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说话的?

考古发现 2023-12-05 16:36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商周交替时期人们无法出口成章

曾经跟几个娱乐圈的朋友聊天,有人誓言要搞一个商周交替背景的剧本,还是正剧,不是《封神演义》。我们纷纷称赞他这个选择非常有勇气,因为这段历史的正剧写作很难,难点不在器物典章,也不在礼仪军制,更不是风土人情,而是在于说话。

中文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它拥有许多成语、习语,这些东西背后都隐藏着各种典故和内涵,用起来既文雅又准确。如果去掉这些东西,语言就会变得干巴巴的,寡淡无味道。在从事历史题材的创作时,这种语言的丰富性又令人头大。现代人所用的成语,都是古代不期演化而来。如果题材稍微选得早一些,很多成语尚未出现,就会容易犯穿越的错误。

比如你写玄武门之变,“醉翁之意”这个成语就不能用了,除非是欧阳修从北宋传回唐初去写《醉翁亭记》。比如你写南北朝的题材,“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就不应该出现,因为这是白居易的诗里第一次发明的。你写三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就不能让诸葛亮讲出“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样的话,也不能让张飞埋怨刘备“大意失荆州”,更不能让司马懿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办法,他们说话的时候,这些成语还没诞生呢。

这还是三国时期,再往前到商周交替的时代,这话就更没法说了。那个时代太古老了,几乎所有现在通用的成语、典故和名人名言都彻底作废,不能用,一用必穿越。像“纸上谈兵”、“蝇营狗苟”、“胸有成竹”之类诞生很晚的成语就不必说了,再往前找,“少壮不努力”是乐府里才有的;“沐猴而冠”是项羽所言;“举一反三”、“后生可畏”是孔子发明的;“相濡以沫”是庄子言论;《左传》里“有恃无恐”,《诗经》里有“他山之石”,再往前翻,《周易》里有“匪夷所思”、“自强不息”,从时间上非常勉强地能用上一用。还有《尚书》可以贡献“血流漂杵”、“临阵倒戈”、“无稽之谈”三个成语;还有两个成语,如果不仔细考究年代的话,也可以勉强接受“酒池肉林”、“助纣为虐”。再加上一个来源存疑的“恶贯满盈”。这就差不多到极限了。

其实那个年代,别说成语,甚至很多词都不能用。“美丽”始见于《荀子》,商周时代没法用这个词讨好姑娘;“忧郁”始见于《管子》,商周时代没法用这个词来吸引姑娘。当初《封神演义》电视剧里有个著名错误,姜太公落难之时仰天感叹“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虽然好笑,可也能体会到编剧欲哭无泪的心情。

说到“恶贯满盈”这个成语,其实还有一段公案。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是武王伐纣时的誓词。贯是穿钱用的绳子,意思是商的罪恶,一段拿绳子串都串不下了。但这个比喻就很奇怪,最早的环钱要到春秋时代才出现,怎么武王伐纣就开始用这么高端的比喻了?所以一直有人认为《泰誓》是后人伪造的,早在东汉就有马融怀疑此篇的真实性,清代小学大师阎若璩也写了《疏证》来考据此篇为伪,直指这一篇是汉代人伪造的。可惜两个人都没注意到这个货币方面的小小破绽。,严格来说,殷商墓葬里曾经出土过铜贝,上有小孔或沟,如果说拿绳子是穿铜贝的话,倒也说得过去……

类似的成语还有一个“纸上谈兵”。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是说赵国大将赵括,说他只会夸夸其谈,真正做事却不成。可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就会觉得这个成语也大有破绽。赵括是战国时代的人,而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赵括这一辈子用的都是竹简,连纸都没见过,又是哪儿来的纸上谈兵?事实上,“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差不多要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如果要拍战国题材电视剧,这个典故可千万不能用。

由此可见,写古代——尤其是上古时代的电视剧有多难。笔下稍微一滑,就穿越到后世去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