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盘点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图说】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盘点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图说】”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1、埃及狮身人面像鲜为人知的秘密
斯芬克斯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它吃掉,这暗示斯芬克斯是先知先觉者。今天,斯芬克斯仍是智慧的象征。作为艺术雕像,最老、最着名的斯芬克斯雕像是埃及吉萨地区的巨大斯芬克斯卧像。这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给后人留下了一又一个不解之谜。
埃及狮身人面像是在吉萨高原石灰质的岩床上雕出来的,它自成一体。雕像长73.15米,肩部宽11.58米,高20.12米。它从埃及向东方凝视,视线正好与30度纬线吻合,看似力大无比,面容却阴沉忧郁。既似昏昏欲睡,又似淸醒警锡。
传统的观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建成的,是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520年至公元前2494年)依照自己的脸孔建成的。我们却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因为没有人亲眼目睹过卡夫拉法老的尸体。考古学家所能做的只有继续研究现存的一些雕像,从中得出一些理论。
《剑桥考古》杂志刊出了芝加哥东方学院马克?莱纳教授的文章,他利用"摄形光学数据和电脑图像"证明了伟大的狮身人面像就是对卡夫拉面孔的临摹。
他写道:"我们将电脑测绘的结果用数字输人电脑之后就出现了网状结构的3D立体模型(骨架),再用260万个平面点就绘出了骨架图上的'皮肤'。我们绘制出的狮身人面像的模样可能恰似数千年前的它的原样。有了 卡夫拉的面孔,狮身人面像便获得了新生……"
-
2、世界第九奇迹:三星堆隐藏的秘密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中国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学上素有"世界第九奇迹"之称。三星堆文明自发现伊始就一直牵动着世人的神经,而随其发掘过程而来产生的无数令人费解的谜团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其中掺杂的外星文明因素。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面具、人像和动物,无论从造型还是从铸造技术上看,都不能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这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连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得不承认,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些青铜人像诡异的造型及金杖上神秘的符号和图案,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
3、秦始皇陵地宫是如何建成的?
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呢?据秦陵地区地下水文资料显示,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15米左右,第二层地下水距地表30多米。而最新研究表明秦陵地宫的深度为30米左右。秦陵地区地下水源丰富,如不解决地下水问题,地宫的土圹工程根本无法完成。
刘占成说:"要隔断排走地宫周围的地下水,排水渠应该环绕地宫一周,其深度一定要超过地宫深度,其底部则用不透水的青膏泥密封地下水源。所以说在挖掘秦陵地宫时,动工的是排水渠工程,水渠四周围陵,地宫范围形成孤岛,以利于下一步施工。"
秦陵地宫是竖穴土圹墓,专家利用重力定量技术推算出地宫的开挖范围为东西170米,南北约145米,深约30米,墓室底部东西80米,南北宽约50米。如果把这个口大底小的土圹粗略计算,要挖掘土方约50多万立方。
当排水系统把地下水通过暗渠坎儿井不断排出后,就可以在排水渠以内的范围正式开挖地宫墓圹了。50多万立方的土方量经过墓道和周壁所留台阶而运出土圹,工程量是很巨大的。至于墓圹底部的地下水问题,则可用青膏泥填封,其之上再夯土,夯土表面再铺砖石。
-
4、文明毁灭后的历史:西夏为何亡国?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又称党项羌,古羌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而且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北魏为元魏)的后人。
根据历史记载,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兴改革,改姓氏为元,后行汉化,遭到当时周围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于是很拓拔的贵族远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则西迁入居了关中一带,并跟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一起。,西夏王国就有了复杂的民族成分——统治阶级的王族是鲜卑拓拔人,而广大的国民却是党项羌。
这种少数民族征服统治多数民族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数量较少的鲜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区经过与汉民族的接触,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与周边多数民族相比具备更加优越的政治统治艺术。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比如乞伏乾归创造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鲜卑慕容的吐谷浑等等,都是鲜卑人利用群羌建国的范例。
西夏的建立,对当时中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也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国之国际周边环境实在是太恶劣——北方是日益强大的蒙古部落、东方是辽和金、南方是汉民族建立的宋帝国,后来还有西边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政权。在强敌环伺中,西夏以武立国,终不能长久,最终在对金对蒙古的战争中耗尽了的一点力量……
-
5、揭复活节岛石像戴"帽子"之谜
矗立在智利复活节岛东南海岸和北海岸的雕像,一直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而他们头上戴着的圆柱形红色大帽子,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帽子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有什么含义,什么样的人才能戴帽子呢?日前,一组英国考古学家成功破解了这些大帽子的来源之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林·理查德和伦敦帝国学院的苏·汉密尔顿发现了一条"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着复活节岛西面的Puna Pau火山和巨大雕像所在地。Puna Pau火山的火山岩石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高出生率和高贵地位。,汉密尔顿等人还发现了一把20厘米长的黑曜石扁斧,这可能是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用来修理圆木的。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个红色采石场可能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神圣场所"。
在复活节岛上的雕像中,只有70到75座戴着红色帽子,这些帽子可能是权力的象征。汉密尔顿认为,这些帽子可能是酋长们头顶的辫子或者头结,代表着权力和威信。汉密尔顿说:"酋长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正是他们的竞争导致复活节岛上资源枯竭。"第一批"帽子"可能是在公元1200年至1300年间建造的。
这些酋长动员大量工人搬动岩石,他们利用滚木将这些雕刻成品运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再将其放到三层楼高的雕像上。雕像被放在特殊的平台上,以增加他们的庄严性。哈密尔顿说:"采石场是个秘密场所,岛上其他地方看不到这里,声音也被类似陨石坑的火山口所阻隔。当时的人们都生活在有良好组织性的社会中,500年前的复活节岛还是可居住的。"
帽子代表了权利的象征,而这些红色的帽子有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在复活节岛上发现的大约有100个带有红色帽子的"普卡奥"巨石像。
-
6、是谁毁灭了亚特兰蒂斯文明?
最近,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刊出了这一惊人发现。美国科学家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把亚特兰蒂斯曾经存在的位置锁定在地中海,具体就在塞浦路斯附近的海底。距今12000年前,拥有高度文明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海中。亚特兰蒂斯岛位于"海洛克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而其面积则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但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且在距外海9公里处还有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城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顿的壮丽神殿。,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双层的环状陆地和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路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充分地表露出这座岛屿的富庶。岛屿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既美丽又壮观,十分吸引来往人们的目光。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有冷泉和温泉,居民可终年享受水浴和温浴。
除此之外,还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在环状都市的外侧上有宽广的平原,历代的王都曾辛勤地加以开垦。平原的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千米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段以18千米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像是棋盘的格子一样地整齐方正。
-
10、:庞贝古城的前世今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