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蒙古出土千年前女木乃伊【图】
12人考古发现导读本文是奇事网小编整理关于"蒙古出土千年前女木乃伊 看守强奸木乃伊怀孕产女"的网络资料,下面让奇事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文章。
【奇事网】4月12日消息,蒙古出土千年前女木乃伊,看守强奸木乃伊怀孕产女。日前,蒙古国出土了一具1500年前的女木乃伊,据称是突厥时期的一位知名人物。木乃伊作为古代人封存尸体的一种保鲜手段,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都曾出土过类似的方式。而在埃及存放的一具女性木乃伊,竟因看守人员强奸而怀孕产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蒙古国发现1500年前突厥女木乃伊衣服绚丽、宝马相陪身份非同寻常。突厥是个神秘的民族,突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近日蒙古国发现1500年前突厥女木乃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据说其大量陪葬品显现了突厥人高潮精湛的工匠手艺。也证明其身份非常尊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近日在蒙古国阿尔泰山脉海拔2800米处发现了一具木乃伊。专家判断,这具木乃伊可能是公元六世纪的一位突厥女性,现在只有一只手和穿着靴子的双脚可以被看到,考古学家正在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
这是在海拔2800多米的中亚山脉地区发现完整的突厥人遗体,来自科布多博物馆的研究专家苏赫巴托(B.Sukhbaatar)说,之所以推断这是一具女性木乃伊,是因为坟墓中没有发现弓箭。
木乃伊身上所穿的服装和配饰在当时来说非常精致,花纹很有民族特点。研究人员正是从这件衣服上面逐渐推测出此人被埋葬的时间大约在1500年前。而且,坟墓中有一些羊毛制成的布匹、衣服、枕头,和一个羊头骨。
除了羊毛制品以外,坟墓中还有骆驼毛制成的四件大衣外套;以及毛织绣荷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些物品依旧可以清晰识辨出来。
在挖掘过程中,专家还发现木乃伊身边有大量财物马鞍、缰绳、木碗、水槽、铁锅等等,身边还有一匹被杀死陪葬的母马。可以看出这具木乃伊的身份非同寻常,也可以感知到公元六世纪突厥人的生活面貌。
一埃及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3000年的经防腐处理的女木乃伊。 但该学院负责人塞尔德最近获得一个惊人发现,证实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博物馆中的木乃伊。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八个月,经超音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女木乃伊被看守人玷污怀孕真相。
该学院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爱意。
这个估计将在不足两个月后临盆的木乃伊,现在存放在学院内。
塞尔德表示,他们从未想过木乃伊竟可怀孕,但事实却又发展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地步。以塞尔德为首的研究员肯定,这具女木乃伊在被发现时没有怀孕的迹象,他们安排了西塔尔负责看守她。
西塔尔坦承,这具女木乃伊对他产生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是他心目中的可爱美人。
为此,西塔尔竟向木乃伊表达爱意,并觉得她对其爱的呼唤作出了响应。
据分析,这具女木乃伊应当生存于公元前1206至公元前924年的时代,其皮肤、肌肉组织和血管仍然存有。
塞尔德估计这名女子死于24岁左右,应当来自上层社会甚至王室贵族。
不过,他无法确定这具木乃伊的真正身份、死因和亲属安排特别安葬方式的目的。
塞尔德表示,这具木乃伊已死去三千年,但却仍能受精怀孕,或许,浸泡这具木乃伊的液体具有神奇功效,竟可令她在死后几千年仍可怀孕甚至生育。
木乃伊体内胎儿稳定发出心跳,而且经过检查后已断言胎儿是一名女婴。木乃伊的陪葬品有不少是婴儿用品,似乎显示她的家人寄望她来世有机会做妈妈。
毛骨悚然冰封5300年的神秘冰人木乃伊
想一睹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欧洲人的真容吗?想了解当时欧洲人的生活状况吗?冰人奥茨能很好地满足你的愿望!冰人“奥茨”是一具有5300多年历史的木乃伊,是最古老、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研究价值。1991年,德国游客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标志——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里发现了这具木乃伊。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高寒气候,使这具木乃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我们从冰人奥茨身上也可以一窥冰封5300年的历史。目前,科学家仍然继续观察研究木乃伊。
冰人奥茨死于大约公元前3300年,科学家们估计,冰人死亡时年龄约45岁。冰人奥茨为现代人提供了大量有关当时在欧洲生活的人类的信息。冰人奥茨被发现后,科学家为其拍下了大量高清晰照片,并发布到一家网站上,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清楚地查看冰人奥茨的身体。登陆这个网站的人可以放大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冰人照片,照片清晰显示了冰人身上小到一毫米的细节。你可以看到立体的冰人,看到紫外线照射下的冰人,甚至可以看到冰人独一无二的纹身。
在奥茨被发现后近20年时间里,由多国基因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用高科技对这具骸骨进行研究,试图揭开它包含的秘密。不令科学家困惑的是,仿佛埃及流传的“图坦卡蒙的诅咒”一般,多名曾经接触过“冰人奥茨”木乃伊的人,也都遭遇了所谓“冰人的诅咒”,先后离奇地死于非命。
著名科学鉴定专家莱诺·亨因最先遭遇了“冰人的诅咒”。他是第一批接触“冰人奥茨”木乃伊的人。当年正是他徒手从雪堆中将“冰人奥茨”的骸骨挖掘了出来。一年后,当他驾车出席一个有关“冰人奥茨”的研讨会途中,突然遭遇车祸,亨因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迎头相撞,亨因身受重伤不治身亡。2004年10月赫尔穆特·西蒙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不幸葬身雪山,自己也成了一名“冰人”。
冰人奥茨是一名男性,死亡时大约45岁。奥茨有着新时期时代人类的平均身高,身高大约为1.6米。奥茨身材纤瘦,体重大约为50公斤。奥茨的头发为黑色且卷曲,垂到肩部。尽管奥茨被发现时眼窝中的双眼已经干枯,科学家认定他的眼睛为蓝色。奥茨的门牙之间有明显的缝隙,没有长智齿。
冰人奥茨身上有皮草制作的长袍,用兽皮制作的鞋子,身上带着弓箭,科学家推断冰人奥茨是一名新石器时代的猎人。科学家通过对奥茨肠内留存物检验发现,他死前吃过野山羊肉和蔬菜,接着又吃下了赤鹿肉,很可能还搭配吃下了谷物。科学家通过检验发现,奥茨的工具上的血迹和毛发来自野山羊和赤鹿,奥茨食用的猎物很可能就是他猎杀的。
科学家面临的最难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奥茨的死亡,是病死的还是受伤而死?最开始科学家认为奥茨死于暴晒,或者是作为部族祭祀品被杀死的。因为有清楚的证据表明他死亡的地点离自己家很近,而且他似乎没有做好爬山涉水的准备,说明他正在逃亡。
尸检表明,奥茨死后被精心安葬。在2001年,科研人员在奥茨肩部发现了一支箭头,科学家据此推断奥茨被人射杀。还有一部分科学家根据奥茨右手和手腕上的刀伤推断奥茨死于持刀打斗。不过这种观点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强烈质疑。
还有科学家对冰人奥茨的死亡场景进行了推测。据对“冰人”研究多年的莱特纳教授称,他相信“冰人奥茨”是在一场本部落的内斗中,被更年轻的争权者杀害的。因为“奥茨”死时约为45岁,身上有数处伤口和几人的血迹,人们在“奥茨”的尸体旁还发现了一把铜造斧头、皮帽、皮鞋、一个箭袋和一把匕首。
俄罗斯600年前女尸产下活婴 存活72小时
据外媒报道,最近俄罗斯发现了一具在积雪下掩埋600多年的女尸,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令其体内的婴儿不仅顺利取出,还存活了72个小时,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奇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俄罗斯600年前女尸产下活婴。
据莫斯科胚胎学家奥古鲁夫医生透露,这个婴儿为女性,被命名为“特灵娜”。其母体女尸被埋在温度低至摄氏零下70度以下的一堵雪墙里。死者年龄有20多岁, 胎儿已逾七个月。
科学家们将女尸浸在充满氧溶液的金属箱内。在尸体软化后,经x光透视,科学家发现有胎儿在母体内。经剖腹手术后,科学家取出仍在“冰冻”状态的胎儿,重7公斤。她在一只特别的器皿记忆体放不久,器官开始运转,心脏开始跳动,婴儿竟“活”了起来。在对母体进行研究后。科学家认为母体是在死亡后立即被雪封起来的;体内胎儿“生机”没有被破坏。由于母体感染了一种不知名的病毒而导致死亡,婴儿也在“活”了72小时后,因受同一病毒感染而夭折。
除了这则消息外,有美媒称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导,一埃及考古小组2012年3月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3000年的经防腐处理女木乃伊。但该学院负责人塞尔德最近获得一个惊人发现,证实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八个月,经超音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
而该学院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达爱意。这个估计将在不足两个月后临盆的木乃伊,现时存放在学院内。塞尔德表示,他们从未想过木乃伊竟可怀孕,但事实却又发展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地步。以塞尔德为首的研究员肯定,这具女木乃伊在被发现时没有怀孕的跡象,他们安排了西塔尔负责。
凌惠平做女红的蜡像
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的“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展正式对外开放。记者从该馆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汉代古尸“凌惠平”6年前在连出土后,连云港博物馆曾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会港城,试图破解这具古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但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个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凌惠平如何能驻守容颜?……如今6年过去了,这具名为“凌惠平”的女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仍未解开。
修路掘出千年古墓女尸
2002年7月7日下午4时多,连云港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的花园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机司机在作业中挖出一连串整齐厚实的竖条木板和一具完整棺木,便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该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从墓葬形制判断确定为一处汉代墓葬。除施工损坏了一小部分外,其余部分保存得相当完整。整个墓的结构为一穴两椁四棺墓,南椁室内棺编为4号棺,北椁室内由南往北依次编为1号棺、2号棺(男主人“东公”棺)、3号棺,四具棺木均保存完好。
7月9日,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当工作人员项剑云用一根钢钎撬开3号棺棺盖时,一具古尸从棕褐色棺液里仰面漂浮上来,博物馆内顿时沸腾了。尸体皮肤新鲜,经医生和考古人员鉴定,尸体为女性,身长1.58米,年龄在50岁左右。其棺内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钮,印章上清晰地刻着“凌惠平”,女尸的姓名确定无疑。在那次发掘中共出土文物81件。但这具千年古尸却留下了种种谜团。
千年湿尸留下四大谜团
连云港市双龙汉墓古尸属马王堆类型的湿尸,这是继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湖北荆州汉墓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尸,此类型的古尸极罕见,其科研价值、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极为突出。却有四个谜团一直无人能够解开。
身份之谜自“凌惠平”出土以来,关于其确切身份的猜测一直扑朔迷离。在同一个墓葬里出土的男主人棺里也有一枚正方形龟钮青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而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东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员都派官吏前来参加葬礼,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300-2000石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青铜印。,“凌”家地位至少在太守奇事网以上。但“凌惠平”为什么也会用龟钮青铜印?考古专家介绍说,在中国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那“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
驻颜之谜“凌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与马王堆女尸相比,马王堆女尸墓葬的规模宏大,棺内积液不多,在棺外的六面,还包围着1万多斤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都比连云港墓地好得多。而连云港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什么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唯独“凌惠平”能有“驻颜有术”?
当场宰牛包棺木“船棺”秘密被揭开。小河墓地奇特的“船形棺材”引起了考古队的重视。研究发现,“船棺”是这样做成的先将两根胡杨树加工成一对“括号”形木条,成为棺木侧板,棺盖是十多块小挡板。一头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牛皮包裹,不需要棺底。
伊弟利斯说“根据目前发掘的墓葬,可以推断当时的埋葬过程。先挖沙坑,然后将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适当的位置,依次拼合棺木,覆盖盖板、牛皮,继而在木棺前后栽竖立木、木柱,在墓坑中填沙。棺前象征‘男根’、‘女阴’的立木大部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则露出地表,成为墓葬标志物。”
“上千口棺材”的墓地神秘失踪60年。早在1910年左右,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就发现,罗布泊中有片巨大的墓地,这一发现使他能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到来时担任向导。
贝格曼与奥尔德克沿孔雀河向南分出的一条小河南行,这条无名的河道被贝格曼随意称为“小河”。在小河西边约4公里处,贝格曼找到了这片墓地,并将这处被当地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墓地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
1939年,贝格曼发表《新疆考古研究》(汉译本做《新疆考古记》),对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及所蕴含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称谓)早期文明信息,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自贝格曼考察小河后,直到20世纪末的60多年间,再无后继者能够抵达这里,小河墓地在罗布沙漠中失去了踪影。
棺液之谜“凌惠平”不腐是否与棺中的棺液有关?但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
葬制之谜从出土的文物档次看,凌惠平和“东公”的地位不低,但墓室却非常简陋,出土的文物件数也相对较少,与辛追的3000余件陪葬品相比,双龙汉墓里的文物简直是寥寥无几。采访中考古专家项剑云告诉记者,种种迹象表明,墓葬应该是在匆忙中进行的,给人的感觉是当时还有许多事没来得及做。那么,究竟发生什么事,让凌惠平夫妇被匆忙下葬?
博物馆刘政馆长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陈列展能引起更多的人士关注,去破解这些千古之谜。
中国出土最美千年女尸小河公主微笑沉睡三千载
距今约3800年,被称为“上千口棺材的坟墓”的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遗址,从2000年底初露“真容”那天开始,考古专家数度进出罗布沙漠,揭开了这片墓地的神秘“面纱”。4具泥棺材中“微笑公主”睡千年。“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70年前,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这样形容他在小河墓地的发现,他把在这里出土的一具女性干尸称作“微笑公主”。
2003年10月,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发掘中发现,这块“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实际共有墓葬约330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说“小河墓地由5层上下叠压的墓葬构成,外观是一个椭圆形的沙山。此次,我们共发掘了163个墓葬,带回了30多具棺木及干尸。”
谁也没有想到,在墓地的最深处,4具被厚厚泥土包裹的“泥棺材”中,竟藏着此次考古发掘中的最大发现。4位身披毛织斗篷,戴着金耳环、毛线绳项链的女性墓主人“安睡在像船一样的棺木中,棺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进入,使数千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她入睡的那一时刻”。
生殖崇拜遍布整座墓地。在四位女性的尸身旁,均陪葬着木祖(木质的男性生殖器官)。而在小河墓地的每具棺材前,都有一个立柱,立柱根据死者的性别不同而不同。男性死者的立柱是桨形的,女性死者的则是顶端被加工成卵圆形的立柱。“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伊弟利斯说。
杨镰告诉记者,小河墓地顶部的圆形木柱是以一个八棱形、顶部呈尖锥状的木柱为中心的,而这个中心木柱代表的是“男根”,所以,小河墓地也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希望获得强大生殖能力的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