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中华帝国扩张史:《狼图腾》简直是

考古发现 2023-12-10 10:31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12人考古发现导读本文是奇事网小编整理关于"中华帝国扩张史《狼图腾》简直是胡说八道!"的网络资料,下面让奇事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文章。

【奇事网】3月10日消息,中华帝国扩张史《狼图腾》简直是胡说八道!自《狼图腾以》以来,有一点观点一直甚嚣尘上,那就是中国人是羊,是奴性的羊。而草原民族则是狼,是不服输的血液加上狼图腾一般的精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极大侮辱,也是对我们自己文化认同的错误!

  下面,我们将会把《中华帝国扩张史》全文呈现给大家。

  文章来源http://club.kd./dispbbs.asp?id=1708245&boardid=1&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在当今,世界地图有几种版本。其中之一是按照西方人的视角绘制而成的地图美洲和欧洲居于西部,而中国则地处东方,日本成了东方之极,是为“远东”。我们一般称呼的“东西方世界”即由此而来。还有一幅地图则是中国人自己使用的。在这张图上,中国几乎居于世界的中央地带,在它的北面,才是欧洲与俄罗斯,南面是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各国以及大洋洲,西方是连成一片的穆斯林世界和非洲,美国以及整个美洲大陆却成了地道的东方。

  中国人的地图何以和其他国家的完全不一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人”要居中,而“西方人”却要将之视为与自己天各一方的“东方”呢。

  公元前6世纪,中华大地陷入一场血雨腥风的屠杀中,难以计数的诸侯们不断催动着自己的战车,贪婪的盯着它国的土地,彼此进行着无情厮杀。当大智大勇者不断的改写历史,争夺霸主的时候,一位冷静的学者孔丘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学院,授课地点叫做“堂”。孔丘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六经》作为授课的课本,其中《礼记·王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东方人叫夷,披头散发,身有花绣,食不烤火。南方人叫蛮,额刺丹青,脚趾相向,食不烤火。西方人叫戎,披头散发,身穿兽皮,不吃五谷。北方人叫狄,身披羽毛,居于洞窟,不吃五谷。”还有这样一句话颇为重要“中国以及夷蛮戎狄都有安定的住处。。。”此时,“中国”一词正式出现了。

  居“中”有尊贵之意。五帝中的轩辕黄帝,他的帝号“黄”即在五行里居于正中,东方青帝伏羲,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南方炎帝神农都只是他的陪衬。

  在战乱中,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始终有条不紊的培养着思想家。儒家圣人孟子在《滕文公上》篇中说“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师出儒门的庄子于《田子方》中写道“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 。那时的中国,仅指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中国——这个文明一脉相承的国家,又是怎样把领土扩张到江南,福建,东北,台湾,海南,广东,新疆,西藏,云南,蒙古等地,并屡次的将越南,日本,韩国,泰国等古国掌握于手中,成为他们的宗主之国呢?

  如今,没有人愿意提起这些。

  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魂”们要打倒儒家文化,他们不惜公开撒谎说“中华民族是个对外妥协,对内残忍的民族,这一切都应拜儒家所赐。”儒家帝国开创了江山,在辽阔的中国疆域内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是人类史上罕见的滑稽和高度的无耻。,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中国青年宁可抱着代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狼图腾”理论疯狂叫好,宁可崇拜着被中国打败的众多“夷蛮狄戎”,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武力。在中国,一百个周边民族中只要有两三个侥幸击败中国的政权,就足以让那些具有“挖祖坟”病症的人找到自虐的铁证。,早已亡国的罗马也是亲手焚毁自己的文明转而灭亡的,,我们理当对之见怪不怪。

  另一方面,几乎哪个国家都希望将自己装扮成“老实大好人”。美国总统杰克逊真正做到了率兽食人,在塞米诺尔战争中,他不仅屠杀印地安人,还放出大警犬去捕食他们。,如果美国人着意的刻画这类历史,人们将怎样看待美国呢。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国似乎是在糊里糊涂的扩大着。在当今,中国民风不再好勇,孔子说的“见义勇为”早已成为空洞的口号,下等的懦夫们在论证着“董存瑞,黄继光没什么了不起。”以为掩盖自己的卑怯。上等的懦夫们在忙着将赖宁,狼牙山五壮士赶出课堂,以为自己做更光彩的懦夫。有闲钱无文化的懦夫们则在效法性解放,他们误把西方殖民者开拓疆域的火枪当成了胯下之物,对内残忍的懦夫们则高喊“民族魂”的口号,疯狂的刨挖着岳飞的陵寝,并“呐喊”“儒家是对内残忍的!”

  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大概真的要终结了,和罗马人一样永不存在。当年,推翻胜利女神雕像,并竖起基督教十字架的罗马人,临死前不是已经昏聩不堪了吗。。。。。。

  我写下这篇文章,以为对战死在边疆的中华帝国战士们的纪念。

  愿他们不要诅咒我们。

  愿他们原谅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的,昏聩的我们吧。。。。。。

  一,龙现中原

  《圣经》一书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我们也能从中读出早期以色列人的生活状况。罗马始祖罗穆路斯也出现于神化色彩较重的传说中,但帕拉丁地区出土的残片也能证明当时确有人类在此活动过。。。许多国家无可考证的神话并非完全出于杜撰。在中国,传说中最早的征服战争当是黄帝对蚩尤部落的进攻。距今4856年前,黄帝诞生于河南新郑的轩辕之丘。据说,黄帝的母亲附宝在外出郊游的时候,遇到了倾盆暴雨,期间一道闪电随霹雳声从天而降,绕住了附宝的身体,电光并不伤人,只是在缠绕了很久以后才离开,并直飞向北斗而去。不久,附宝怀孕了。历经两年零一个月后,河目龙颜的公孙轩辕诞生于世,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二,至今,中国人还将这一天称为“龙抬头”。

  在上古,一个个部落彼此进行着征伐与兼并。在今天看来,当年的一场失败足以使一个民族永远的沉寂,一次胜利则不足以使一个民族永远的保持强盛。一个庞大民族的诞生,他的基础是祖先所在的部落必须屡战屡胜。因为,每个部落的人数都不算多,谁也输不起,败不起。

  黄帝的异母兄弟是姜榆冈。他的降生与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其母女登在华亭游玩时,一条神龙悠然前来陪伴,女登而怀孕,,当生下炎帝后,人们却发现这个孩子却长着蛮牛一般的头颅,哭声震耳欲聋。父亲少典面对这个丑陋的婴儿十分不悦,拂袖而去,最终,他将女登母子俩驱逐到姜水河畔。于是,黄土高原这片险山恶水成了雄奇少年开阔自由的天地。

  姜榆冈聪明好动,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之心,渐渐的,他对植物产生了兴趣。他用一条神奇的赭鞭四处抽打着百草,以验证它们有无毒性,是酸苦还是甘甜。后来,他干脆自己亲自品尝各种植物,将其中可以治病的草药拣选出来给人治病。聪明能干的医生很快受到了民众的拥戴,年轻气盛的姜榆冈开始展示出他好战的性格。他高举绘有神牛图腾的旗帜,率领自己的部落沿滔滔黄河一路征战,在黄河战鼓般的涛声中,部落军团打过了河北大平原,打过了炎热蛮荒的湖北,一直东进至中国圣人孔子的故乡,并昂首挺进中原大地。,姜榆冈决定定都于河南淮阳,“中国”终于有了一个最初的眉目。

  巫师为之占卜,扬言姜榆冈以火德而旺,因光明而强。从此,这个雄壮好战的首领便被称为“炎帝”。

  黄帝因天降雷电生,炎帝因天降神龙生,这两个中国的扩张者,是真正的“上帝之鞭”吗?

  在河北,山西以及山东以西这片广阔的地带,盘踞着一个强大的农耕部落,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这是一个脾气暴烈并热中于搏斗的猛士。《广雅释诂》上说“蚩,乱也。”《说文解字》上则将“蚩”字解释为“虫”。《尚书》对之描述尤为残暴“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可见,在中国人的笔下,蚩尤是一位猥琐阴险,好乱乐祸的首领。他的相貌被越传越可怕筋骨如铁,两足如牛,四目六手,齿长二寸,坚不可摧。。。他的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野兽一样的体魄,并以沙土为食。这个部落此时已经学会制作盔甲和铁器,《世本·作篇》上说“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是铜,他们“铜头铁额”的高举铁戟大弩,在部落角逐中狂飙般杀来杀去,杀得天下民众无不心胆俱裂。

  英雄的炎帝遇到了对手,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以好战而闻名的部落展开了拼杀。蚩尤勇猛超人,更有八十一个兄弟呐喊助战,炎帝百战百胜的部队霎时被击垮,在陈州,曾经所向披靡的炎帝兵团一溃而不可收拾。他们败曲阜,走孤泉,退涿鹿,跌跌撞撞一直逃到他兄长公孙轩辕的疆域。此时的公孙轩辕已经是一位成熟的部落领袖,与他弟弟不同的是,轩辕并不好战,他的民众更喜欢饲养牛羊,播植五谷。丰富的财力资源使轩辕部落具备了雄厚的战备,而轩辕本人更喜欢用他那敦厚质朴的性格收揽人心,比起兄弟来,他的部落更具备民心归向的凝聚力。

  来到兄长的疆域,炎帝稍稍安心了。有德高望重的兄长做后盾,身为败军统帅的炎帝竟有些忘乎所以。当部落武装获得整顿后,他便盛气凌人的侵凌其他的小诸侯,以往好战的架子又端了起来。这对于以德服人的轩辕来说是不可容忍的。由于政治方针不同,兄弟间爆发了争吵,由争吵到推搡,直到动手相打。终于在北京郊区的阪泉,双方的军队发生了武装冲突。好战的炎帝第一次目睹的和而不同的伟大力量,不同的部落高举熊,罴,貙,虎,貔,貅的图腾向他冲来,三场大战之后,炎帝屈服了,他向高人一筹的兄长提出了结盟的请求。华夏部落——这个代表着中国人祖先的部落从此产生。国歌有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仿佛也写照了当年的情景。新部落诞生的时候,即面临着强大无比的蚩尤部落的进攻,如果抵抗失败,则有可能是致命的失败。

  黄帝与大将风后,力牧率兵与蚩尤在涿鹿交锋时,才知道自己也并非蚩尤的对手。尽管双方都已学会了使用金属武器,蚩尤的部队的确太勇猛了。黄帝围城三年,城池坚不可摧。双方会战九次,都以黄帝的失败而告终。黄帝屡战屡败却不被彻底击垮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已经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兵法。拒传黄帝在屡次失利后来到太山,遇到一位形貌奇妙的妇人,她人面鸟身,神采奕奕,送给拜服在地的轩辕一套兵书,名为《玄女兵法》。在获得军事专家的指导后,双方展开大战,《山海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可见战争激烈的程度。在难解难分的混战中,一场狂风暴雨使双方军队都迷失了方向。士兵们不辩方向,盲目的砍杀冲撞。此时,黄帝部队推出了一辆神奇的兵车,这辆车上没有武士,只有一只小小的木偶。他的手一直指向南方,仿佛在告诉官兵们蚩尤在这里,冲上去,杀了他!

  毫无战力的指南车此时发挥了关键的功效。华夏士兵一致向一个方向扑来。在风雨雷电交加的迷雾中,蚩尤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也许还在纳闷为什么有那么多敌人向他包抄而来,他的雄兵猛将已经看不到自己的首领,而敌人的官兵却看得到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钢筋铁骨的蚩尤挡不住一队又一队的敌军,冲不破一层又一层的包围,终于扑倒在乱刀之下,粉身碎骨。此时,战场上已是“尸横遍野,血水漂杵”。。华夏胜利了!

  ,没有多少人相信蚩尤这样一位可怕的战神会被公孙轩辕这个憨厚简单的首领打败。天下人都不相信,他们听到蚩尤的坏消息后先是一愣,而后纷纷否定这一说法,并认定这是谣传。黄帝不得不画下蚩尤的头像张贴于各地,以证实这是他的首级,我获得了他。蚩尤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虽然战死,但在几千年后,千古一帝秦始皇和汉武大帝依旧用祭祀的方式对他表示了崇敬。司马迁写道“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

  胜利后,中原各地的部落首领全都宾服了。在釜山之巅,黄帝召开了部落大会,从此完成了征服中原的统一大业。会议上,有人提出以熊为图腾,被黄帝否决。在先前,黄帝率领的便是一只由六个形态各异的图腾组成的联合兵团,如今,又如何能用一种图案博取大众的认可呢。于是,他提议创造一种博采众像的新图腾以蛇为身,以狮为头,其抓如鹰,其角如鹿,并绘以鱼鳞。这种代表各部落和而不同的新图腾被命名为龙,“龙的传人”一说就此产生。

  多少年后,人们来到云南地区,发现那里的苗民讲述着这样一个传说蚩尤本是个善良勇敢的首领,他不仅精通武艺,还会灵活的使用120种草药为乡亲治病。为了保护百姓不受垂耳妖婆的残害,他挺身而出将其击败。妖婆不甘心,请来兄弟黄龙前来助战,依旧大败而归。恼羞成怒的妖婆又请来赤龙,才将蚩尤击败。而后,八十一寨的苗民才被迫放弃中原故土,来到妖孽出没的鬼方居住,这里是日落的地方,环境险恶,土地荒凉。。。

  从内容迥异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品到了成王败寇的味道,也品出了苗民对4000年前那场失败深深的遗憾和永远的失落。如果当年失败的是华夏部落,如果没有那只小小的指南车,我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两种倾向不同的传说,根植在两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已有几千年,两个民族不约而同的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炎黄与蚩尤,真的只是“传说”那么简单吗。

  二,四方之民

  中国有两句成语

  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这两句成语概括了战争的覆盖面是无所不及的,战争从无禁地。

  居住于中原的华夏人,在涿鹿大战取得决定命运的胜利以后,逐渐繁荣起来,华夏历经颛顼,帝喾,尧,舜,禹,直至夏,商两朝,一千年来始终被其他民族,部落和小国包围着。这些或文明,或野蛮的势力零零散散,如同密布天空的繁星,具有高度文明的华夏人居于繁星之间,一如众星捧月般的醒目,也时常提心吊胆的防备着这些燃烧的星矢与之碰撞。

  在华夏的北面,流窜着狄。这是一群令人不安的马上民族,他们不仅行动敏捷,快如闪电,而且强悍好战,狠如钢铁。《疏》曰“绝异壮大有力者,狄” 。《注》云“狄、涤,往来疾貌也”。王国维先生则认定,狄字还有一个更带杀气的解释“剔除”。这些马快刀狠的野蛮人 出没于陕北荒原及山西一带,号称北狄。当这一心腹大患横空出世后,一百年间又相继冒出了凶猛的赤狄,白狄和长狄。

  在华夏的南面,隐藏着蛮。他们是当时南方的各个部落,有三苗,有巴楚,其间,还出现了一个神秘诡异的名字,叫做“蛮貊”。何以为“貊”?与“貉”相通,此物昼伏夜出,以鼠为食。在迷雾重叠,怪树盘根的原始森林里,这些神秘人群被描绘得形状怪异,近乎妖魔哲学家孟轲说,他们的舌头如同八哥般蜷曲,而《礼记》则记载他们的脚趾十分古怪,其特征是相向的。远古的传说,则将入侵中原失败后南逃的蛮人列为“四大凶族”之一。

  在华夏的东面,聚集着夷。在甲骨文里,“夷”写做“方和”,注意“方”字如同一个人侧身而立,歪斜懒散的站着。这种站姿与华夏人正襟危坐的习惯很不一样。他们居住于山东,淮北一带,约有九大支系,分别是畎,于,方, 凤,阳,以及黄、白、赤、玄夷等等。在古代,“九”有“众多”的意思,良好的居住环境他们人多势众,形同蚁聚,凭借数量上的庞大与周王朝顽强的抗衡,周公,成王的铁骑将其消灭了一部分,厉王登基,他们又一涌而出,如蝗虫般铺天而来。

  在华夏的西面,横行着戎。何以断言其横行呢?古人说“戎者,兵也”,“凶也”。兵为武器,凶为暴徒。长期以来,这些持械施暴的“流窜团伙”一直是商朝王室“横扫严打”的对象,戎族的酋长竟被称呼为“兽”,可见这些劲敌的厉害!我们熟悉的羌人便是西戎的一支。“羌”与炎帝的“姜”姓通假,,他们竟然还与炎帝沾亲。除氐羌外,辽阔的西部还有华戎与徐戎。,狭义的戎多指氐羌,而广义的戎则是辽阔西部各个族群的共称。

  华夏人,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东,西,南,北四面尽是强敌,四面合围,就是一个窒息的铁桶。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与命运抗争,夏商周三朝无不如此。期间,华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华夏。春秋战国这一大时代的来临,更为华夏民族内战与外战提供了机会。换言之,华夏民族对内统一,对外扩张的时期开始了。

  三,东征序曲

  山东半岛到江淮一带,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宝地,居住于这片土地上的夷人,不像南蛮,西戎,北狄那样被恶劣的环境所包围,可谓是幸运的。当少昊,伏羲两大东方集团与华夏民族融合后,留下来的夷人依旧保持着海岱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华夏人影响较大的文化之一是“人殉”,或称“人祭”。商朝人学来了这个本事,将人成批的杀死或活埋,以陪葬死去的主人,当时充当祭品的有华夏奴隶,更多的则是那些倒霉的羌人——这种野蛮文化大概是中国最早引进的“洋垃圾”之一,以至于孔子发出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

  据历史记载从夏后启到夏后杼的半个世纪中,夏王朝一直与东夷进行不断的搏斗,战场遍及鲁北,豫东,豫北,冀南。从山东到河南再到河北,到处都是零星的战场。后杼之后,焦点移至泰山东南,武装冲突不时发生。捱到夏末,精疲力尽的双方都不得不考虑改善关系了。在帝发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东夷开始展现出宾服友好的姿态。,令人尴尬的局面出现了,暴君夏桀王在鸣条战败后窜于南巢,夏人也跟着逃难于淮河,太湖,杭州等地,他们逐渐的被当地的夷人或百越所同化。在中国人看来,华夏或汉族被它族通化的事例是不可想像的。

  不久,商朝建立,华夏人仍与东夷打起了乱仗,却始终没有彻底的征服战争。在后世的卜辞中发现了这样的话“商人服象,为虐东夷”,“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还有这样的记载“纣克东夷而殒其身”。显然,商朝时期华夏人与东夷依旧经常兵戎相见,而且,纣王这个野蛮的暴君就是因讨伐东夷,损耗国库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牧野战后,商朝覆灭,纣王自焚。宽宏大量的武王为纣王的亲子武庚保留了祖先的土地,让他依旧居于朝歌。,武王却忧心忡忡,自夜不寐。商人的祖先,原本是从东夷分化出来而后加入华夏的,,东夷与商朝王室的关系毕竟有密切的一面。为了杜绝谋反事件的发生,武王将监视武庚的任务委托给三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史称“三监”。事与愿违的是,这三个手足同胞竟在日后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叛乱。

  周朝克商后两年,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由叔叔周公与召公辅佐。相比之下,周公对辅佐侄儿更加尽心尽力。在处理公务时,只要有人求见,周公就会把嘴里的饭吐掉,急急忙忙的跑来,以至传下了“周公吐哺”的佳话。人太殷勤了,就会招致猜疑,“三监”看着自己的周公声势日隆,自己却在垂头丧气的武庚王子身后做着“监控器”的工作,十分不满,于是派人四处造谣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则盗,周公旦要当窃国贼了,周公旦急于当国家元首了。。。他们逢人便讲,到出乱说,消息传到王室,周成王和召公不禁起了疑心。

  周公旦找到了召公,向他解释自己的忠心。不料,召公先发制人的说起了怪话“如今有人谣传你我有篡位之心,我还是干脆离开的好,不要再淌这个混水。你留在朝中继续辅政,我就不能奉陪了。”周公哈哈一笑,出其不意的说了句“你不用走,我走。”说罢扬长而去。留下自己的兄弟一头雾水的愣在那里。其实,周公离开镐京只是作势,他是亲自追查谣言的来源去了。当事情查清后,周公旦连忙找到成王,当着少年天子的面打开了金滕之箱,出示策文,以示忠心。,他还赢得了德高望重的老臣太公望的信任。

  此时,看准时机的武庚王子决定造反了,那些不争气的周室兄弟们正在制造着内讧,不趁此恢复商朝还等什么呢?他找到"三监",经过一番“深刻细致的思想交流”,密谋者决定联合向周王室发动进攻,,口号是冠冕堂皇的为周天子清除企图谋逆的周公旦。追随叛乱者的多是夷人除来自山东曲阜的奄国人外,还有徐夷、淮夷,庸,熊,盈和蒲姑。叛军遍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声势浩大,共有17国。

  但武庚想恢复江山,三监想夺取朝权,夷人想西进称雄,他们各怀鬼胎,后果是一盘散沙。身居朝堂的周公旦早已看出了这一弱点,他有条不紊的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手段。

  成王元年,周公旦率领大军,重新踏上了武王伐纣的道路。征尘缭绕,路边似乎还能看到两年前厮杀的遗迹。人民惊骇,他们想不到战争那么快便又开始了。此时的周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扰攘了1000多年的东夷如今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打蛇先打头,周公旦发出的第一箭便直射叛军心脏。武庚王子刚刚做上天子梦,周朝大军已经风驰电掣般杀到他眼前。此刻,管叔,蔡叔占据着战略要地郑州,并有夺取洛阳(成周)之势,武庚则急忙将大军集结于黄河以北,伺机而动。在洛阳城下,双方军队展开了战斗。十分不幸,叛军的司令部竟然不堪一击。周公旦杀死管叔,将蔡叔流放,霍叔罪行较轻,被废为庶民。周军旋即飞渡黄河,与武庚展开决战。黄河的隆隆涛声如战鼓般激发着周军的斗志,也如棒喝般击垮了商朝旧部的心理防线,周天子的雄师威风不减当年,而对手竟比牧野之战中的溃败还要迅速。朝歌城陷落,罪魁祸首武庚跑的比任何人都快,但在北窜的途中终于被人截获,登时身首异处。商朝复国的迷梦彻底被断送了,一代暴君殷纣的儿子也随父亲魂归鹿台。

  此时,叛军的协助者们,那些东夷部队好比没有头颅的野兽。困兽犹斗,周臣辛公甲献策曰“服众小以劫大”。周军在攻灭叛军后,对协助叛乱的东夷改变了战略。在夷人诸国中,以奄国为最强。周公旦决定先剪除其羽翼,再行消灭。周军麾师东南,向徐为首的淮夷各国发动进攻。大战未几,夷人纷纷请降。周公准降,并由南向北继续进军。杀至山东枣庄,伏缯国,追至圣城曲阜,收丰国,两场战役如同两把剪刀,剪去了奄国赖以飞翔的羽翼。少年天子周成王不甘寂寞,特派毛叔郑前来助战,在两路铁军的合围下,奄国灭亡。大胜如破竹,周公旦决定一鼓作气,将夷人彻底征服。周军急速北进,杀至蒲姑,忽而掉转方向,横扫海滨。。。

  在这期间,东夷亦向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鲁国发动了合围.伯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了抵抗,他紧关城门,并作说:"战乱中如有牛马臣妾逃亡,任何人不许藏匿,应归坏原主.""不许偷窃他人的牛马和臣妾,否则严惩不贷."在当时,伯禽的誓师存在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他纠正了东方国家趁乱抢夺财物的恶习,并使军纪严明,人心一致.纣王旧将飞廉攻城不下,又被成王的救兵夹击,只好逃窜.在难民般的败军之中,周朝士兵飞廉混杂在其中,于是一把揪出。这个擅长奔走的传奇猛将被杀掉了。

  周公完成了对东夷诸国的平定,这一战历时三年,斩首无数。《逸周书·作雒》篇有言“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记载周公“灭国五十”。《逸周书·世俘》则说周公共灭了国九十九国,使六百五十二个国家相继归顺。这一战,使中原男儿汇成一道铁流,铸就了华夏民族空前的胜利。这一胜,杀尽了东夷1000年来拒不臣服的威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东部少战事的局面。记载:"东方诸夷没有成立强大国,陆续被齐,鲁,楚吞灭."应该说,这是周公东征带来的长远影响.

  获得胜利的周公旦深知,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比军队更有征服力量的武器,随后,他开始潜心于礼乐的制作。

  摄政6年,周公还政于成王,并做《无逸》,以告诫天子应以商朝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并嘱咐远在鲁国封地的儿子伯禽,警告他“切勿狂妄”。

  周公去世前留下遗嘱,希望安葬于洛阳,他不想离开他奋斗过的那块土地。

  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幼以来,我对周公的了解有两方面最为深刻。一是不时的有人对我说“孔老二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周公了”。一是有人经常哈哈大笑的挖苦道“周公发明了太监。。。”(太监实为农耕时代中外大国普遍产物),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遗留着卑鄙者对中国英雄进行集体大迫害的时代。我不敢想像,明天的我们是否要面对东罗马帝国粉身碎骨的命运,那个国家,和我们一样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传统文化。

  被打败的东夷还有些零星的侵夺活动,有时还能获得点优势,,东部沿海再也掀不起滔天巨浪,东夷在一点点的萎缩着。

  成王亲政后,徐夷和奄又密谋反叛,成王征集大军进行讨伐,并决定御驾亲征。在青年天子的鼓励下,周军渡过长江,节节胜利.为了显示宽容,成王没有消灭奄国,而是命自己的劲旅在奄国身边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宜国,在仪征地区监视奄国。1981年对四项山的考古发现奄国在春秋中期被灭,从时间和地理位置分析,灭奄者正是成王安排的宜国这颗“定时炸弹”。

  在这次胜利后,周成王熔兵戈为器皿,又使人作《多方》等文告,从此以后,东夷不再成为华夏的劲敌,周朝进入了一个40余年不用兵刑的鼎盛时代——成康时代。

  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夷势力集中于淮河流域, 徐国这个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国成了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徐偃王自称王号,对抗周室,"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此次大规模的挑衅获得了暂时的胜利,穆王恐惧,将东方诸侯的指挥权让给偃王.偃王效法华夏人统治的秘方"行仁义",收服了三十六个国家.,偃王的强大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穆王在西巡时趁其不备,与楚国合力击杀了偃王. ,仁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据传说,徐偃王后来逃到舟山隐居,跟随他的百姓有上万人之众,直到解放前,舟山群岛还保留着偃王的许多庙宇,毕竟,人民对于仁政是念念不忘的.

  周夷王登基后。驭方叛周,东夷跟着打劫,威胁东都雒邑。此次叛乱声势颇大,周天子调动了大量军队,在西六师,殷八师的迎头痛击下,叛军终被剿灭。

  周宣王时,击败猃狁的尹吉甫征收东夷的货物,此后南夷三见,南淮夷六见,淮夷一见,全部臣服华夏。《诗经·大雅》中说“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体现了当时东夷归附的情景。

  山东半岛盘踞于昌乐的莱国,几乎是唯一一个具有强攻能力的东夷大国,他们的战车经常出现在营丘一带。公元前567年,齐国攻克莱子城,灭莱国,土地面积扩大一倍,成为真正的鱼盐海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渗透也在深入着.

  春秋时期华夏诸国与出国争霸时,须句,颛臾,任,宿,莒,费,郯,谭等国都站在了华夏的一边,仅保持了一小部分跟东夷的礼节, 舒鸠,淮夷,锺离,葛,黄,江,英,六等国则与华夏通婚,并使用通行的华夏文字...就这样,东夷在软实力的进攻下逐渐被融合。至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三代东夷的后裔已散为民户,融合于华夏民族。在当今中国的东部沿海,除了畲族以外,我们很难再发现其他民族的痕迹。

  在同化东夷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件意味深长的趣事。齐国和鲁国的国君都在推行华夏文明。齐国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因其俗,简其礼”,兼以“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等经济开放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鲁国呢?他们是顽强的推行周礼,“变其俗,革其礼”,硬要东夷百姓“走向文明,接受新文化”。结果,齐在五个月内就获取人心,并逐渐成为强盛大国。鲁国则历经三年才向周公报告施政情况。周公很奇怪,问鲁国国君伯禽为什么来的那么迟,伯禽说“我们在推行丧葬礼节,这个礼节需要三年才能完成,所以才来迟了。”周公叹到“以后鲁国怕要臣服于齐国了。”并留下一句格言“平易近民,民必归之。”看来,文化的推行需要经济的推动和民心的归向,关于这一点,当今主张复兴传统文化的人不可不查。

  ,夷人并没有完全消失,散落于海外和东北地区的夷人反不断壮大起来,他们最终一个个的成为中原乃至整个中国的心腹大患。

  肃慎是最有活力的夷人之一。他们人后来发展成挹娄、勿吉、靺鞨、女真,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始祖。1644年,满族杀入山海关内,通过屡次战斗和屠杀征服了中国,这个骑射为先的民族,其尚武精神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武王伐纣时期,肃慎上贡的礼物便是兵器楛矢和石砮——后者是一种可做箭簇的石头,这些兵器后来被刻上了“肃慎氏之贡矢”的字样。《三国志·东夷传》说“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可见这个民族对兵器的重视。

  夫余的苗裔高句丽也在东北地区繁衍着,后来,他们迁移至朝鲜半岛并构建了国家。秦汉以后,日本也被列入东夷的行列。通过鲁迅的神化,这个长时间内乱的民族竟被吹捧为具有“团结天性”的民族,造成了中国人对他们的“误怕”,八年抗战的惨烈战争,又造就了中国人对他们的仇恨。在当今,日本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它几乎冲破了联合国的限制,野心勃勃陈兵海外,觊觎着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并占据着中国的钓鱼岛。。。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必然面对的忧患。

  东夷还没有灭亡,而且正在壮大,三千年前中国人英勇超绝的东进,只是一个古老的序曲。

  四,南国天变

  南方人还没有华夏化时,被称作“南蛮”。他们的居住范围相当辽阔从汉水到淮河中上游、从长江延至珠江流域,包括云贵高原在内,四处遍布着他们的足迹。

  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处旅游胜地和自然风景区。这里曾出现过无数才子佳人,商贾巨富,他们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浪漫的性格,留下一个个优美的传奇,并营造了诸多灿若星辰的精致文化。可是,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时候却发现,当中国陷入南北对峙的局面时,南方人总是败多胜少。一说南征,十有九胜,若论北伐,则多是功败垂成。陆逊,祖逖,桓温,岳飞等名将无不如此。

  其实,早期的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更为好战。据说南方的三苗为了反对尧将帝位让与舜,举兵作乱,在丹水被击败后隐退到青海,四川一带的三危。此所谓““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于是,楚人在荆湘地区代替了三苗,楚人无意保留原有的野蛮习惯,而是加快了华夏化的步伐。他们成为华夏明的武力传播者,一个庞大好战的国家逐渐产生了。

  在楚国兴起之前,周王室很久都没想过征服南蛮。雄心勃勃的昭王即位后,兴师大举南征,不料中途失利,全军覆灭,兵将大臣坠江而死者无数,这一役使得周天子声威大损。周穆王——这位自称见过西王母的天子南征,战果不大。好战的马上天子周宣王命方叔兴师讨伐楚国,只获得渺小的胜利。宣王只好将舅父申伯徙封于南阳,以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巩固。周平王东迁时,晋文侯辅政,曾协同蔡侯大破南蛮,但终究不能决胜。。。凡此种种遗憾屡次出现后,华夏对南蛮的进攻逐渐心灰意冷。

  楚国本是丹阳地区一个很小的国家,其祖先为文王之师,当为华夏人,可文化却是南蛮化。他们的居民穿得破破烂烂,交通工具为竹车,当年,周成王大会诸侯时,楚国的熊释子还可怜巴巴的身裹布衣,看守着祭祀的火堆,这种不起眼的工作似乎找个农民工都能干。,聪明的熊释子看透了一点他的小小地盘其实是一块大有发展的宝地。在这里,华夏姬姓国家很多,文化发达,却都是和他势力相差无几的小国。只要他放大胆量,伺机而动,楚国的疆域就会逐渐扩大。,这需要相当的小心。于是,楚国人开始一面开荒,一面“械斗”,做着不被发现的扩张活动。

  楚国就这样零敲碎打的积累着土地,对诸侯来说,那些远在南方山林中的小规模争斗,根本不在他们的视线以内。这种忽视更为楚国提供了扩张的胆量。周穆王时期,楚国通过对徐偃王的征战独霸南方,夷王时,楚更强大,楚君熊渠接连册封三个儿子为王,公开蔑视周天子,并开始步入大规模扩张阶段。春秋伊始,杀兄篡位的熊通正式称王了(楚武王),他不仅拥有辽阔的领地,还统率各支南蛮,,即使在名义上,他也不愿再承认周天子。当华夏诸国被战鼓惊醒时,他们才发现,长江以南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已横空出世。

  当西周破灭,平王东迁之时,南蛮曾趁火打劫,企图侵暴上国,,这批蛮兵并不禁打,晋,蔡两家的正规军一到,那些走路都吊儿郎当,用竹枪棍棒武装起来的矮子就被吓跑了。南蛮偷鸡不成,自己和自己打了起来。公元前699年,楚武王野心膨胀,攻打百濮,侵夺了不少土地,后又派遣屈瑕伐罗,却被罗和卢戎两家杀得大败,屈瑕将军的脑袋也被晒在了竹竿上。说到渊源,罗本是祝融部落的传人,和楚国同宗,都姓熊。卢戎则算商朝旧人。自家兄弟一旦相残比仇人更凶,武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率领大军拼死报仇。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到底是楚国人多势众,卢国终于被灭,罗人则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湖南湘阴跪地不起,当上了楚国的附庸。

  随着楚国扩张步伐的加快,南方能与之对抗的只有庸国。楚,庸之战也是决定南方局势的一次重大战斗,影响深远。庸是追随周武王打过商纣的“光荣军属”,西土八族之一,有《牧誓》为证,那时“军属”都有封地,待遇较好,庸国的封地还不算小,从江汉平原到陕西安康一带尽归其所有,不服楚国。早在周夷王时期,楚子熊渠就兴兵讨伐庸国,一直打到湖北,并册封三个儿子为王。到了楚庄王即位,连续三年号令不出,楚国出现饥荒。庸人看准机会,率领群蛮来攻,不仅如此,他们还获得了麇蛮的支持。庸率领着群蛮,麇率领着百濮,铺天盖地,声势十分浩大。楚国惊惧,有人主张迁都,有人主张力战,上下乱作一团。,戢黎硬着头皮前去应付,马上成了囚车里的座上客,楚军大败,七战七溃,被打得哭天喊地,满地乱窜。“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旁的秦国与巴国眼看这种局势,越琢磨越不睡不着觉。庸国如此强大,万一打到咱们头上怎么办呐?于是,两国干脆“拔刀相助”,和楚国结盟共伐庸国。庸人哪里料到半路杀出这么两个程咬金,登时措手不及。战局惊变,情势骤然逆转。庸国和麇国在惊骇中相继灭亡了。从此以后,群蛮几乎全部归附于楚国。前523年,楚平王伐百濮,收南方,楚国势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

  南国的天空在不断的变色。从势力上上看,楚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南霸主,从文化上讲,楚国逐渐华夏化,南蛮之地出现了中国文明的曙光,南方人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也是“华夏人”了。在长江以南,不仅楚国在变,西南的巴蜀,东南的吴越也逐渐自发的将南蛮的身份变为华夏。

  华夏的文化征服战似乎永远是悄然无息的进行着。没有一个周礼的传教士为文化而杀一个土著,盖一座“教堂”。

  生活在西南的巴人和蜀人也是南蛮中重要的两路人物。巴人很有来头。据说当年五姓争王,大家跳到水里打赌,只有廪君不往下沉,被推为共主,廪君十分崇拜白虎,白虎是杀星,又是战伸,他们十分好战。据说,他们竟能射死盐神。巴人参与过周武王伐纣,《尚书》说“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他们资格也老,战斗力也很强。

  楚文王元年,强大的楚国又和巴人发生了冲突。后者攻打那处地区,吓得当地官员撒腿狂逃,被恼羞成怒的楚王处决。转年,楚国出兵教训巴人,将巴国击败于津,但巴国的元气并未受损。时至春秋中期,巴国已经发展成为鼎盛的大国之一,在大西南和当地强邦蜀国并称两强。公元前337年,两强发兵攻楚,占领兹方,威胁郢都。楚国不得不于清江下游建立防线严阵以待。

  到了战国时期,天下只存七雄,其余多被淘汰,巴国亦在被淘汰的国家之列,川东地区尽为楚国所占有,此后更是在外战中频频招架。秦孝公即位时, 江南的西阳,秀山,彭水,黔江等地以不在巴国的版图之内。至楚威王时,巴人连贵州南部的旧地也丢失了。 巴国只能龟缩于四川东北一角等待亡国。前316年,秦惠王灭巴,白虎之神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后,西南的文化也逐渐变迁,巴人随着南国各个民族一起走进了华夏文明的大熔炉。

  蜀人比巴人更有来头,据说是黄帝的后裔,具有正宗皇室血统。,是真是假则不好说。这里天高周公远,民强屏障多,天子根本管不到。物产又极其丰富,号称天府之国,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绣应有尽有。蜀国的杜宇面对大好环境,竟然在周朝初期称起“帝”号,建立了独立王朝。后来,杜宇禅让于治水有功的鳖灵,称开明帝。历经丛帝,卢帝,保子帝,一传十二世。秦惠文王后元九年,也就是巴国灭亡那年,秦攻灭蜀国,蜀亦逐渐华夏化。

  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分布着南蛮百越。其中参与中原争霸的有吴国和越国。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大概已经十分熟悉。吴人在寿梦以前,从属于楚国,寿梦三年,出兵伐楚获胜,使很多南蛮归附于自己的麾下。越人奉大禹为祖先,最早受封的王叫无余。几乎与吴国兴起,这对冤家可谓有些缘分。

  寿梦死后,诸子弟争夺王位,公元前515年,公子光遣勇士专诸刺杀王僚,又遣死士要离用断臂的苦肉计换取信任,出其不意的刺杀了力大无穷的庆忌,随后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任用楚国逃亡大臣伍子胥,军事家孙武整顿国家军队,使吴国迅速强大起来。前506年,阖闾率领吴,蔡,唐联军猛击楚国,并攻克楚国郢都,其后捣毁铜鼎庙宇,大肆强暴妇女,并掘墓鞭尸,澜杀无辜,野蛮淫暴如同豺狼,天下诸侯无不被之震慑。

  阖闾19年,吴国攻打比楚国小得多的越国,却被越王勾践击败,阖闾大腿中伤,气急败坏,大出血兼忧郁症,不久身死,其子夫差即位,整顿两年后击败越国,勾践被迫降为附属,并到吴国充当马夫,期间,勾践打杂,跑堂,烧水,搓澡,砍柴,做饭,甚至为病人夫差用舌头代替显微镜验大便等。。。无所不为,终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勾践回国后,更是无所不为任用良臣范蠡,文种整顿国家,收买吴国奸臣伯丕(暂用字)诬杀伍子胥,派遣绝世美女西施,郑旦扰乱吴王神经,用假冒优质种子造成吴国的“自然灾”,睡柴和垛,品尝苦胆,早晨喊报仇的口号以激励斗志。。。十二年后,大脑发热的夫差北上与晋国竞选霸主,并用身穿红,白,黑三色军装的仪仗队大做广告,争取选票(如火如荼成语从此而来),可惜,他大约只做了24小时的霸主,就得到了越国军队抄其后路的消息。夫差匆忙回国,可惜大势已去,只好羞愧的蒙上双眼伏剑自杀。吴,越,楚三国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争霸手段,表现了南蛮的极端与执着,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或好或坏的口碑与传说。

  勾践灭吴,又相继讨伐了齐,鲁,晋,邾等国,临终前知道自己的国家“难以久立”,并告戒后人“其慎之哉”。其子孙仍如吴国那样穷兵黩武,相继消灭了东夷的滕国与郯国,并与大国争衡,被齐国称为“孟虎”。

  公元前379年,越王翳迁都苏州,不久内乱爆发,接连三代人上演了弑君丑剧,但越王无疆仍旧妄图和大国抗衡,兴兵伐齐,兼打楚国,楚威王勃然大怒,反手击杀外强中干的无疆。此后越国破罐破摔,内讧更甚,终于在公元前334年被威王消灭。两强俱亡,南方依然是楚国横行的天下。

  自楚国强大以来,北方的华夏各国都将其看成危险的国家。楚国君臣也乐于自称蛮夷,并和北方华夏各国作对。在楚国,五年不出兵便是耻辱,无颜面对祖先。,在整个春秋时期,谁要想争霸,仿佛都要先和楚国较量较量。 早先,齐桓公就是用遏制楚国的行动为自己奠定了霸主的基业。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先后吞并三十多个国家,于公元前679年开始称霸。此时,楚国连年攻打宋国,齐桓公便联合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诸侯,进军至召陵向楚国示威,并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华夏诸侯第一次联合对抗南蛮大国,虽不能全胜,但终于使楚国不敢北进。

  齐桓公以后,晋国逐渐强大,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晋文公)回国理政,逐渐使晋国迈向霸主的宝座。三年后,晋文公联合宋,齐,秦三国对抗楚军,先以退避三舍的方法使楚国轻敌,旋即于城濮大败骄横狂妄的楚军。20年后,楚国似乎有点缺心眼的王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此人三年不理朝政,任意享乐,被大臣视为昏君。三年以后,庄王一鸣惊人,灭庸,败宋,击败陆浑,并问鼎中原,把矛头直接指向周天子。楚庄王亲率大军攻郑,与郑的盟国晋恶战于郑州郊外,大获全胜,从此楚国成为霸主。

  楚,晋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凡三次,晋两胜一败。到了前482年,当精疲力尽的双方在黄池争霸时,处于分裂状况的晋国已不占优势。尊王攘夷的霸业结束了,但北方国家毕竟勉强拖住了楚国的进攻。

  战国时期,楚国日益衰落,秦国则发展成为一国足以独挡六国的强邦,政治家苏秦制定了合纵战略以应对秦国的扩张。,自以为是的楚怀王不听大夫屈原的诤谏,为说客张仪所欺骗,撕毁齐楚联盟,致使合纵计划流产。先前,张仪信誓旦旦的宣布,只要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奉送土地六百里,可是两过断交以后,六百里竟然变成了六里,这种无赖式的欺骗在外交史上还不算多见。等楚怀王发现上当后,这个昏人又盲目出兵,结果先败师于秦,后充当俘虏,甲士战死八千,举国军队全被击溃,楚国从此国势大衰,汉中,上庸,汉水以北相继丢失。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郢都,号称百万大军的楚国只剩下十万残兵,只有束手待亡了。

  公元前223年,楚国继韩,赵,魏以后被大秦消灭,这个横跨长江流域,在七雄中面积第一的大国,这个雄踞南方四百多年,使齐,晋,越等列强闻风丧胆的国家,这个最大的南蛮王国,在完成了对南蛮的统一和自身的中国化以后,终于不情愿的,也是彻底的投入了华夏的怀抱。

  南方的蛮夷被楚国统一,楚国则大力吸收华夏文明,恢复其华夏祖先的习惯,华夷的界限逐步消失。到秦灭楚的时候,已经属于统一战争而不是对外征服了。中国这种文化征服很有意思。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罗马人和中国人都企图征服印度,罗马人是发兵硬打,打下来之后再推行自己的文化,这种战争是典型的外战,当年征服高卢就是如此。但罗马一崩溃,高卢就独自开伙,不认他了。

  中国则是大力向印度推行文化,从方块字到宗教仪式,从饮食起居到思想观点无微不至,逐渐使印度人自认为“我才是中国人”,而后再行征服——这种征服仿佛是内战,要比罗马的外战更加伟大,秦征服楚国就是如此这般。这样一来,即使中国版图暂时崩溃了,也不会构成致命的打击——晋朝时,南方人已经是汉人,自己就去兴师北伐了。而几乎在同一时代,当罗马的版图被蛮族踏碎后,西班牙,高卢,不列颠。。。这些地区的人民谁还管它的死活呢?

  这正是华夏文明的卓越和微妙之处。

  五,西风漫卷

  何谓西戎?

  当年,在华夏西部与周朝为敌的有大小很多部落,其中劲敌基本集中于周原以西的陇山一带,故称之为西戎。

  有道是“东木,西金”。金在西方,属白色,杀气腾腾,西方神兽白虎更是争战之神。西戎亦好战,且来去无踪。

  说到这些劲敌,和华夏人的关系还不算远。尤其是其中的氐羌,与炎黄二帝关系甚是密切。《左传》云“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炎帝本姓姜。“羌”从羊人,“姜”从羊女,从甲骨文上看,两字竟然通假, 国学大师章太炎也作证说““羌者,姜也。”可见他们和炎黄后人还是亲戚。在西周诸侯中,姜姓者不乏其人,周室的舅家人是这个姓,申,吕,许以及大国齐也都是这个姓。就连神话传说中,共工和鲧也是羌人的天神和祖神。

  西戎不但流窜于黄土高原,甚至渗透到河北大地,他们马快箭准,刀锋剑利,平时隐蔽于草原沙漠之中,他在暗处,你在明处,他找得到你,你却追不上他,时间一久,华夏各国自然将其视作劲敌。一面用“犬戎,犬夷,混夷”等恶毒的名称来咒骂他们,一面对之进行了漫长而艰苦的征服。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商朝灭夏之后,成汤便以强大的武力迫使氐羌归顺。商高宗武丁更是一位崇尚武力的杰出国王。为了讨伐土方,他征集了5000士兵并亲自作战。上古战争记录并不详细,但从卜辞来看,显然武丁获得了胜利,卜辞记载了他对北羌的征伐以及北,马两羌对商朝臣服的事实。在获胜后,武丁于山西河汾地区设置大邑,以作监视之用。土方失败,一部分逃到了更远的地方,成为中国来日强敌——匈奴的来源之一。

  武丁耀武扬威,大杀羌人,古老的人殉开始了,无论是祭祖、祭天、祭河岳,还是法灾祈年,被杀殉葬的多是西戎俘虏,,也包括被迫充当供品的羌人。卜辞曰“戊子卜,宕,贞亩今夕用三百羌于丁。用!”这里的“用”字,即表示羌人充当了殉葬品,中华王国开始品尝起征服他人后的血腥战果。中国的尊严不仅是打出来的,而且还需用敌人的鲜血来维护。

  商末,西戎依旧被动挨打。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对他们进攻十分频繁。武乙三十五年,周军鏖战西部最强大的鬼戎,俘虏十二翟王。太丁四年,周军攻克无余西戎,太丁七年,克始呼之戎,太丁十一年,又讨伐翳徒之戎。。。频频的捷报使周室走向强大,成为声誉显赫的一方势力。文王继位后,“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经过艰苦的战争,西戎“莫不宾服”,于是文王率领西戎讨伐叛国以辅佐纣王。而后,商纣王又“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密须和犬戎相继被他击败,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逐渐显露,为日后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这位敦厚的天子对西戎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手段,他将西戎各部放逐到泾洛以北,命令他们按时朝贡,这样一来,从陇山地区到河套一带、到处都是向周天子朝贡的西戎部族,战争算是暂时停止了,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戎也缓了一口气。

  ,西周的首都镐京偏偏处于西戎的眼皮底下,常受威胁,于是,周天子决定用一次大战来显示他的威严。周康王两次遣大军击败鬼方,俘获13081人,执兽三人。所谓“兽”就是西戎“酋长”。周军将俘虏们的左耳割去,并掠夺了大量的财物牲畜。鬼方分布广阔,影响重大。当大批脸颊血淋淋的西戎壮丁连滚带爬逃到家乡后,西戎震怒了,他们更加疯狂的扣击周朝的大门,但依旧难以获胜。

  周穆王即位后,大挞西戎,后者仍旧被打得四处流窜。只因戎狄不想朝贡,就被周朝军队抓去五个王。穆王获白狼四条,白鹿四匹。在此期间,传出一个浪漫的传说穆王西征来到昆仑丘,居然见到了西王母,并获得了王母盛情的款待。这个传说大概意味着,穆王见到了陇山以外的一名女酋长,从此以后,穆王便将部分西戎从陇西驱逐到了太原。,到了懿王时,情况发生逆转,西戎的侵扰越来越频繁,加之国力衰退,周室只好匆忙迁都于槐里。

  夷王以后,周朝更加衰败,很多原先的附属已不再朝贡。夷王愤怒,命虢公讨伐太原的西戎,匆匆抢走了良马千匹,算是挽回了点面子。暴君周厉王时期,西戎袭击犬丘,厉王派人征讨,竟然不胜,华夏民族败绩的先兆出现了。

  公元前827年,宣王登基,周朝中兴, 宣王的威名正是因对外征战而起,西北强敌自然逃不过他的视线。但此时华夏,西戎之间的撕杀已是各有胜负,中国常胜,西戎挨打的局面被打破了。前824年,秦始皇的祖先秦仲伐戎,失败被杀。宣王派遣秦仲的五个儿子率众7000前去复仇,获胜。到了转年,周将尹吉甫击败猃狁,一直追杀到太原,西戎被迫投降。前781年,情势逆转,太原的戎族又将周军击败。。。这种混杀一直延续到公元前789年,宣王终于决定亲率大军攻打姜戎。在此之前,周朝由于连续作战,已是财源枯竭。宣王为了备战,不顾实际人数,盲目的按照户口收取赋税,加大了农夫的负担。结果周军大败亏输,宣王本人几乎被活捉,幸亏晋在汾隰击溃了北戎,才使周室没有完全威严扫地,,这次战败对华夏诸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惨重的打击,周天子神圣的光环摇摇欲坠了。

  到了昏弱的周幽王时期,中国发生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博取冷美人褒姒的一次笑容,不惜在无战报的情况下点燃烽火,戏耍闻讯赶来救驾的诸侯。看到手下气急败坏乱哄哄的模样,褒姒便哈哈大笑。周幽王博取了美人的笑容,却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公元前770年,犬戎攻周,无人救应,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了,消灭西戎的重担落在了两个诸侯的肩上同姓诸侯,中原霸主晋国,强悍的西戎世仇——秦国。

  大秦的祖先非子,只是为周孝王放马的小官,因为工作认真刻苦,获得了一小块封地,名为“秦”,地处甘肃清水,与狄戎临近,环境险恶。他们自称颛顼的后裔,或说是杜撰,但他们与西戎有仇却是真的。厉王时,西戎杀害秦仲同族,从此双方结下冤仇。宣王时,秦仲在攻打西戎的战役中英勇殉职,为了报仇雪恨,秦仲的儿子齐心力与西戎作战,秦仲长子因功受封西垂大夫,是为庄公。秦仲的孙子襄公曾援救幽王,护驾平王,收复岐周,屡立功勋,,这个马倌出身的家族获得了诸侯的地位。面对世仇,被粗山硬水,刀光剑硬磨砺出坚强意志的秦人,始终没有停止过与顽敌的较量。

  从秦襄到至秦武公的百年时间,秦国按部就班的兼并着陇山地区西戎。大秦虎狼之师屡战屡胜——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击败西戎,将岐山东麓献给周天子。数十年后,秦武公又消灭彭戏,小虢,秦军的战旗被插到险峻的华山脚下。 秦武公十年,秦国做了一件大事,在讨伐河北地区的西戎之后建立了县制。这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早的县制之一。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登基后,采用出身卑贱的百里奚为某臣,开地千里,吞并了十二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名字虽然无从可考,但可以看出秦穆公的功勋是卓越的。在西戎之中,最难对付的是强国义渠。这个国家的风俗异常古怪。其亲属死后,积累干柴焚烧尸体,认定死者能随青烟升天,以为吉祥。秦穆公面对强敌,不敢轻易动兵,而是施展美人计,殷勤的送上女乐二八。戎王见到美色,终日淫乐,不思朝政,斗志完全丧失。一时间众叛亲离,大臣由余更是因诤谏而遭排斥,最终投奔了秦国。秦穆公37年,由余以谋臣的身份参加了对西戎的讨伐,结果,“西戎八国服于秦”,秦国疆域大开,西方霸主出现了。

  不过,大秦对义渠的征服是艰难的前470年,义渠带来礼品,向秦厉公信誓旦旦的表明忠心,两家和好。到了前444年,双方反目成仇,兵戈相见,义渠王不敌,战败被俘,五花大绑进了囚车。前430年,义渠反打秦国,出奇制胜,一直杀至渭阳。前331年,义渠爆发内乱,被秦国捡个便宜,趁机击败。前327年,秦攻取义渠土地并设置县制,义渠王臣。前317年,义渠又反目,居然在渭水以北打败了秦军。前314年,秦英勇作战,再获战绩,取城池二十五。。。这样翻来覆去的混战,直到前272年,秦国才通过“不太光彩的手段”将义渠消灭。,这次征服也是因为义渠王在生活作风上出了点问题。

  义渠王本已臣服于大秦,却色胆包天,泡女人泡到了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的身上,这个宣太后也是风流人物,不但不避嫌,还为戎王生下两个儿子。终于,大敌当前,国家为重,宣太后为了霸业还是下了狠心。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设计将义渠王骗到甘泉宫偷偷杀死。大秦随后起兵,强大的义渠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断送了江山——这真是一种想不到的胜利方式。,另一个顽敌大荔也在挣扎了三个世纪后,在秦国的铁蹄下覆亡了。

  在春秋时期,看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华夏,最关键的是看它的文化。比如杞国国君朝鲁时使用夷礼,立刻被贬称为夷,当他朝鲁时改用周礼的时候,又被称为诸夏。范文澜先生说“中国这一名称,含有地区居中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意义则是指传统文化的所在地。”,由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是颛顼后人,并占有宗周旧地的大秦却被视为狄戎。公元前753年,秦国引进了戎人的“西洋垃圾”——灭三族法(这种洋垃圾比肯德鸡流传久远),这就更遭到了华夏各国的睥睨。所幸的是,秦国最终还是接受了华夏文明,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晋国对西戎的战绩也很显赫,而且征服手段更加灵活多样。韩非子记载晋通过连年征战,共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居于深山,被小国环绕包围的晋国也必须不断的进行战斗,否则无法生存。险山恶水总是能磨练斗志的。

  当年,晋穆侯因伐条戎失败,将太子取名为“仇”,以志不忘国耻,可见其对西戎的深刻仇恨。等到晋献公即位,晋军不断兴兵,连连获胜,西戎不断投降,霍,耿,魏,虞,虢亦被之消灭,晋国国土扩张的速度开始加快,并且成为一个地势险要,马匹众多的国家。献公不仅夺城掠地,还索要西戎的女人做老婆。在胜利之后,献公连续迎娶两个戎女为妻室,大戎狐姬生了霸主重耳,是为晋文公,小戎生了夷吾。后来,献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又生子奚齐。其实,这种迎娶也是和好的表示。不过按照用“汉朝和亲”来论证“儒家文化劣根性”者的标准来看,这种和亲仿佛该叫”狼图腾文化劣根性“——其实都是欲加之罪的扯淡。

  在晋朝国的恩威并施下,一些西戎相继臣服了。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原本在郑国守城的秦国大夫杞子差人报告秦穆公,建议偷袭郑国,以求图霸中原。前627年,秦国终行不义之举,趁两国新丧发动战争,此时,姜戎已经臣服于晋,于是出兵协助晋军以抗秦国。秦将盂明视率部贸然突进,姜戎于崤山两侧设下伏兵,待秦军钻入口袋后猝然发起猛攻,晋襄公则身穿丧服挥剑指挥战斗,一时乱石弩箭俱下,血影刀光齐舞,哀兵必祥,强秦败北。大将盂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全被俘虏,晋国的霸主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增强。

  前569年,年仅19岁的少年英才晋悼公又使手段,他听取大臣魏绛的建议,推行“和戎狄”的政策,与晋国东北地区的西戎无终国修好,用大量物产换取西戎土地,这和西方殖民者用财务换取澳洲,美洲土著地盘的手法类似。不想,这种“不平等条约”反获得了蒙昧西戎的支持,晋国欢欢喜喜又捞了一把。,晋悼公对内减轻服役制度,着力发展经济,对外联合吴国遏制楚国,连续三次率领诸侯攻打郑国,迫使楚军为这一盟友反复奔命,史称“三驾服楚”。晋悼公虽然只有短暂的29年生命,但就其应对西戎,南蛮的成功战略来看,他不愧是华夏诸君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还有一支强大的西戎名叫陆浑,又名阴戎,因其原住地有九州之名,故称九州之戎——这个名字倒很狂妄。他们在南迁后,直接威胁到周天子,晋楚争霸时期,他们夹在晋楚之间,纠集一群附庸趁衅作乱。前525年,晋国看准时机,动用武力战胜陆浑,陆浑酋长逃亡楚国,他的附属则全部归顺晋国。就这样,晋国通过丰富多变的手段完全吞并了九州之戎,并大修城池,建立都市,仿佛当年西方人在美洲建立白人的城市那样。

  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军队的武力打击,西戎多数退出了历史舞台。战国时代,伊洛一带的西戎渐渐为韩,魏所灭,豫北,豫南的西戎或归楚国,或亡于齐,鲁。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还存在着乌孙和塞种人,大月氏后来竟称起了王,并南下印度,建立了贵霜王朝,一度和罗马,大汉,波斯并列强邦。,那都是后话了。

  比较幸运的是羌人爱剑。秦厉公时,爱剑在战争中被秦军俘虏,后找准机会侥幸逃回了河湟,西戎中很少有这种大难不死的人,一时间,爱剑竟被捧做天神保佑的圣人 ,并被推选做首领。当时河湟地区五谷不生,禽兽横行,爱剑就教授大家农业知识,随着收获的开始,爱剑威信提高了,部落逐渐强盛了起来。两汉以后,河湟地区的羌人便多为爱剑的子孙。

  谣传的狼图腾到底要被现存的龙图腾所代替,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舞台上反复上演的文化戏剧。

  六,北疆猎狼

  北方大地是一块令中国人骄傲而痛心的地方,长城以外,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蒙古,都先后成为中国最强大,最棘手的敌人。在千年的争战史中,中国有胜利也有失败,胜时耀武扬威,直捣狼巢,败时国破家亡,寸土不存,丰碑与血泪几乎布满了长城每一块巨石。

  自春秋以来,北方民族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凶猛,北狄横空而出,成为最难对付的一支劲旅,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东夷,西戎和南蛮。《中国通史简编》上讲“在今河北省境内,有北戎,甲氏,鲜虞,肥,鼓,无终,通称为北狄。”“狄”是中原人对北方各个民族的称谓。

  春秋时期,狄,戎种族相近,地域不同,两者多被混称。北狄本身即源自鬼方和猃狁,乃羌戎中人。战国时期,胡人又起,其中以匈奴最强,北有丁零,东有东胡,他们亦被称为北狄。胡人大批策马南下,因为气味相投,风俗相通,所以秦、晋一带的赤狄,白狄多有与之混居通婚者。,北狄与胡人存在着密切的血脉联系。他们和西戎一样,多为彪悍野蛮的马上民族,终日以放牧,抢劫为生。,华夏人也要用武力使他们付出代价,东胡中的奚人,就经常被商政府抓来,披枷带锁充当奴隶,他们或遭贩卖,或受鞭挞,并被命名为“奚隶”。

  《春秋》一书词义次出现“狄”的字样,就有攻掠华夏的色彩。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意味着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从公元前7世纪中叶到前6世纪末的半个世纪里,北狄以六部赤狄最为强大。,还有鼓,肥,白狄,代狄,北戎,中山,廧咎如氏等等,这些人强悍好战,人数不少,支系庞杂,仅散居于牺谷一带的狄人就达100多家。但北狄和西方的高卢人一样,有强大战斗力,无良好凝聚力,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最终被华夏一个个的击破,征服了。秦穆公大战西戎,拓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就是利用了敌人的一盘散沙。以下文章,便是北狄民族的失败日记,更是华夏诸国的胜利纪录。通过这些纪录你可以清晰的看出狼图腾理论家们所说的“游牧民族优越论”纯粹是梦话,北狄被华夏击败并同化倒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北狄的一支叫北戎,分布在太行山两侧,长期侵扰华夏。《竹书纪年》记载“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描述了华夏国家与之作战的早期状况。公元前714年,北戎入侵郑国,掳掠财产,屠杀人民。8年后又侵扰齐国,气焰十分嚣张。公元前650年,齐国,许国出兵太行进行反击。。。早期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消耗。

  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北狄进攻仍很频繁。管仲进谏说“华夏各国都是亲戚,有难应彼此援助,满足于安乐是下策,出兵救援才是上策。”齐桓公听取了他的意见。公元前661年,桓公为援助邢,燕两国,孤军深入燕山地区讨伐北戎,兵戈直指孤竹,令支。在漫长的征途中,军队不幸迷路。桓公以老马为引领,使自己走出了层层山林,留下了“老马识途”的佳话。前660年,北狄又纵害边陲,南下攻卫,翌年突然北进,大破邢国首都,其用兵来去无常,令人心悸。齐国立刻回击,并将邢国迁都至夷仪,勉强保其存在。不久,狄人攻卫,卫懿公惨遭杀害,华夏诸国震动了,宋国连忙前来援助,火急中营救出各处百姓五千人。齐公子无亏也带领五百战车,三千甲士赶来,一场恶战,击退狄人。热心的齐国人慷慨解囊,在楚丘盖了新城,将遭到洗劫的卫国人安置在那里,送牛羊鸡犬三百余,并助其修建宫殿。当时的人们都感激齐桓公,说邢国人到了新的首都,如同回到了故土一样。卫国恢复以后,人们忘记了亡国的悲痛。华夏各国就是这样在危难中相互救应。但此役毕竟是狄人占尽上峰,侵占了邢卫旧地。齐桓公虽然神勇,却终于没有制服这些野蛮的游民。

  等到公元前676年晋献公在位时,北狄方才遭到了较大的打击。

  献公擅长争战,一生共吞并了17个国家,征服38国,另有12次胜战,可谓一代英雄。 被灭的国家中,韩,虞,虢,霍,杨,焦,滑,魏全是姬姓,狄戎部落也被合并不少。“福兮祸所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骊戎被晋国击败后后,晋献公获骊姬,这个女人为晋国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据说,在出征之前,献公占卜,得到了“胜而不吉”,“戎夏交摔”的结果,此后,这个神秘的预言逐步应验了。在骊姬的诡计操纵下,晋献公的亲信梁五,东关五上奏说“狄土广漠,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于是,三位公子申生,重耳,夷吾都离开了父亲,被派往外地拓土,也为骊姬日后的陷害提供了条件。前661年,晋献公组建上下两军。为获得诸侯的重视,并达到“仓廪盈,四邻服”的目的,献公命申生攻打山东皋落氏。当时在太行山两侧,以赤狄为首组成了联盟,号令统一。地处山西省长治县的皋落氏为赤狄中最强的一部。公元前660年,晋太子申生率兵进攻,扫清了通往周室的路线。关于战争的结果,《晋语》只说“尽敌而返”。皋落失败后成批迁徙至东北,一直跑到阳县境内。

  太子申生虽然有功,却逃不出骊姬的构陷,于公元前656年被迫自杀。晋国诸公子也被牵连,结果,重耳奔狄,夷吾奔梁,骨肉离散,晋国的栋梁摧折大半。三年后,晋国大将克里猛攻采桑,战果只是“拒之而已,无速狄众”。狄人立即进行报复。就在双方进行拉锯战时,不幸的事出现了公元前650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爆发,“国先自伐,而后人伐之”,北狄立即出兵占领晋国骊戎地区,长刀指处,温邑灭亡。北狄越战越勇,终于杀到周王室眼前,与天子隔河对峙,这种威胁无疑是致命的。到了晋惠公时代,晋国实力更衰败,根本谈不上什么启土,而且,还遭到了南下北狄连续不断的攻打,其都城也处于险境之中。

  前644年,霸主秦穆公以失信为借口讨伐晋国,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全军覆灭,惠公被擒,可谓天愁地惨。西北的狄人又找到进攻的机会,攻克临汾市西南的狐厨,昆都也随之陷落。这两个地方距离晋国首都仅50里之遥,晋国的危险已是迫在眉睫。

  雪上加霜的是齐国也爆发了内乱。

  齐桓公去世后,尸体腐烂六,七十天无人收拾,满是蛆虫。他的那些不争气的儿子争起了王位,四大公子与齐孝公发生火拼。自不量力的宋襄公企图趁机称霸,却在两军对垒中大谈仁义,放弃主动出击的机会。结果,被渡河的楚军杀得大败,成为千古笑柄。南蛮势力直逼华夏,情势继续恶化。再看那强邦郑国,即不去“攘夷”,也不去“尊王”,反和自己人打了起来。公元前636年,狂妄的郑文公欲攻打滑国,受到周天子的阻拦,文公大脑发热,竟将周襄王的使节绳捆索绑,扣押起来。天子气昏了头,大脑比文公还要热,他做了一个背负骂名的决定派大夫颓叔邀请赤狄讨伐郑国。大夫富辰见势不妙,力谏说“郑在天子,兄弟也。弃亲即狄,不祥”。一意孤行的襄王却根本听不进去。于是,赤狄大喜,手捧王命,理直气壮的打到郑国首都百里之外,并肆意掠夺财物,残害人民,周襄王也就这样成了汉奸的祖师爷之一。这个无耻汉奸竟然还要封豕豺狼,和北狄和亲。

  北狄哪里满足于现状,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挟天子以令诸夏。周襄王之弟王子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是个眼高手低,垂涎王位的人。不久,王子带私通北狄,希望借助外人的势力夺取政权,两下一商议,终于里应外合,明火执仗闹腾起来。周襄王仓皇逃窜,厚着脸皮投奔郑国,北狄则放开手脚,大肆掳掠,周室大夫原伯,富辰,毛伯等人都被活捉。这确实是华夏文明史上一个惨痛的耻辱。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流亡公子,春秋霸主晋文公登上了历史舞台,也踏上了扫荡北狄的战车。

  老混帐周襄王外窜以后,孤立无援,只好向四处号叫“勤王”,西陲霸主秦穆公立刻率大军赶来。,晋文公也深知“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道理,于是振奋军威,兴兵诛杀王子带,并一鼓作气杀向北狄。在强大的进攻下,昨日还骄横无比的北狄弃甲乱窜,撒腿狂逃,野心也随之破灭。周王感激涕零,将从北狄手中收复的南阳之地送给晋文公,太行以南全归晋国,文公的霸业建立了。从此以后的百年里,尽是晋霸北方,楚霸江南的局面。

  齐桓公死后,诸子大打出手,卫国心怀诡计,欲趁乱兼并邢国。。。狄人总希望华夏越乱越好,于是公开支持四公子夺位。公元前640年,狄,齐,邢三方会盟,共同对付卫国,双方讨价还价,徘徊不前,没有达成什么结果。5年后,晋文公的大部队杀来了,一见客星,闻风丧胆,北狄马快,扭头就跑,他们在河济之间的如意算盘完全破灭,只有侥幸脱逃的一部分人还逡巡于宋,曹之间,不时抢点麦子,鸡鸭什么的。

  城濮之战,楚国失利,晋国势力更盛,“作三军以御狄”。三年后,又“作五军以御狄”。当晋国国防势力增强的时候,北狄已经不能自控的滑向了衰落。此时,北狄还乱哄哄加剧了窝里斗,命运更加不济。正是华夏连胜,势如破竹,北狄偃旗,一溃千里。

  公元前628年,卫国趁北狄内乱挥戈而进,后者被迫求和。

  转年文公去世,晋襄公率部与秦激战于崤,俘虏了随军的白狄官兵。

  前616年,鲁国公孙得臣又抓获了长狄侨如。

  公元前601年,白狄不堪赤狄的压迫,主动和晋国结好,这标志着以赤狄为首的北狄联盟走向瓦解。白狄也成为日后秦,晋两家拉拢的对象。

  公元前598年,群狄不想再受赤狄驱使,大多数归顺晋国。

  公元前569年,无终部落酋长嘉父送晋悼公虎豹之皮,用货物换土地的和平征服从此开始了。

  公元前530年,晋讨伐鲜虞,打进昔阳,灭北狄“肥”。

  公元前527年,荀吴帅师征讨鲜虞,灭北狄“鼓”。

  ,另一支赤狄潞氏成为最强大的集团。他们推举了自己的君长,号称潞子。为了和横扫狄戎的晋国交好,潞子婴儿迎娶了晋景公的姐姐。但晋国不会因一次联姻而放弃扩张的。公元前594年,潞氏的执政舒谋逆,刺伤婴儿,杀其夫人,使晋国找到了出兵的理由。不久,晋国兴兵讨伐,俘获酋长焚如,消灭了潞氏政权,晋景公将“狄臣千室”赏给了功臣荀林父。其余众将或分其土地,或掳其人口,高高兴兴的向周天子献礼去了。

  晋国的勇士们乘胜追击,相继灭掉了甲氏,留吁,铎辰各部。倒霉的赤狄“廧咎如氏”先前不仅受晋国的攻击,还受其它北狄的抢掠。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就常与白狄国君外出打猎,交情不错。白狄攻打廧咎如,将抢来的两个女子叔隗,季隗分别送与重耳和他的重臣赵衰。到了公元前588年,晋联合卫国攻打廧咎如氏,迫使其一退再退,迁到了太行山东部。卫国收复了新筑和马陵,兴高采烈,大建城墙。

  公元前507年,晋国被暂时挫败。北狄鲜虞于平中战胜晋军,大夫观虎被俘。但鲜虞考虑到自己势力不大,怕遭报复,于是沾便宜就派,策马北上数百里,在河北唐县建立了中山国,后来还站在失败的范氏,中行氏一方,参与了晋国大夫的争斗,结果被赵氏,智氏两家大夫打得鼻青脸肿。战国时期,北狄进行了的挣扎,曾在浍击败魏国,但连年的退缩还是让北狄或死或散,留下的便逐步被通化为华夏人。公元前414年,中山国君自称“公”,是为武公,爵位高于燕,赵国君的“侯”,引起列国强烈不满。前408年,魏国大将乐羊取道赵国,猛击中山,遭到血气方刚的中山桓公顽强抵抗,三年后,历经苦战的魏军方才攻克灵寿,中山灭亡。

  ,还有一个无终氏(又名代狄),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代国。这个国家更好收拾。战国伊始,代国国君被赵襄子用美女酒宴所迷惑,死在了伏兵的乱刀之下,代国也轻易的随之灭亡了。

  北狄一个个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北方的草原荒漠却没有出现宁静的气象。新的敌人到来了林胡,楼烦等胡人开始出没于征尘之中。于是,燕赵之地的英雄好汉成了阻挡他们的第一到屏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通过引进新的战术将其击退后,开始修建长城,构造牢固的防线。赵国大将李牧勇敢出击,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保持了边塞十几年的稳定,燕昭王将东胡击溃于千里之外,随之也投入到修建长城的庞大工程中。。。这些炎黄子孙开疆拓土的英雄事迹,我们将在秦汉扩张史中捎带讲述,以将抗击匈奴的事迹连为一体。

  狄,戎进攻纪录如下戎攻打曹国,郑国,齐国各一次,进攻周朝两次,北狄大伐卫国两次,伐温国一次,入侵邢国,齐国,齐国各一次,攻打周天子一次,强大的晋国也被他打了三次。

  华夏诸国的进攻为齐国三次讨伐西戎,鲁国伐一次,虢国虽小,伐戎两次。晋国攻北狄两次,卫国攻北狄一次。。。,华夏攻打狄,戎大战九次,狄,戎反打华夏大战十六次,双方敲锣打鼓,喊杀冲撞好不热闹。,华夏国家何以取得最终胜利呢?《中国通史简编》说的清楚“因为华族知道团结,互相援救,”“鲁文公以后,晋国霸权巩固,戎狄国开始被消灭。”华夏人于危难之中相互帮助的精神,才使整个民族度过外侵的难关。

  如今,我们中国人还能像以往那么团结吗?我不禁想问问那些埋骨北疆的华夏战士们。。。

  

  也许,那个时代的军人还没有成熟的国家,民族观念,他们对君主的效忠显得单纯且卤莽。,从兵马俑战士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中华帝国的扩张已经开始。华夏民族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旦点亮就不会熄灭。东方人团结的天性也预示着帝国的事业必将成功。

  第一部完。

  【全文共六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文章开头的链接,或者等待奇事网小编后续更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