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阿根廷惊现世界最大恐龙化石【图】

考古发现 2023-12-10 10:31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12人考古发现导读本文是奇事网小编整理关于"阿根廷惊现世界最大恐龙化石 体长竟达35米!"的网络资料,下面让奇事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文章。

【奇事网】4月9日消息,阿根廷惊现世界最大恐龙化石 ,体长竟达35米!恐龙化石一直是我们人类研究恐龙的重要依据,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应的恐龙化石发现,近期,在阿根廷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2016年1月5日,伦敦林奈学会出版的《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周忠和、周爽发表了题为“A ne basal ornithuromorph bird (Aves: Ornithothorace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ith implication for morphology of early Ornithuromorpha”的文章,报道了一基干今鸟型类,讨论了原始今鸟型类特征的演化。

今鸟型类是中生代最为进步的鸟类支系,所有现生鸟类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其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可追溯到热河生物群花吉营组(距今约1.3亿年)。今鸟型类与反鸟类构成姐妹群,成为了中生代最为繁盛的鸟类类群。新标本保存的姿态像是一只挥舞双翅,偏偏起舞的小鸟,而其手部的爪节较笔直,据此研究者将其命名为直爪丽鸟。新鸟保存了许多原始的解剖学特征,包括粗壮的叉骨发育叉骨突,胸骨较短,小翼掌骨不发育伸肌突,第II-IV蹠骨近端在同一平面等。支系系统学的研究表明,新鸟属于基干今鸟型类,仅比已知的古喙鸟和建昌鸟进步。

  新鸟的胸骨较短,在基干今鸟型类中,虽然胸骨的形态差异较大,总体上显现出胸骨有不断加长的趋势,胸骨的加长伴随着龙骨突的延长,而龙骨突是主要的飞行肌肉(胸大肌和上乌喙肌)的主要附着部位,表明胸骨的演化主要受到飞行选择压力的影响。新鸟的叉骨形态非常特别,与此前报道的另一今鸟型类叉尾鸟相似——叉骨支粗壮,并发育叉骨突。而在其它中生代今鸟型类中,叉骨突缺失,叉骨呈纤细的“U”型。有趣的是,在直爪丽鸟和叉尾鸟中,胸骨的龙骨突并未延伸至胸骨的前缘。而在其它早白垩世今鸟型类中,龙骨突发达并延伸至胸骨前缘。叉骨突发育——龙骨突较短,叉骨突缺失——龙骨突较长的相伴出现,研究者据此推测,发育的叉骨突有可能充当了部分龙骨突的作用,这一推测在此前反鸟类中也有过报道。

在现生鸟类中,胸大肌的前部(胸骨肱肌)主要附着在叉骨支,以及连接叉骨和胸骨的膜上。发达的叉骨突可能延伸至胸骨前缘的腹侧,从而为胸骨肱肌提供额外的附着区域,弥补了龙骨突较短的不足。虽然至今还未有化石支持这一推测,从一些现生鸟类中,研究者却找到了支持这一推测的证据。鹈鹕是一类飞行能力较强的水鸟,其龙骨突虽然比较退化,叉骨突却很发达,并且延伸至胸骨腹面而与龙骨突前缘愈合,共同构成胸大肌的附着区域。对比其它基干今鸟型类,研究者发现,原始的今鸟型类具有相对更长的前肢,加长的前肢有可能弥补了其它适应飞行结构的不完善,表明在飞行的早期演化中,原始鸟类演化出了不同的方式以适应飞行的需要。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特殊学科点等项目的支持。

  近期,古生物学家挖掘发现一种雷龙骨骼化石(图右模型),其长度达到37米,时间可追溯至1.02亿年前,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该挖掘地点位于阿根廷,考古学家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负责此次挖掘工作。

  与体形庞大的梁龙相比,雷龙身体比梁龙长11米,意味着雷龙的身体是4辆双层巴士公交的长度,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雷龙的心脏重量相当于人体体重的3倍。这种素食雷龙新物种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之一,体重达到70吨。

  工作人员发现的第一个骨骼化石是2.4米长的股骨,这是迄今发现最大的股骨,在后期的挖掘工作中,他们发现了220多个骨骼化石和80多颗牙齿化石。

  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股骨化石发现这个体形庞大的雷龙处于年轻时期,身体仍在生长,成熟期的雷龙体形会更大。这具雷龙骨骼化石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证实其精确的身体长度,其精确性远超过之前发现的阿根廷龙,考古学家仅发现数十个阿根廷龙骨骼化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