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考古发现姜太公所建营丘故城(图)【图文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考古发现姜太公所建营丘故城(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临淄原名营丘,古属营州。《尔雅·释地》载“齐曰营州。”《尔雅》“释丘”记载,河水从左边流过的丘叫营丘。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所引《齐诗》中有这样的描绘“子之营兮,遭我乎峱(n扫o)山之间兮。”营是地名,即营丘;峱是山名,即峱山,在临淄区齐陵街道的牛山西南十余里,今青州市卲庄境内。诗意是说你到营丘去,与我在峱山相遇。可见营丘与牛山毗邻,临淄、营丘是一个地方。
2012年8月8日-10日,“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高青召开。与会的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对被列为“2009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社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陈庄西周城址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进行论证,并初步认定陈庄西周城址当为姜太公所建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故城就在这一带。
说起营丘,就必然要提到姜太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姜太公就是《封神榜》上那个料事如神的白胡子老头,他册封了诸神,可以说是统领365路神仙的“神上神”。但据史书记载,姜太公实有其人。姜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伐纣,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后来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姜太公被“封于齐,都营丘”。但在现代史学研究中,只有文献典籍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才能称为信史,姜太公虽然多有记载,但在考古发掘中从没出现他的身影。陈庄西周城址的诸多发现,让姜太公一步步走下神坛。
陈庄西周城址的发现要从2004年秋天说起。
因南水北调工程,省、市、县文物部门共同组成文物勘察队,对高青沿岸的文物进行调查。工作队沿小清河北大堤由东向西走,沿途搜寻河岸上外露的陶片。当他们来到花沟镇陈庄村东南方向时,发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灰陶片。他们散开继续勘察,根据所捡拾的陶片初步断定,这是一个面积约十万平方米的西周时期的文化聚落址,距今约3000多年。
勘察工作结束后,工作队将高青县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上分布的5处大小不同的遗址进行汇总,陈庄西周城址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可就当省考古所准备着手发掘之际,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的施工时间一再延迟,考古发掘工作渐渐慢了下来。
4年后省文物局公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陈庄西周城址位列其中,发掘工作被提上议程。省考古所多次勘察地形地貌后,确定了发掘方案。2008年10月,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高明奎担任这一项目的执行队长,带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入了村。入村后,他带领工作人员在河堤上进行地毯式探查,2至4米距离打一把探铲,关键部位甚至一米一铲。
考古队的工作也让陈庄村的村民们非常好奇,都说考古队来“探宝”了,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去打听一下到底挖出了什么宝贝。
,事实上,起初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所做的就是在清理灰坑窖穴,除发现的大量陶器残片、兽骨、蚌壳等生活遗物外,还发现了一口西周时期贵族用的木井。这些发现能够充分证明,这里在约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是一处人类聚居活动频繁的地方,但整体来说并没有让人惊喜的重大发现。
难道这里只是一处西周时期的生活遗址吗?
□第一个挖掘季即将结束之际,一个新线索的出现,让考古队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2008年发掘区的最东侧,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加工过的、可能是夯打过的线条状延伸的遗迹,这会不会是城墙?疑似城墙的发现,让高明奎和考古队的工作人员们觉得这个遗址可能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