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武则天真的残暴吗?无字碑乾陵地宫
12人考古发现导读本文是奇事网小编整理关于"武则天真的残暴吗?无字碑乾陵地宫埋藏惊天秘密"的网络资料,下面让奇事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文章。
【奇事网】3月16日消息,武则天真的荒淫无度吗?为什么后世的史家对武则天如此嫉恨?说到武则天,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她的强势狠毒,暴戾无情。可是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果真如此不堪吗?当初又是谁将她推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的呢?其实,国人一贯奉行非此即彼的做派,高宗李治在后人的口中大多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懦弱无能,任人摆布。抛开世俗的眼光,我们可以发现,李治的性格确实有些优柔寡断,但他也有着政治斗争中该有的权衡和手段,包括身为皇帝对政治的敏锐洞察力。虽然没有治国之志,却有一颗仁爱之心,最终还是被长孙无忌推上太子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长孙无忌看中了李治的优柔寡断,心里打好了如意算盘,倾尽全力拥他为王。可他却未曾料到,自己而丢了性命。事实上,新帝掌握大权后,顾命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李治虽然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但却不缺政治能力。他明白长孙无忌看中自己的弱点,想要掌控自己,对长孙无忌非常不满。长期的压抑让他需要一个促使他下决断的契机,在适当的时机推他一下,以便铲除心腹大患。
李治在位的头几年,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谋反的罪名连杀两名亲王、两名公主及大量高官皇族;长孙无忌失势,整批元老大臣被清洗整顿……残酷的政治斗争告诉武则天绝对不可以放松手中的权柄。而高宗的身体状况给了她握紧权力的机会。
,做皇帝并不像表面那样风光。日理万机不说,还得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一刻都不能放松。李治初继位时每天勤于理政,慢慢地从舅舅长孙无忌手中夺回了权力,甚至还取得了永徽之治的成绩。,一场大病改变了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病,为后来武则天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石。
显庆五年,李治的家族遗传病风疾发作,晕眩耳鸣不能视物,甚至头痛如裂,便不能身体力行地处理繁重的日常政务。而当时长孙无忌专权,皇太子弘才八岁,根本无法担起治国的重任。李治思前想后,衡量许久,决定把国家政务交给孩子的妈、自己的妻子—武则天。
或许在当时的人看来,历代后妃干政的比较常见,但几乎无碍大局,国家不乱,皇嗣仍可继承皇位。权臣干政就不一样了,一旦怀有不臣之心,则很极有可能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改朝换代了。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李治防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却不防老婆的原因吧。
辅佐李治的时候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渐渐展露,她刚毅果敢,雷厉风行,却不能完全的施展手脚。直至后来,她废掉自己的儿子,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掌握天下生杀大权,整顿朝廷不正之风,改革创新。她承贞观之治,启开元盛世,创造了史称“贞观遗风”的历史功绩,而死后却留下无字碑,仿佛想要诉说些什么。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引发了一轮对武则天的热议。日前该电视剧网络点击量已突破百亿,可见武则天的魅力之大。电视剧毕竟只是演绎,历史上的武则天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到底真实的武则天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你不了解的一面?本报特邀大连文史专家孟宪斌为你一一解答,通过系列考证为你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事迹繁杂、角色多变、且性格极其复杂的一位历史人物,故在她的身上笼罩着层层疑云。推究起来,其形成原因有三或好事者为之,如面相之谜;或经史混淆之,如年寿之谜;亦或不明原因而成之,如乾陵前面的那通“无字碑”。正是如此,后人才对她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或通过不同角度来研究她,或通过不同形式来演示她。本文意图拨开疑云,探究原委,以帮助大家看清她的本来面貌。
面相之谜
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武则天逊位后,旋即恢复文水县名。
名字之谜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用过媚娘、明空和曌三个名字。台湾学者考证,她在叫媚娘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约”。
曌之名载于《资治通鉴》“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很有可能,武则天叫“明空”不久,就改称“曌”了。“明”字加“空”组成为“曌”字,音读为 “照”,彰显光亮。在她独创的十二个字中,第一个即为“曌”字。为了避讳,遂改诏书为制书,而其孙李重照也得改名为李重润。此后,武则天名曌,一直用到她死。
“所生女暴卒”之谜
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产四子、二女。其中,长女死于襁褓。对于这个婴儿之死,武则天与王皇后都曾背上了“杀人”的罪名。,究其真相如何,众说纷纭。宋人司马光曾从“虎毒不食子”的伦理常情断言“恐武后亦不至于轻浅如此”,可一般人则宁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在《旧唐书》本纪、列传中都没有记载此事,只是在史臣曰提到“振喉绝襁褓之儿”,奇事网介绍明星详情不明。《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新唐书·武皇后传》则做了详尽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笑,发衾视儿,死矣。
“杀姊屠兄”之谜
骆宾王所撰《讨武氏檄》批评武则天“杀姊屠兄”。“杀姊”当为不实之词,因为在诸书中连其大姐韩国夫人的死因都没有明确记载。但韩国夫人两个女儿为武则天所害是实,而其中一女贺兰氏之死,又与武则天“屠兄”一事有直接的关联。武则天“屠兄”是成立的,只是在情节上略有分歧。例如,毒死贺兰氏的场合,《旧唐书》说是在武则天母亲的府邸;而《通鉴》依据《则天实录》说是在纪念封禅泰山的宴会上。
年寿之谜
关于武则天年寿,在正史中有三种说法八十一岁说、八十二岁说、八十三岁说。《考异》“《旧则天本纪》崩时年八十三,《唐历》、焦璐《唐朝年代记》、《统纪》、马总《唐年小录》、《圣运图》、《会要》皆云八十一岁,《唐录》、《政要》贞观十三年入宫。据武氏入宫年十四,今从吴兢《则天实录》为八十二,故置此年。”
十四岁入宫,是确定武则天年寿的参照年份和事件。笔者就此有专门考证贞观十一年(637年)底至十二年(638年)初,唐太宗出巡在今河南、山西两省境内。他在十二年二月离开东都洛阳,车驾西还。唐太宗当在此时“闻其美”而将武则天纳入后宫为才人。据此推断,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死于神龙元年(705年),按我国虚岁的传统算法,享年八十一岁。
“无字碑”之谜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死于东都洛阳仙居殿。唐中宗与群臣商量,要将母后合葬于其父乾陵,遭到给事中严善思的反对,他引用风水之说及男尊女卑的伦理,主张“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别起一陵”,就是另建一座墓。唐中宗敕令百官详议,最终还是遵从武则天“归陵”遗诏将其祔葬于乾陵。
乾陵,在陕西乾县城北梁山上。陵前有两座高达6.3米的石碑,一座为《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所立;另一座为唐人为武则天而立,因通体无字,故被后人称作“无字碑”。中国帝后陵寝向来没有立碑之例。,武则天陵破例立碑,却又破例而不在碑上留字,令后人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