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被科学家否定【图文】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被科学家否定【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即生物大灭绝。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这次劫难,而且还常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象动物那样显著。
英国科学家日前否定了一种解释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的重要假说。在那次灭绝事件中,95%的海洋物种以及70%的陆地物种被毁灭。
那次灾难被称为“大灭绝”,发生于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在历史长河中,该事件也许已经逐步为人们所了解,有越来越多的线索证明了其严重程度,包括在全球范围发现的难以解释的、已石化的、产生了突变的植物种子。尽管如此,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事件尚不清楚。
据法新社报道,被英国研究人员否定的理论认为,海洋变得缺氧,富含硫化物,致使海洋生物灭绝。
硫化物烟雾从海面升腾而起,在频繁的火山活动释放的副产品甲烷的协助下,破坏了臭氧层。臭氧层相当于大气平流层中的盾牌,可以过滤掉阳光中紫外线B的辐射。
这种理论认为,地面上的生物遭到了彻底毁灭。生物因硫化物累积到有毒程度而中毒,其DNA则因阳光辐射而被完全破坏。
由英格兰北部设菲尔德大学的戴维·比尔林带领的研究小组创建了一种大气化学研究二维计算机模型,来检验这种观点。
据他们的计算结果,赤道地区的低气压会起到氧化缓冲作用,阻止硫化物严重破坏臭氧层。他们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些毒气似乎不太可能是偶然发生的地球物种灭绝的原因。”
关于“大灭绝”还有其他多种理论,包括小行星造成的一次或是一系列影响。这与人们认为的62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事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