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揭开凌家滩遗址的5大千古之谜

考古发现 2023-12-10 10:3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揭开凌家滩遗址的5大千古之谜(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日前,凌家滩遗址又传出了好消息经过20多年、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并且,遗址的第六次考古挖掘也将启动,并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勘探。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距今5300年, 因其各类遗存齐全,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自从1987年凌家滩第一次发掘以来,虽然已经经过5次发掘,但凌家滩仍旧给考古人员留下众多未解、难解之谜。凌家滩的先民们是如何创造出这样奇迹的?凌家滩的玉料来自何方?是什么将数吨重巨石摆成“巨石阵”……

——谜团——

先人如何钻出直径0.15毫米的微孔?

在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个玉人,方脸、阔嘴、细长目,双手举于胸前,五指分开,手掌向内,呈站立姿势,背面扁平,有对钻的小孔。

直到现在,我们都不能明白,在55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竟可以用直径不超过0.17毫米的钻管在玉器上打出孔径0.15毫米的微孔来,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

这不光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微型管钻工艺技术,就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只能用激光才能完成。所以这还是一个谜。

啥工具将数吨重巨石摆成“巨石阵”?

考古专家介绍,凌家滩的“巨石阵”原本有好几处,很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炸碎了。这些巨石原来的高度有的五六米,有的达八九米。

但经钻探发现,凌家滩的地表底下和裕溪河的河床底下还埋藏着许多巨石。其用途可能也与英国等地的“巨石阵”一样,与观察天文、太阳运转有关。凌家滩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有巨石遗存的唯一遗址,其建筑年代早于英国巨石阵1000年左右。经研究,这些巨石均来自距凌家滩5公里的太湖山,在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极低下的5000多年前,先民是如何将如此高大笨重的石头开采出来并雕刻成石柱?又如何从5公里以外搬运到凌家滩?

凌家滩的先民到底如何生产生活?

安徽省考古所吴卫红主任表示,即将启动的第六次发掘,他们最想解决的是了解凌家滩先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吴卫红说,以往的几次发掘中,对于墓葬的发掘较多,但关于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基本是个空白。此次在钻探中,他们已发现了疑似居民生活区域的红烧土区。所以希望能够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比如说古人居住的房子什么样?生存的环境如何?生产中的农业种植什么,是水稻还是别的什么?玉器在哪里生产?怎样生产等一系列问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