵墓真冢茫茫何处寻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奸雄人物,三国割据局面形成后。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据说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曹操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从各个城门抬出。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据史籍记载,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由于简葬,曹操墓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在战火中,曹操的祭殿逐渐遭到了破坏。因为曹操的墓中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

  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过曹操墓,作文为祭。宋代司马光着的《资治通鉴》中仍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

  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也开始出现。

  此次经过发掘,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除此之外,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而且,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还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

  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

  也有人对这些证明此墓是曹操高陵的证据提出质疑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曹操是盗墓的行家,对于各种墓的防盗设施是很通晓的,他的墓应该是机关重重才对,可是这座大墓气势还可以,怎么没有什么流沙墓、陷坑之类的机关?

  对于曹操墓的关键证物“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有人提出质疑,曹操生前被汉献帝先后封为魏公和魏王,但从不称魏武公或魏武王。这情况到曹操死时都没变过,因而曹操下葬时如有陪葬物,是不可能铭刻题记为“魏武王”的;最确切的证据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但曹操那么处心积虑防他人盗墓,会表现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刻上自己名号等人来盗取吗?

  与男性骸骨被发掘的还包括两副女性骸骨。曹操去世后只有夫人卞氏与他合葬,墓中肯定不会有三人合葬,另一个女性头盖骨是谁应有合理解释;且卞氏去世时是七十岁,与发现的两个女性头盖骨检测年龄不符。

  种种证据与种种质疑让人莫衷一是,那么,这座东汉墓葬到底是不是曹操墓呢?也许过不了多久,新的证据出现后,围绕在我们头上的谜团就能解开了!

  唐代乾陵风水不动安如山

  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是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一座,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因其位居都城长安西北,即八卦的乾方而名。

  乾陵位于梁山主峰,地貌如一个沉睡的妇人,双乳凸现,传说此地风水奇绝。乾陵的择址由当时掌管大唐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和占卜高手袁天罡敲定。

  李淳风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传世作品有《推背图》、《甲子元历》、《乙巳占》等。袁天罡也是当时的神人。据说袁、李二人跑了不少地方,不谋而合地选定了今天乾陵所在地作为陵址。

  乾陵的文物储藏十分丰富、而且从来没有被盗过。这并非贼不想盗,在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中,梁山上就没有断过盗墓者的身影。历史上明确记载盗掘乾陵的行动,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有三次,都是因各种原因而未盗成功。这与当时的皇家葬制和高明的防盗术有关。

  唐代之前,喜欢张扬后事的帝王们,多造大坟高冢以显皇家威仪。为了防止盗掘,也想出了不少手段,比如深挖墓穴、设置机关、虚冢设疑、不树不封等,这些办法,给盗墓者出了不少难题,但并没有使盗墓之风稍息。

  ,乾陵防盗设施十分坚固,让古往今来的盗贼无法打开。乾陵开凿在山体中,自然防盗效果非同一般。既然是开凿的总有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于是,监工大臣在封闭洞口时煞费苦心,想出了以铁水封闭洞口的绝招。

  山体里面用整齐的大石块砌成墓室,石块相邻两面之间相对留出圆锥形空洞,并用金属熔液浇灌,冷却后石块被固定在一起,一层又一层,坚固异常要想打开,工程巨大,盗贼只好望洋兴叹了!这些都见于正史记载。如《唐会要》曾记,“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 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

  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工程如此浩大,为关中唐十八陵所罕见。石条上刻有文字,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考古勘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乾陵的反盗陵手段是相当成功的。

  成吉思汗天骄埋骨在何方

  在黄河的大拐弯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内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上,有一座被蒙古族视为圣地的建筑,它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八白室。

  八白室是几座蒙古包式的穹庐顶建筑。辽阔的大草原上,巍蛾的殿宇,高大的塔形香炉,藏蓝和橘黄的琉璃瓦,透出庄严和肃穆的气息。陵园后殿,有黄缎覆盖着的灵包,据说就是成吉思汗和他三位夫人长眠的地方。

  每年,这儿有着许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客人慕名而来,他们好奇地打量着“神圣”的灵包,好像在窥探这位曾令整个亚欧大陆为之战栗的一代天骄传奇般的一生。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座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而已。到底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寝在哪儿,到现在没有人说得清。

  传说成吉思汗征服了辽阔的欧亚大陆后,又立刻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就在西夏唾手可得之际,成吉思汗却猝然病逝于军中,终年六十五岁。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随他出征的两个儿子拖雷和窝阔台“秘不发丧”,星夜兼程,赶回蒙古本部。回到蒙古之后,才发布讣告,正式宣布了成吉思汗的死讯,并举行了隆重而神秘的葬礼。

  为了不让人们知道成吉思汗的埋葬地点,只有极少数人如诸王、公主等将灵柩送到葬地。据《元史'国俗旧礼》记载,“……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护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

  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黑鞑事略》、《塞外杂说》等野史笔记也记载“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去,弥望衍平,人莫知之。”

  顺治孝陵坐化五台谜人眼

  于天柱山藏经阁前门楼收藏的清顺治帝的出世遗诗,充满对人世间的生死离别的绝望和看破红尘的了悟,有一种发于肺腑的真切,读之令人感慨,其中后八句尤其表现了福临对人生的决绝态度“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这位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以其幼年登基,青年离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甚至传说他并没有死去,而是看破红尘,弃位出家了。

  其实顺治皇帝确实笃信佛教,尤其崇奉禅学,对佛学有相当的造诣。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热烈地爱着自己所爱的女人董鄂妃。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个男孩,顺治皇帝非常高兴,准备立为皇太子。这个男孩只活了三个月便夭亡了。不久,董鄂妃伤悼成疾,于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宫病逝,时年二十二岁。

  第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终因忧伤过度,病死在皇宫里,享年二十四岁。此时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临死遗诏火化遗体。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骨灰,于康熙二年并葬于孝陵。这些说法都来自《顺治皇帝御制董后行状》、《清实录》、《清史稿》、《茚溪语录》等史籍,内容翔实可信。由此看出,民间所谓顺治皇帝出家之说并不确实。

  古人常常感叹“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顺治帝死后没有豪奢的陪葬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是身为帝王的不幸,但恰恰是这种“不幸”挡住了盗墓者的脚步,使他和他心爱的女人得以长享安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