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

考古发现 2023-12-10 19: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跟着趣历史奇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

  后宫选秀女一直是纳妃子的重要方式,每三年选一次,入选的都是满洲女子,汉不得入选。后宫佳丽三千就是这么得名的。而在“三千佳丽”之中,既包括皇帝的皇后和,也包括后宫的侍女。那么,这些美女佳丽是怎样选出来的呢?

  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奇事网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年间,参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大的可达20岁。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

  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的制度,也是清朝独有的。当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下画,先由户部司官管理,再由引入宫中。通常五六人一排,由皇帝和选。当选的秀女,有的成为皇帝的妃嫔,有的则指配亲王、郡王、皇子、皇孙,其他的则值役宫廷。

  清朝皇室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丑,但她是皇太后的侄女,,她成了皇后。被光绪皇帝视为红颜知己的入选时,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是曾任总督的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欣的连襟,他他拉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

  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原任公爵之女着封为妃,将军之女着封为妃,知府之女着封为嫔,员外郎之女着封为嫔,钦此。这道敬事房传下的圣旨,更说明了秀女的家世和门第,不仅关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选,而且关系到入选后她在宫中的地位。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是在选美,而是在“拼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